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堯、舜而天下無窮②人,非知③得也;當(dāng)桀、紂而天下無通人,非知失也;時勢適然。夫水行不避蛟龍者,漁父之勇也;陸行不避兕虎者,獵夫之勇也;白刃交④于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臨大難而不懼者,圣人之勇也。
(摘自《莊子·秋水》)
[注釋]
①題目為編者所加。②窮:不得志。③知:智慧。后作“智”。④交:交錯。
[點悟]
厭棄窮困潦倒不得志的境遇,希望自己能亨通顯達,是世人常有的心理。然而窮與通是隨人的心意而或離或至的嗎?當(dāng)然不是。
兩千多年前的莊子認為,窮與通是由人所處時代的形勢決定的。他深邃的目光看到了歷史深處:堯、舜這樣的圣君治理天下時,天下沒有不得志的人,不是因為天下人都有高明的智慧,而是因為遇到了圣明的時代,處于人人都能盡其才的形勢之中;桀、紂這樣的暴君治理天下時,天下沒有亨通顯達的人,不是因為天下人都沒有高明的智慧,而是因為遇到了暴虐的時代,處于人人不能盡其才的形勢之中。
觀察人在自然與社會中的不同表現(xiàn),睿智的莊子還發(fā)現(xiàn)了不同人迥異的勇敢:在水中行進而不需躲避蛟龍,是漁夫表現(xiàn)出的勇敢;在陸地行進而不需躲避猛虎,是獵人表現(xiàn)出的勇敢;當(dāng)鋒利的刀劍交錯于眼前,而能將死去視同活著,是志士表現(xiàn)出的勇敢;知道窮困潦倒與亨通顯達跟時勢相關(guān),遇到生死攸關(guān)的危難而不感到畏懼,是圣人表現(xiàn)出的勇敢。
具有圣人之勇的人,必然不會因窮困潦倒而沮喪,不會因亨通顯達而得意。他們知道自己不能改變由時勢決定的外在境遇,并因而能推知自己的境遇可能發(fā)生的變化,從而能夠掌控自己的心境,讓自己不惑、不憂、不懼,從而能成為自己心靈的主人,讓心靈在平和寧靜中從容淡定。
當(dāng)你清楚,無論窮困潦倒,還是亨通顯達,都不能完全由你自己決定時,你就不會因外在的境遇而或悲或喜,你就會以平和寧靜的心態(tài)努力提升自己,以從容淡定的心態(tài)享受有限的人生。
(張英華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