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薄奥稄慕褚拱祝率枪枢l(xiāng)明?!痹拢怨乓詠沓休d著人們無限的孤寂與思念,這樣的孤寂,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孤寂總會不期而遇。記得去年疫情肆虐時,有一天我剛出校門就得知社區(qū)單元樓被封控了。家回不去了,媽媽帶著我住到了在地壇旁的賓館。
夜行地壇,月光穿過在空中搖曳的雨點,好似一粒粒的冰霰,我仿佛看見濕滑的路面上灑滿的月光都寫成了字:孤寂與憂傷。
我仿佛回到了中考接到成績的那天晚上,躁得讓人睡不著,靠在窗邊看著白花花的鹽粒撒在地板上,好像聽見了月亮對我虛度光陰與志向不堅的審判:曾經熱烈奮斗過的那個自己不會理解和原諒我,未來回首過往的那個自己不會理解和原諒我,教育陪伴我的師長不會,和我并肩努力的朋友也不會……跨越時空,那些灼燒內心的潸潸之淚,總揮之不去。
月光打在地壇修繕后的紅墻之上,恍惚中好像看到它們又殘缺一角變?yōu)轭j圮的老墻,看到一位偉大的作家,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他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那里,遭受這樣無助的孤獨。寂靜之中,琵琶聲悠然而起,在“幽咽泉流冰下難”的音符之間,聽聞那些漂淪憔悴的人生悲歌,不禁引起點點共鳴。
孤寂與我們長相伴?!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在《將進酒》中,李白和朋友們在明月之下酣暢淋漓地飲酒,喊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言壯語,但實質上這是謫仙人在用表面上的高度自信去掩蓋內心中不被重用的悲與憤,用酒精去麻痹自己縱使身居人群中亦不請自來的內心的孤寂和落寞。一句“莫使金樽空對月”是多少文人騷客內心深處的孤獨自白。
人是社會動物而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的信任和支持是必然的精神需求。然而,世事難料,熟人離去,生命衰亡……正如抬頭看到月亮,中秋月圓,卻又可能云霧蒙蒙,明月時而被籠罩,時而被覆蓋,甚至大雨瓢潑,掃掉了賞月的雅興。
何況月球本身就不是完美的球體,人們所看到的月再圓也是有局限性的,一如人被陪伴的精神需求不斷擴大,而供給有限,人世間沒有絕對充足的熱鬧與溫暖。
客觀是在不斷運動變化,而“孤獨感”很大一部分恰恰是因為我們的主觀意識沒有跟上客觀世界的迅速變化,二者的頻率不協調迫使我們跳出舒適圈,遭受寂寥之感。所以說,人總是要面臨孤獨的,人的發(fā)展離不開與孤獨相伴。
堅守孤寂需要勇氣。上高中后明月陪伴我腳踏實地、靜心落實所學內容的那些夜晚,使我獲得了名列前茅的好成績和許多榮譽。這些榮譽很重,是唯有在“孤獨”中有所奮斗才能得來的;這些榮譽很輕,是稍有時刻沒有在所謂的“孤獨感”中堅守初心就會隨即逝去的。
中外文學作品中很多傳世的佳作恰恰來自作者深深的寂寥,觸景生情,否則無病呻吟怎能引起讀者的同理心?同樣,正是那些耐得住孤獨寂寞的身影,扛起了科技發(fā)展的大旗。
嫦娥奔月是中國人長久以來美好的幻想,如今,無數的科學家致力航天事業(yè),我國目前已成功采回月壤樣本,這樣成就的背后,是無數科學家日日夜夜?jié)撔挠嬎阊邪l(fā),冷靜下來獨立思考,守正創(chuàng)新。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推進人類文明建設,并以此更好地改造世界的,總是一批已經經歷過孤寂,并堅持著默默承受它的人們。
疫情肆虐之時,無數白衣天使舍生忘死,在面對面的距離之下,相隔口罩不能互相一睹真容,相隔玻璃墻而不能相擁,每當月光灑進病房,沒有浪漫與唯美,只有不停地診療與搶救,在無數絕望之夜與孤獨相伴,用堅守和勇毅驅散疫情陰霾——這就是忍耐孤獨的意義!
仰望星空,路在腳下。愿我們盡力活好每一天,當寂寞來臨時,坦然地接受這門人生的必修課,適應孤獨,享受孤寂,不忘初心,勇毅前行,抓住為人類文明貢獻的機遇與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