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詞匯里,人們常常會用“童心”或“兒童”來代指某種美好事物,如“返老還童”,“永葆童心”。為什么大家都這樣想呢?我想,除了說明大家都愿意年輕,都想活得簡單,都希望像一個孩子一樣快樂以外,另外還應該有深層原因。
這讓我想起一件往事:有一年在紹興參加一個兒童文學頒獎活動,研討時有一位兒童文學作家說,并不是你寫兒童就叫兒童小說,也并不是你裝嫩,就可以稱為兒童文學作家,兒童文學是一門很高級的藝術(shù)。這番話深深打動了我,也促我深思,什么是兒童文學的最高原則。
我以為是“童心”。你寫作一部作品時,作品里有沒有跳動著一顆童心,你寫作時是否懷揣著一顆童心,這是檢驗兒童文學的基本原則,也是評價兒童文學的最高原則。讀田俊的《顧盼欣然》就讓我想起這些往事,也讓我堅定這一認識,因為《顧盼欣然》里,自始至終都跳動著一顆童心,一顆水晶一樣透亮、珍珠一樣純潔的童心。這顆童心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看清迷失的人生方向。
這部兒童小說,我是一路笑著讀完的,而且一邊笑著一邊跟朋友發(fā)信息說,我正在讀一部特別好玩的兒童小說,非?;顫姷奈淖?,特別簡單的人性,十分幽默俏皮的文字,愛不釋手,忍俊不禁,甚至都不愿意一口氣讀完,要留著細細把玩。
小說為我們刻畫了一大批生動的人物形象,既有作為小說主體的小學生,他們是真正的兒童,有著無限美好的童心,如顧欣然、童穎卓、方緋緋、莫沛御,還有瓷娃娃小姑姑顧盼;也有大人如三爺爺、嵇阿姨、顧欣然的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這些大人無一例外,都有一顆童心。三爺爺自不必說,善于“表演”,總是“裝嫩”,永遠面帶微笑,有他在就笑聲不斷,其實他內(nèi)心里苦海無邊——曾經(jīng)以學霸著稱鄉(xiāng)梓,娶得美妻,生得嬌娃,卻不料妻子早逝,女兒得病,從此苦水相伴,但即便這樣,也照樣笑對生活,甚至還利用自己所學,開發(fā)了功能游戲《顧盼羅馬》,開發(fā)了“看電話”,解決老人聽電話耳朵不靈的問題,這不就是“童心”嗎?這是赤子之心??!顧欣然的爺爺,被作者稱為“靜物素描”,按說是一個沒啥童心的人,可是你看在他走失的那一段描寫里,多可愛,多童真,完全是一個老小孩。這是真性情的表現(xiàn),是“童心”的另一種面貌。嵇阿姨,醫(yī)科大學高材生,在北京做得風生水起,生活不知有多愜意,卻毅然決然南下南京,不就是為了參與三爺爺?shù)氖聵I(yè),照顧生病的小姑姑嗎?對兒童,她是極盡關(guān)懷,且絲毫不顯做作,好像天生就像個小孩一樣,有她在就有溫暖在,就有善意在。這不也是“童心”嗎?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善良是人的天性,人們在為生活打拼的時候卻總是丟失善性,這是多么可怕啊!
小說的主體部分刻畫了一批小學生,顧欣然是其中一位代表。她是小說的見證者,也是小說的敘述線索,由她串聯(lián)起小說的所有故事。其實故事并不復雜,整部小說圍繞學校廣播站的幾個學生展開,他們開展辯論賽,討論游戲特別是功能游戲?qū)τ谏畹挠绊懞妥饔?。在這個過程中,小說自然地把以三爺爺為主的大人世界關(guān)聯(lián)了進來,因為三爺爺正是開發(fā)功能游戲的“專業(yè)人士”。這幾個小學生完全被“童心”照亮,這不僅僅因為他們是兒童,不是的,主要是他們身上特別是心靈深處所閃爍的童真和純潔。無論是方緋緋的裝模作樣,還是童穎卓的一本正經(jīng),抑或是莫沛御的深思熟慮,還有顧欣然的機智幽默,雖然表現(xiàn)不同,但都是一篇燦爛的童真所為。這完全是一個童心世界?。∷宰髡叩奈淖植拍敲础吧r”。
所以好的兒童小說,一定要寫出人性的某種純潔和亮度,一定要照見童心,這就是我看兒童小說的最高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