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我們學校舉行了“跳蚤(tiào zao)市場”活動—各班同學把各種各樣的小東西拿出來在校園里擺攤(tān)賣,賣得的錢最后都捐(juān)給手拉手學校建設(shè)圖書館。
我用媽媽給的100元錢,從姑姑的文具店批發(fā)了好多本子、橡皮擦、水彩筆,然后擺在班級前的走廊上賣。姑姑還送給我一卷價格標簽(qiān),我按她教的辦法,把每一件東西都按成本加上5角或1元錢,然后寫在標簽上,再把標簽貼好。
可以開始叫賣了,我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跳得很快。第一次開口賣東西還真難為情。不過,我們學校的這個活動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舉辦了,所以各班擺攤的同學還沒開始吆喝,攤位前就來了不少顧客。
一、二年級的同學最早跑過來。我發(fā)現(xiàn)這些小同學很可愛,他們問完價格,都不會砍價,都是直接掏錢把東西買走,所以我那些文具很快就只剩下一部分了。
后來高年級的同學也來了,我本來以為這些同學肯定會很大方地把我剩下的東西全買走,可是沒想到他們都很會砍價。我標價2元錢的本子,有人居然問我5角錢賣不賣。我氣呼呼地說:“這連本錢都不夠!”然后他就問我:“那你的成本是多少?”我差點把“1元錢”說出來。
我看時間不早了,就“揮淚”大甩賣,把剩下的文具全按我進貨的價錢賣給高年級的同學了。最后我一算,我居然有整整175元錢了呢。
不過,我捐給班級的只有150元。因為我后來在五(3)班的攤位上看到有個同學在賣從外國帶回來的“不用釘子的訂書機”,覺得很好玩,就用25元錢買下來了。這樣一來,我就只剩下150元錢可以捐了。我這樣做是不是不對呀?
與故事有關(guān)的數(shù)學問題
常樂樂同學以1元2角的價格賣出一本本子,后來因為活動快結(jié)束了,他又以8角的價格賣出最后一本同樣的本子。這兩本本子賣的錢加起來,正好不賺(zhuàn)也不虧(kuī),你知道這種本子的進貨價是多少嗎?
(繪畫:莊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