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紅
90年代,團場部分開荒的條田土質(zhì)差、鹽堿度高,土地平整度相差較大。為了改變條田土質(zhì),團場對條田實行土地平整,通過種植水稻來改善土壤質(zhì)量,每個連隊年初都有水稻種植計劃,每名職工都被劃分了管理水稻地的任務。
水稻種植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平整地塊的標準是“高差不過寸,寸水不漏泥”,這對平地水平的要求是很高的。連隊用機車打好引渠和埂子后,先用55拖拉機、平板刮地車把每塊地大致刮一遍,之后就由職工人工平地,還規(guī)定了平地驗收進水的時間。
為了平好水稻地,連隊庫房準備了很多的獨輪車,方便職工借用。我分的水稻地任務是21號地和23號地各一塊,剛開始平地的時候,我不太會看地,蹲在地塊里,看了半天也沒看出哪里高哪里低。看到別的職工干得熱火朝天,揚起坎土曼揮甩著土,我卻不知道從哪里下手。于是我虛心地向老職工宋紅兵請教,他教我蹲在地塊的一角,以其他三個角為點觀察地塊的水平面,就可以看到地塊中的高低。近點的地方采取甩土方式取高填低,遠一點高的地方取的土放在獨輪車上,推到矮的地方打平。推獨輪車看似輕巧,其實大有學問。首先馬步要扎穩(wěn),雙手要把握好平衡度,水稻地大多較虛,所以推獨輪車還要有勁,否則獨輪車推翻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有的老職工總結(jié)出推獨輪車的訣竅為“馬步扎得穩(wěn)、屁股扭得好、手勁力道足”。經(jīng)過多次實踐練習,我很快學會了平水稻地的技巧,在地塊里邊看邊平,經(jīng)過兩天時間的平地,地塊通過了連隊技術(shù)員的驗收,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氣。技術(shù)員何茂云告訴我,通過放水超平后再到地中看看,不平的地方再細化平一下,確保達到高差不過寸的平整標準。
那時水稻種植一般采取條播模式,土地平整結(jié)束后就開始播稻種,播種結(jié)束后,負責放水的職工開始放水,穩(wěn)定水層工作。水稻生長過程中,我們要干拔草、灑肥料、噴施農(nóng)藥等工作,每次到水稻地干活,都是職工一起集中去干,要求一天之內(nèi)結(jié)束拔草工作或是施肥工作。水稻地雜草以稗子草為主,和秧苗有點像,還有三棱草、蘆葦草等其他雜草。每次去拔草時,職工在水稻地跟逛巴扎(集市)一樣,人來人往、川流不息,說話聲、哈哈大笑聲此起彼伏。水稻地的管理工作一直持續(xù)到水稻收割才算完成任務。
水稻種植還有育秧插秧模式,先在育秧條田里把秧苗育好,管理至秧苗可以移栽時再拔秧苗進行插秧。那時勞改隊的水稻地大多采取的插秧模式,連隊也分有插秧任務,每次插秧都是提前通知,帶好裝秧苗的袋子和打飯的盆和碗,大清早坐上55拖拉機趕到勞改隊,開啟插秧大戰(zhàn)。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盡快完成插秧任務,連隊副連長把職工分成三批,第一批負責拔秧苗,第二批負責運秧苗,第三批負責插秧。接到任務分工,大家挽起褲腿,擼起袖子熱火朝天地干了起來。
插秧的職工也先去了秧苗條田拔秧,待裝滿一車后拉到插秧的條田,把秧苗拋丟在地上,手拿秧苗一字排開開始插秧,負責拔秧的職工繼續(xù)拔秧苗,拉運秧苗的負責把拔好的秧苗扛出地外,運到另一個插秧的地中。一時之間,大家各司其職、團結(jié)協(xié)作。插秧的職工一手拿秧苗,另一只手分出秧苗快速插入地中,大家你追我趕,連頭都不抬一下,彎著腰一個勁地插秧。拔秧苗的職工手咻咻地不停拔著秧苗,一會兒拔好一把,綁好扔到地邊,運秧苗的職工不停地扛著秧苗袋子往插秧地中運送。真是人多力量大,不一會兒就插了好幾塊地。
不知不覺到了中午,連隊送飯的職工遠遠地開始吆喝著“開飯啰,開飯啰”,大家走出地塊洗洗手,排著隊拿著碗去領(lǐng)饃饃和菜湯,坐在條田邊的空地上吃午飯。男同志吃飯較快,有的吃了兩個饃饃,女同志才吃了一個饃,菜湯一般都是白菜粉條豆腐湯,里面放有姜末和蔥花,味道很是好喝,有的喝完一碗又去打了第二碗。
到外單位干活,盡管很累,但大家都不愿休息,都想早點完成團交給連隊的任務,不愿意落在其他單位后面,也培養(yǎng)凝聚了大家的集體榮譽意識。于是大家吃好飯又繼續(xù)忙碌起來,干完一塊、一塊、又一塊,終于完成了兩個引渠的插秧任務。雖然大家的手被水泡得發(fā)白了,腰又酸又疼,但看到滿地綠油油的稻田,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副連長一聲令下:“收隊回家!”大家收拾東西坐上車,嘻嘻哈哈、嘰嘰喳喳一路說個不停,還有同志帶頭唱起了《團結(jié)就是力量》,迎著朝陽出發(fā),踏著夕陽歸家。
金秋十月,藍天下一望無際的稻田泛著金光,沉甸甸的稻穗迎風彎腰搖擺,收割機轟隆轟隆忙著收割水稻,拉運稻谷的車輛裝載著一車車稻谷奔馳在前往加工廠的路上。想著這些金燦燦的稻谷中也有我辛勤付出的成果,我的心里感到格外高興。為了保證稻谷顆粒歸倉,我們還積極地到收割結(jié)束了的水稻地去,尋找倒伏無法收割的水稻及掉落的稻穗,運回連隊,人工晾曬打好后交到加工廠。
多年以后,這些美好的畫面一直在我的腦海里縈繞,藍天下,稻田里,微風中,一群樸實的人們在歡聲笑語中辛勤地勞動!
責任編輯 王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