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肖桐
韓國誠信女子大學在讀博士
內容提要:“標準草書”是近代書法家于右任所創(chuàng)造的一種書法風格,其本意旨在以順應民生之實用目的促進漢字改革,隨著中國漢字簡化字的改革成功,“標準草書”的實用性也漸至退出歷史舞臺?!皹藴什輹彪m然在文字改革方面并未完成于右任的既定使命,卻為后世之書法創(chuàng)作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況其本身也具備一定的審美內涵。本文就于右任“標準草書”的成因展開論述。
于右任(1879—1964),陜西三原人,祖籍陜西涇陽斗口于村,中國近現(xiàn)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原名伯循,字誘人,后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是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同時也是中國近代書法家,草書藝術的造詣頗高。
于右任在書法藝術方面的成就在近現(xiàn)代書法史上鮮有能與之匹敵者,其對楷書、行書、草書皆有涉獵。于右任書法受到晚清碑學書風的影響較深,以特立獨行的碑體行草獨步于近世書壇,為近代民國書壇帶來了新風貌。在于右任之前,晚清書壇雖不乏如康有為、沈曾植等以碑學書風為根基來創(chuàng)造自我風貌的書家,但真正能如于右任這般個性強烈且影響深遠者鮮有。陳振濂在《中國現(xiàn)代書法史》中說:“于右任的崛起具有明顯的機遇性。”但我以為,他對民國書法史的意義與其說是風格層面的,不如更確切地說是方法論層面的。這并不是說他作為藝術家的成就有所遜色,事實上,作為一代大家,他雖然還無法比擬吳昌碩的全面即詩書畫印四絕,但他的鏜大氣仍然為民國中期書法界帶來了一絲雄健清新的新氣息。于右任書法的成功具有明顯的機遇性,這種機遇一方面來自書壇的自我匱乏,另一方面則是當時內憂外患的社會動蕩所致,在此影響下,于右任所創(chuàng)立的“標準草書”應運而生。“標準草書”兼具文字性與藝術性,“文字性”是因其創(chuàng)始之初是為了便捷文字書寫為目的,“藝術性”則是作為書法家的于右任來組織、統(tǒng)籌,其并非簡單的羅列、整理,而是兼顧了書法藝術的審美性。
1932年,于右任在上海創(chuàng)立“標準草書社”,于右任創(chuàng)立“標準草書社”的初衷是為民生、為實用之需。劉延濤《民國于右任先生年譜》載:“自清末到民國二十年間,國人多有感于中國文字繁復,書寫艱難,而有改良之議;有主張用章草者,有主張用簡字者,有主張用國語羅馬字者,甚至用注音字母者。先生有感于中國文字有實用價值,有美術價值,而又有團結民族之偉大功能,而為世界文字中之最優(yōu)者。但書寫緩慢,浪費時間,亦確實為事實。惟此弊在千年前古人學人亦注意及之,因而創(chuàng)制草體?!盵1]當時關于漢字的改革方案甚多,有如錢玄同、瞿秋白之激進者主張用羅馬字母代替漢字者,亦有如胡適、陳獨秀主張用拼音代替漢字者,然中國文化之所以延續(xù)數(shù)千年而經久不衰,其首要之功則在于漢字,中國文化之精神內涵得以傳承亦在于漢字,脫離漢字,則將不復有中國文化之根基。于是于右任便想到用草書來代替,這樣既保留了漢字的文化根基,又有效簡省了因漢字繁雜帶來的不便。于右任在《標準草書自序》中言:“文字乃人類表現(xiàn)思想,發(fā)展生活之工具。其結構之巧拙,使用之難易,關于民族之前途者至切!現(xiàn)代各國印刷用楷,書寫用草,已成通例;革命后之強國,更于文字之改進,不遺余力?!碧岢珮藴什輹饶芮笾谱髦憷挚梢员M其文化之功能,文字使用之難易關乎民族之前途至切,可以看出,于右任提倡標準草書是基于漢字改革的時代大勢,唯有這個辦法才能使我國數(shù)千年文化發(fā)揚光大,這在當時是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前瞻性的。
關于“標準草書”的評價,自從其創(chuàng)立伊始就有不同的聲音出現(xiàn),直至現(xiàn)代,亦有不少學者對所謂“標準草書”褒貶不一,其中最為常見者就是草書乃書家之情性表達,又怎么會有“標準”之說。正如韓愈在《送高閑上人序》中稱:“往時張旭善草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于心,必于草書焉發(fā)之。觀于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zhàn)斗,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于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后世?!闭\然,草書藝術是最高度抽象的藝術,也是最能表現(xiàn)書家個性氣質及性靈境界的藝術門類,歷來善草書者無不通過草書體現(xiàn)其情性。而于右任所創(chuàng)“標準草書”將草書統(tǒng)一標準化,如此一來,標準草書是否還具有其藝術性、是否還能表達書家之個性氣質?對于這個問題,于右任也給出了答案,于右任在1943年三民主義青年團重慶夏令營發(fā)表的《標準草書與建國》演講中回答了“何謂標準草書的問題”,其稱:“標準草書,有最重要的四個原則:一是易識,二是易寫,三是準確,四是美麗。標準草書的選字,通常只取一式,以矯舊日草書因形式眾多無法學習之弊。但是草書內所有易識、易寫、或準確、或美麗的寫法,往往不止一式,遇到這種情形時,當如何決定呢?這就到了標準草書比較繁難的工作了,就是代表符號的整理。也可以說,代表符號是‘經’,四原則是‘緯’,于古人千變萬化的亂絲中,為之整理條貫,一經一緯的織成一絲不紊的標準草書,此謂之標準。”[2]3又稱:“所謂標準,是拿古人的草法作標準的,是從古先圣哲千余年的演進當中,歸納出來的有條不紊,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的草法?!盵2]7正如于右任所謂,與其將標準草書稱為創(chuàng)造,更不如將其稱為是對古代繁雜草書代表符號的整理與歸納。在古代眾多繁復的草書中,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寫法,即使同一個字,也有眾多寫法,如在明清草書中就存在許多草法不準確的情況。如何在千變萬化且繁復難定的草書中整理歸納出一套系統(tǒng)條例,這是標準草書的意義所在??梢哉f,標準草書的依據(jù)不是憑空捏造,而是對古代草書經過大量反復斟酌、整理歸納出來的草書體系。
關于標準草書之由來,于右任在《臨標準草書千字文自序》中言:“民國二十一年,余創(chuàng)設標準草書社于上海,廣求列代草圣之遺跡,及漢晉簡策磚石,從事于草書之整理。其致力之由,與終極之希望,在使兩千余年以來國民文化工具,由繁而簡,由難而易,由苦而樂,由分歧而趨統(tǒng)一,由虛玄而歸實用。”[3]1標準草書在取材、選擇方面可謂博采眾長,其中既包含歷代草圣之遺跡,又不乏簡牘磚銘等草跡,可以說是凡舉當時所能羅列之草跡,皆在其遴選范圍中,然后進行統(tǒng)一整理歸納。在標準草書的字例選擇中,歷代草圣之《千字文》占據(jù)相當比例,于右任在《標準草書自序》中稱:“隋唐以來,學書者率從《千文》習起,因之草書名家多有《千文》傳世。故草書社選標準之字,不能不求之于歷來草圣,更不能不先之于草圣《千文》。一因名作聚會,人獻其長,選者利益,增多比較;一因習用之字,大半已俱,章法既立,觸類易通?!盵4]《千字文》歷來是古代學習之童蒙讀物,如于右任所謂其中常見習用之字已經具備大半,所以在標準草書的遴選過程中,歷代草圣的《千字文》范本是不可忽視的。在標準草書的樣稿(圖1、圖2)中可以看出,懷素、智永的《千字文》都有取材,像王羲之、孫過庭書跡中的一些草法字例也在取法之中,同時如唐人寫經等一些不太常見的草字中也有取材。標準草書之取材,廣羅歷來草書遺跡,非拘于某家某帖,正如于右任所言:“其取材也,更擴大其范圍:字無論其為今為章為狂,人無論其為隱為顯,物無論其為紙為帛為磚石,為竹木簡,唯期以眾人之所欣賞者,還供眾人之用?!盵4]足可謂博采眾長、各盡其長。
圖2 標準草書樣稿(二)
易識、易寫、準確、美麗是標準草書創(chuàng)制的四大原則,也是其審美內涵的集中表現(xiàn),雖然標準草書在創(chuàng)制之初是為民生之實用、書寫之便捷,但其并未舍棄審美的藝術性??偟膩碚f四原則中“易識、易寫、準確”可概括為其實用性,“美麗”則為其藝術性。
首先是標準草書的實用性,標準草書經過不斷整理、歸納歷代草書,在編排上也形成其體系,標準草書在歷代繁復紛雜的草書中整理、歸納出相對系統(tǒng)、有跡可循的組織符號,并以此為基礎,進而歸納為左旁、右旁、字上、字下四部。在1936年發(fā)行出版的《標準草書》中,囊括《標準草書千字文》《標準草書凡例》和《標準草書釋例》部分,程雅姝在《標準草書社與標準草書研究》一文中稱:“《標準草書千字文》為識草寫草提供了一個范本,那《標準草書凡例》和《標準草書釋例》則是對于標準草書的體系及學習使用方法做全面的闡釋?!稑藴什輹怖分蟹滞ɡ⒎掷碗s例,通例為代表符號和部首寫法制定基本規(guī)則,分例中分左旁、右旁、字上、字下,介紹了字的不同位置有哪些部分可以用代表符號,以及這些代表符號的寫法。雜例介紹了特殊字形中的一些代表符號……《標準草書釋例》是對《凡例》的具體化,將每個代表符號所代表部首的真草寫法及例子清晰列成表格,并且詳細列出部首位于字的不同位置時的寫法,對一些習慣字、草書書理和疑似字也都條理說明?!盵5]可以看出,在標準草書的整理、歸納中,其所依據(jù)的易識、易寫、準確原則是以實用性為目的的。
標準草書作為從歷代草書字跡中遴選出的草書字形,其必須符合藝術美的審美特性,非如此則不足以使其推行日廣。于右任在《臨標準草書千字文自序》中稱:“關于草書之美藝者,則為書理之闡釋——如觸筆、交筆、平行、多眼諸項之說明,字有觸交或多眼則亂;用筆平行或部位平行、則失其參互之勢,皆足以影響字之美藝?!盵3]4標準草書的遴選取材有其藝術性,符合藝術美的范疇,此也是四原則中“美麗”之謂。正如徐利明《“標準草書”也可以寫出不同風格》所言:“‘標準草書’在草書的構架上遵循著形式美的原則,高度概括簡化了許多結構較為紛繁復雜的草書寫法,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作為當代多種草書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中的一種,具有獨特的現(xiàn)實意義與審美價值?!?/p>
“標準草書”作為民國時期文字改革大環(huán)境中形成的一種書體風格,具有其鮮明的時代性,它是漢字改革的一種嘗試,雖然并未成功,但“標準草書”的創(chuàng)制也為當時書壇造就了一種新風貌。其創(chuàng)制過程是對歷代草書遺跡的整理與歸納,可謂廣采眾長,其所提倡的易識、易寫、準確、美麗四原則是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的,放至今日,仍有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