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民
猾吏,指奸猾的官吏,常與卑污相染?;敉乃伎b密,工于心計,鬼點子多,一些別人難辦或辦不成的事,可以手到擒來。僅從這一點看,猾吏與能吏倒有些相似之處。然而,仔細分辨,卻有本質(zhì)區(qū)別。
猾吏,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不拒歪門邪道,做事大多與謀私貪鄙相系,只要利己,不惜損害任何人的利益。能吏,乃能干的官吏,常與廉潔相伴,走正道,心懷百姓,造福一方。能吏不墨守成規(guī),面對棘手疑難問題不畏懼,嫻于吏道,有干勁、韌勁和沖勁,敢于蹚新路,在危機面前能爆發(fā)出驚人的實力,而且殺伐決斷、果敢堅毅、勇于挑戰(zhàn),善于在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
歷史上的猾吏多如牛毛,有的竟被視為能人,與能吏相混淆。有的猾吏頗善偽裝,臉罩假面具,不僅以能吏自居,而且還被眼力不濟之人當作能吏,或者無奈以能吏用之。
據(jù)《名公書判清明集》記載,南宋江東提刑蔡杭在管轄諸縣巡察,百姓控告猾吏的最多,而弋陽縣孫回居首。孫回廣布爪牙打手,“私押人入獄,訊腿荊至一二百”;壓榨百姓,大肆斂財,“既有無名錢,又有自寄錢”。當蔡杭查證其罪時,他率眾私押證人;當蔡杭下令逮捕他時,他卻“拒而不出,方且酣飲娼樓,洋洋自得”。蔡杭判其罪后,說情者竟蜂擁而至,“皆謂本縣綱解首尾,皆在孫回名下”。全縣稅收居然系于孫回一身,若治孫回之罪,財政收入將嚴重受損,蔡杭權衡利弊,只好網(wǎng)開一面而續(xù)用。自此,罪惡昭著的猾吏孫回,更加志得意滿,終日以大能人自居,儼然“真衙神”一般。
《智囊全集·術智》也有一例。明朝萬歷年間,楊云才于荊州為吏。朝廷下令,擴建城墻并須加厚二尺左右。工程費缺口很大,太守愁苦。楊云才自告奮勇說:“我有辦法,無須再多花錢就能辦到!”次日,楊云才來到磚廠,命廠主拿來制磚模具察看,怒喝道:“磚模不良!”隨后拿出預先備好的新模具說:“按此規(guī)格燒制!”廠主伏地諾諾。楊云才已暗將模具加寬二分,累積起來的磚塊厚度,恰好為城墻加厚二尺以上。俟太守知曉內(nèi)情,盛贊楊云才“真能吏也!”馮夢龍評曰:“磚厚而陶者不知,城增而主者不費。心計之妙,侔于思神!”
《史記》云:“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吃國家俸祿的人,同百姓去爭奪利益,而且恃官府權勢詭詐欺民,透出的無疑是猾吏本色。自古至今,“不與民爭利”都是最基本的執(zhí)政理念,亦是天理人心。巧取民脂民膏,與豪奪民財有何異哉?喪公信,失民心,結果無二。
真正的能吏總是以民為本,為百姓謀福祉。漢代張敞是公認的能吏,同時也是深得民心的廉吏。漢宣帝時,膠東盜賊并起,攻擊官府衙門,劫掠囚犯,搜刮集市,搶劫民財,百姓流離失所。險惡之地,眾官皆遠避之。唯張敞毛遂自薦去治理,他臨危不懼,同盜賊交手只幾個回合,便使膠東得以太平。京都長安社會秩序混亂,偷盜事件層出不窮,京兆尹幾度易人,都不得治,百姓苦不堪言。而張敞任京兆尹,他明于政略,精于吏治,寬嚴相濟,不避權豪,快刀斬亂麻,擒賊先擒王,未逾三載,京城大治。張敞治亂有方,維護百姓利益,廉明公正,從不濫殺無辜,乃難得的能吏、廉吏。《漢書》說:“敞為京兆,朝廷每有大議,引古今,處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數(shù)從之?!?/p>
能吏謀事,利國益民;猾吏謀利,只為益己。能吏坦蕩,猾吏陰損。莫將猾吏當能吏,以免讓猾吏占了便宜,卻寒了能吏的心。
【選自“前線”客戶端】
插圖 / 拒收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