張傳仁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遼寧 沈陽 110854)
一直以來,印章在我國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甚至是作為一種官方的認證,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也正因印章印文在我國具有特殊的意義,印章被廣泛使用在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和工作中。隨著經濟犯罪和民事糾紛案件的不斷增多,文件檢驗人員對票證、收據(jù)、合同等文件上的印章印文的檢驗也日益頻繁,而這些檢驗過程大多為印章的種屬認定、印文的同一認定以及印文形成時間的檢驗等。
國外的印章使用不如國內普遍[1],因此國外對于印章印文的研究,主要是通過理化分析,檢驗印章印文的形成時間、朱墨時序以及油墨成分檢驗等。由于我國的印章使用歷史悠久,且具有廣泛的普遍性,因此國內對于印章印文的研究是比較深入的,不僅包括目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的理化分析,還包括對于印章印文的形態(tài)學研究。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印章的制作方法層出不窮,例如手工雕刻法、機械雕刻法、激光雕刻法、腐蝕法、光敏法等,各種各樣的材料也用于制作印章,印章的種類逐漸豐富,能充分滿足人們個性化和規(guī)范化的使用需求。然而一些違法犯罪分子也可能會將印章應用到非法活動中,例如私刻印章偽造證書、合同等違法行為。而且隨著通過掃描、拍照等方式獲得的印文清晰度越來越高,使得偽造印章與真實印章在規(guī)格性和細節(jié)性特征上極為相似,Li Chi-Keung 等[2]通過實驗得出當原始印文清晰度較高、印章制造水平較高的條件下,是可以通過原始印文完美復刻出印章的,這無疑大大增加了文件檢驗人員的工作難度。因此,如果能從印文特征上判斷印章種類,將會大大提高印文鑒定的效率和準確性。
2.1.1 手工雕刻印章印文
手工雕刻印章所用材料多為石料、木材、橡膠等,該類印章的質量高低取決于刻制人的水平。手工雕刻印章最明顯的特征在于印文文字交叉部位和五角星上一般留有過刀痕跡,以及文字呈形體不夠規(guī)范、文字線條形態(tài)不一、粗細不均的手寫體。
除此之外,不同學者認為手工雕刻印章還具有其他的一些特征。王世全等[3]認為手工雕刻印章還具有印面圖文排列、整體布局體現(xiàn)刻制人個人雕刻習慣與風格的特征。王闖[4]認為手工雕刻印章還具有文字間隔布局不是很勻稱、筆畫棱角分明、有凸版的痕跡特征。
2.1.2 機械雕刻印章印文
機械雕刻印章多為金屬印章,其形成的印文邊緣可能呈現(xiàn)出不規(guī)范的圓形,圖文筆畫線條會因為印面不平而出現(xiàn)漏白、斷裂等現(xiàn)象。
此外,王闖[4]認為機械雕刻印章圖文筆畫線條清晰、邊緣整齊、有浮雕感。王世全等[3]認為印文具有凸版印刷特征,具有一定的擠墨現(xiàn)象,印章陰文部分清理不干凈,有時會出現(xiàn)殘留的底痕。王長亮等[5]認為機械雕刻形成的金屬印章有時會在印文邊緣出現(xiàn)凹陷現(xiàn)象,并且印文中的短筆畫可能會出現(xiàn)“棗核狀”特征。
2.1.3 激光雕刻印章印文
激光雕刻印章會在印面形成掃描線特征,當蓋印力度較大時,會在印文上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掃描線底紋特征,個別文字筆畫邊緣會出現(xiàn)鋸齒狀痕跡。
此外,王闖[3]認為當掃描線密度不高時,印文文字傾斜筆畫呈階梯狀形態(tài),點跡或漏白呈有棱角的方形。王長亮等[5]認為印章在長時間的使用中,印文的色澤濃淡變化過渡較自然,個別的筆畫線條出現(xiàn)“缺失”現(xiàn)象。張欣等[6]認為印文的邊緣和文字會出現(xiàn)擠墨現(xiàn)象,并呈現(xiàn)“中空”的邊濃中淡特征。
2.1.4 橡膠印章印文
橡膠印章印文具有凸版印刷印文的特征,文字筆畫線條清晰、棱角分明,部分筆畫因擠墨呈現(xiàn)中淡邊濃現(xiàn)象。
此外,王長亮等[5]認為由于在制作橡膠印章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材質進行處理,因此印文在文字筆畫、邊框及五角星上會出現(xiàn)螺旋紋、波浪紋特征。張欣等[6]認為由于橡膠印章材料的性質,因此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會出現(xiàn)脹縮現(xiàn)象,并且隨著慢慢老化,印面材質逐漸變硬且收縮,使得印文規(guī)格逐漸變小,墨跡分布不均,印跡變得淺淡模糊。張延霞[7]認為在橡膠印章形成的印文中,點跡和漏白呈有棱角的方形。
2.1.5 光敏印章印文
光敏印章形成的印文具有平版印刷的特點,圖文印跡清晰平整,墨跡均勻,當外框被污染時,會在印文上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具有凸版印刷特征的外框痕跡。
此外,張延霞[7]認為由于光敏印章是自含墨印章,印油儲存于內部的光敏墊中,當印章受到較大壓力進行蓋印時,印油會均勻地從光敏墊中擠出,從而形成細長形類似于梳齒狀的擠墨印痕特征。梁槊等[8]認為油墨量偏多的部位在印文內容上會根據(jù)油墨含量表現(xiàn)出不同的洇散現(xiàn)象,同時可見油墨沿印文邊緣向內外兩側擴散出去。黃娟娟等[9]認為當光敏印章印面的空白部位受到污染后,會在所形成的印文空白部位隨機出現(xiàn)疵點或是較為穩(wěn)定的塊狀污染痕跡。
2.1.6 原子印章印文
原子印章形成的印文具有凸版印刷印文的特點,圖文印跡清晰,筆畫線條棱角分明,有時會出現(xiàn)因外殼邊框污染留下的外框痕跡特征,而且由于蓋印力度,容易出現(xiàn)底紋特征。
此外,王闖[3]認為原子印章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印面容易磨損使得印文文字線條邊角發(fā)鈍,印面出現(xiàn)磨損、老化,且印文尺寸會在一定程度上發(fā)生脹縮變化。張欣等[6]認為原子印章雖然不會出現(xiàn)印油堆積的現(xiàn)象,但當印油較濃時會在印文周圍出現(xiàn)無色的油漬擴散痕跡,并且該痕跡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逐漸向外擴散。黃娟娟等[9]認為原子印章印文的外框邊緣內部會呈鋸齒狀,而且鋸齒狀痕跡與外框邊緣之間具有一定的夾角,外框邊緣可能會有直線狀的缺損。
2.1.7 回墨印章印文
回墨印章又稱為翻轉印章,是一種新型印章。在回墨印章形成印文的過程中,由于每次蓋印時印面都會與內部的印油接觸,因此印文的筆畫顏色鮮亮、均勻清晰、墨跡濃重,而且回墨印章印油較多,由于蓋印速度快,因此會使得印文的五角星具有明顯的立體感。
此外,張欣等[6]認為回墨印章由于特殊的外框結構,印文不會出現(xiàn)無擦蹭移動現(xiàn)象,會在印文外圍出現(xiàn)邊框支撐痕跡,而且如果印面是激光雕刻形成,印文還會出現(xiàn)激光雕刻痕跡特征。王寧[10]通過實驗得出回墨印章印文的直徑與蓋印次數(shù)、壓力之間并不存在線性關系,不會隨著蓋印次數(shù)、壓力的增加而增加,其直徑只在小范圍內波動。鄧建一等[11]通過實際案例,利用印章印文的邊框缺損特征成功識別出了回墨印章。
2.1.8 照相制版印文
照相制版印文具有凸版印刷的印文特征,印文的規(guī)格性特征與真印文并無明顯差別,細線條容易間斷缺損,在印文文字線條邊緣和五角星內可能留有修版未凈的多余文字、線條的殘留痕跡以及可變性印跡的固化現(xiàn)象。
此外,王勇[12]認為照相制版?zhèn)卧斓挠∥牡奈淖止P畫、圖案線條會出現(xiàn)邊緣發(fā)虛、棱角不分明的現(xiàn)象。胡愛華[13]認為照相制版印文上會出現(xiàn)明顯的點跡和漏白,而且這些點跡和漏白分布比較均勻、細密,當染料為印臺油時,點跡和漏白會出現(xiàn)模糊感;而當用印泥蓋印時,印文出現(xiàn)的漏白面積較大,有油墨堆積現(xiàn)象,無洇散現(xiàn)象。
2.1.9 打印復印印文
打印復印印文大多出現(xiàn)在利用彩色打印機、復印機偽造的文件上,彩色打印機偽造的印文具有打印機打印的特征,在紅色墨點中雜有黃、青等顏色的墨點,激光打印機打印的印文色料是墨粉,噴墨式打印機打印的印文色料是墨水,遇水容易洇散;復印機復印的印文有復印件的特征,印文由顆粒狀紅色墨粉聚集而成,如果原件是剪切下來的,印文外圍易出現(xiàn)陰影印跡。此外,于建民等[14]認為復印打印印文露白與著色部位反差較強。
目前國內外對于印章印文的理化分析都比較成熟,這些理化分析方法多用于鑒定印章印文的形成時間、朱墨時序、油墨種類、印泥印油成分等方面。無論是哪種分析方法,基本上都可以歸類到無損檢驗和有損檢驗當中。
2.2.1 無損檢驗
張艾蘭等[15]通過衰減全反射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ATR-FTIR) 法對62 種紅色印章印文進行測定,結果表明,紅外光譜可以對大部分樣品實現(xiàn)個體鑒別。同時,其認為如果將紅外光譜和色譜質譜結合起來,可以實現(xiàn)62 種印泥印油的個體鑒別。王香鳳等[16]通過傅里葉變換拉曼光譜(FT-Raman)技術對62 中紅色印章印文色痕進行檢驗,在利用差譜法消除了紙張背底的干擾后,發(fā)現(xiàn)大部分印章印文色痕的拉曼光譜主要反映其色料的譜帶,這為后續(xù)利用傅里葉變換拉曼光譜分析印章印文的色料成分提供了依據(jù)。
武瑤等[17]通過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飛行時間質譜技術(MALDI-TOF MS) 對42 種紅色印章印文進行種類鑒別,根據(jù)印泥印油中顏料成分大紅粉808和金光紅C 的不同,成功將90%的印泥印油區(qū)分,并且由于是無損方法,得到的質譜圖與紅外光譜、拉曼光譜等比較更具有直觀性。
Ali Raza 等[18]使用拉曼光譜法對9 種油墨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拉曼光譜法能夠確定包含藍色印章油墨和其他書寫工具,如圓珠筆墨水(紅色和黑色)、鉛筆和激光打印機墨粉的交叉部位筆畫的順序。然而,該方法無法確定所研究的印章油墨與藍色圓珠筆墨水或中性筆墨水(所有顏色) 相交筆畫的準確順序。
Nam Yun Sik 等[19]在真實案例中利用微衰減全反射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ATR-FTIR) 法對兩份文件的印文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兩份印文來源不同,成功證明了原告所提交的合同是偽造的。
Wang Shuyue 等[20]通過將高光譜成像技術和深度學習相結合,提出一種新的快速無損的識別印刷油墨種類的方法,并通過實驗對20 種油墨進行檢驗,驗證了基于一維卷積神經網(wǎng)絡的高光譜油墨數(shù)據(jù)分類建模方法,是十分準確的。
Sharma Sweety 等[21]通過將ATR-FTIR 與主成分分析(PCA)、主成分-線性判別分析(PCA-LDA)和偏最小二乘判別分析(PLS-DA) 等方法相結合,在中紅外范圍內對16 種藍色油墨和12 種紅色油墨進行研究,實驗結果證明該方法的鑒定準確較高。
2.2.2 有損檢驗
邢麗梅等[22]利用不同廠家和同一廠家不同時間生產的印泥,在原料和種類配比上的差異,通過紅外光譜法,不僅區(qū)分出了不同廠家生產的印泥,還區(qū)分出了同一廠家不同時間生產的印泥。之后,邢麗梅等[23]利用正己烷作為提取液,通過導數(shù)熒光光譜法,成功區(qū)分了由不同廠家生產的10 種不同的紅色原子印章印油,且區(qū)分效果良好。
王峻崎[24]通過紫外-可見零階光譜及一階導數(shù)光譜法,對6 種由不同廠家生產的不同品牌的印泥進行種類鑒別;更是通過紫外-可見二階導數(shù)光譜法推斷出了同種印泥的不同蓋印時間。
王淳浩等[25]通過高效液相色譜法,對國內常見的15 種紅色原子印章印油進行了種類鑒別,不僅成功鑒別了15 種印油的種類,并且確認了紅色原子印章印油的主要成分是金光紅C 和鄰苯二甲酸二辛酯。
宋佳等[26]同樣使用高效液相色譜法,采取雙提取溶劑的方式,不僅成功鑒別了10 種印泥的種類,還可以進行印文形成時間的檢驗。
張偉等[27]通過高效液相色譜法,對人工光照老化的原子印章色痕進行檢驗,發(fā)現(xiàn)原子印章色痕中的油脂,在人工光照老化條件下,其組分含量會隨著時間呈現(xiàn)出規(guī)律性變化,這一發(fā)現(xiàn)為深入研究原子印章色痕形成時間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章晴等[28]通過建立高效液相色譜法從而檢測環(huán)保型水性印油及印跡的方法,根據(jù)色譜峰的個數(shù)與保留時間特征,成功將7 種印油印跡進行了分類。之后,章晴等[29]又通過超高效液相色譜法-質譜聯(lián)用技術、氣相色譜法-質譜聯(lián)用技術,確認水性印油中的主要染料成分是酸性紅R、水溶曙光紅Y 與顏料紅112,主要揮發(fā)物質是甘油、1,2-丙二醇等,這有助于對印油色痕的種類進行區(qū)分。
謝朋等[30]通過氣相色譜法,對收集到的37 種紅色原子印章和光敏印章印油進行檢驗,在分別追蹤檢測了其主要溶劑成分1,2-丙二醇、1,3-丙二醇和鄰甲酚后,發(fā)現(xiàn)這些溶劑成分在正常條件下隨蓋印時間變化而變化的規(guī)律,并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誤差進行了分析。
李彪(Li Biao)等[31]通過使用氣相色譜法,對由37 種油墨和3 種不同類型的紙張制作樣本進行實驗,得出氣相色譜法不僅可以用于印文油墨的分析,還可以用來確定某些印章在3 個月內印文形成的相對時間。
Marta G?adysz 等[32]為了提高膠束電動毛細管色譜法對印文油墨組分的檢測靈敏度,采用了一種樣品堆積模式,用于可疑文件的檢查。
Lee Jihye 等[33]使用飛行時間次級離子質譜(TOFSIMS) 技術,對圓珠筆墨水、紅色印文油墨和激光打印在紙上形成的重疊部位進行研究,以確定其時序,最終實驗表面,TOF-SIMS 不僅可以識別油墨成分,還可以在重疊部位判斷其時序。
Kang Tae-Yi 等[34]利用原子力顯微鏡對14 個樣本進行AFM 分析,實驗證明此方法可以在最大程度減少對檢材破壞的前提下(損壞無法用肉眼識別),準確判斷文件上的朱墨時序。
通過形態(tài)學分析可以看出,即使是使用相同的制作方法,不同的材料也會對印文特征產生不同影響,因此通過印文的形態(tài)學特征,是可以判斷出印章的種類的。但是由于不同種類的印章形成的印文也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當通過形態(tài)學特征無法準確分辨時,可以進行理化分析。印章印文鑒定一般都從無損檢驗開始,無損檢驗的優(yōu)點明顯,可以在不損壞檢材的前提下,得出結論,這是所有鑒定人員都致力追求的效果。但是當無損檢驗不能得出準確結論時,就需要對檢材進行有損檢驗。因此,學者們不停地尋找在保證鑒定結果正確的前提下,盡量降低對檢材的損壞的檢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