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涵宇
《塔木德》里有句話:“如果一艘船不知道該駛向哪一個港口,那么任何方向吹來的風(fēng)都不會是順風(fēng)。”沒有方向,如不系之舟,隨波逐流;沒有理想,如斷線風(fēng)箏,飄蕩天涯。唯有理想,才能指引鯤鵬扶搖直上九萬里,才能指引跋涉者于茫茫征途中尋得勝利之光,才能指引我們在一次次山重水復(fù)時不迷失心中的方向。
汨羅江畔,屈原悲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一生奔走呼告,即使遭人排擠,即使被貶流放,也不改香草般高潔的理想。青青山崖間,李白昂起高傲的頭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拒絕向權(quán)貴阿諛獻媚,“清曉騎白鹿”,灑脫地走向理想的遠方。江中扁舟上,杜甫像孤獨漂泊的“天地一沙鷗”,在“艱難苦恨繁霜鬢”中,堅守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理想。
星海橫流,歲月成碑。歷史的卷軸終將泛黃,唯有追逐理想的腳步從未停歇。
青青蒿草,呦呦鹿鳴。屠呦呦默默無聞堅守60多年,以實驗室為家,甚至以身試藥,最終成功提取青蒿素,幫助人類戰(zhàn)勝了瘧疾。世人將諾貝爾獎榮譽給了她,而她將最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理想。
“總有一天啊,我要坐在這稻子底下乘涼。”耄耋之年的袁隆平依然追逐著心中的“禾下乘涼夢”。他躬耕于鄉(xiāng)野田間,整天與泥土打交道,守候每一方試驗田。他堅持不懈,用腳步丈量自己的理想,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造福了人類。
祖國的未來,已由我們新時代青年接力。陳獨秀先生語之惇惇:“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fā)于硎?!鼻嗄晔敲褡宓南M?,是國家的未來。“天才少年”曹原21歲實現(xiàn)石墨烯超導(dǎo)效應(yīng),為人類能源發(fā)展提供了新思路;“90后”北大女生宋璽,懷揣萬里赴戎機的壯心,遠赴索馬里護航;眾多海外學(xué)子毅然回到祖國,以他們的雄心托舉中國的時與勢……奮斗路上,前輩們砥礪前行,后輩們以夢為馬,鏗鏘的足音已經(jīng)響起。我們應(yīng)不負青春年華,成為偉大中國夢的注腳。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鄙晔⑹溃聲r代青年當(dāng)以理想為名,赴青春之約,投入奔騰不竭的時代洪流,為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披荊斬浪。
【陜西西安市西港花園高級中學(xué)】
◆升格總結(jié)
升格文的標(biāo)題新穎,用詞貼切。作文句式靈動,不拘一格,一氣呵成,毫無呆板之感,表現(xiàn)出一種整齊與錯綜相結(jié)合的和諧之美。在闡述屈原、李白、杜甫的事例時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駢散結(jié)合,句式對仗;在闡述屠呦呦、袁隆平的事例時,語句長短交錯,避免了句式的單一。且文中對詩詞典故的運用信手拈來,語言精美。全文句式靈活,語言具有韻律美,有力地論證了“以理想之名,赴青春之約”這一中心。結(jié)尾鏗鏘有力,升華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