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石戰(zhàn)杰 編輯|黎明
伊河濕地,一只水鳥站在水中。
自古以來,江河就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江河哺育了人類,也孕育了文明。伊河、洛河,兩條歷史之河在中原腹地奔流,交匯為“伊洛河”。此地河川縱橫、土地肥沃、四季分明,為早期華夏先民的棲息之地。
1965 年出土的西周時期青銅器“何尊”(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紀年銘的青銅器),其銘文“宅茲中國”是“中國”一詞出土最早的見證?!爸袊弊畛踔傅囊彩窃摰赜??!妒酚洝分杏小拔羧?,皆在河洛之間。”河洛地區(qū)不僅是中國最早進入文明時代的地區(qū),而且在以后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也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河洛文化因此成為“東方古代文明的中心與發(fā)祥地。”
伊河,源出熊耳山南麓欒川縣陶灣鎮(zhèn)三合村的悶頓嶺,向東北流,經欒川縣、嵩縣的重山峻嶺,流淌在伊川縣的平川中,再穿過洛陽龍門伊闕(口),進入開闊平坦的洛陽偃師,在偃師楊村匯入洛河,形成伊洛河,全長約265 公里,流經洛陽五個區(qū)縣。本次影像考察選取五個地點:欒川伊河源頭、伊河最大的水利工程——陸渾水庫、伊河國家濕地公園、洛陽龍門石窟、伊洛匯流處與二里頭文化遺址。
伊河源頭之水,來自熊耳山麓的清泉,帶著大山的清涼,鋪就了兩岸一碧千里。陸渾水庫,山泉匯集,碧波萬頃,水天一色,有浩蕩之氣。而處于中游的伊河濕地,水草豐茂,鷺鳥翩躚。當河水奔涌,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伊河竟劈開堅硬的巖石,造就兩山對峙、伊河中流的伊闕。北魏、大唐的皇家來了,他們在伊闕發(fā)愿祈福,修建龍門石窟,于是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到了。伊河繼續(xù)向東北流淌,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曾在此建立。從此,中華文明由多元化的古國文明走向了一體化的王朝時代,進入到了廣域王權的國家階段。
伊河不僅僅是一條清澈美麗的自然之河,更是一條綿延、悠長的歷史長河。
伊河考察手繪圖
伊河源,巨石下面是清溪。
伊河源,坐在溪石上玩水的小孩。
伊河源,飛瀑深潭。
伊河源,剛建成的石橋。
伊河源,小河就在家門口。
伊河源協(xié)心村
陸渾水庫,雨中庫區(qū)。
陸渾水庫,大禹娶妻結婚的涂山,楚莊王征戰(zhàn)問鼎的地方,現在碧波萬頃。
陸渾水庫,一對夫妻在大壩上吃著炸魚。
陸渾水庫,泄洪閘。
陸渾水庫,1959 年修建,1965 年主體大壩竣工。
陸渾水庫,水天一色。
伊河濕地
伊河濕地,夏日里蘆葦瘋長。
伊河濕地,逆光下用手機拍伊河水的女孩兒。
洛陽龍門,隔伊河遠眺奉先寺。
洛陽龍門,魏碑體“伊闕”。
洛陽龍門,盧舍那大佛側面。
洛陽龍門,香山琵琶峰上的白居易墓。
洛陽龍門,奉先寺盧舍那大佛
洛陽龍門,崖壁造像
洛陽龍門,青明寺洞外五層密檐式佛塔。
洛陽龍門,西山佛龕。
伊河(左)、洛河(右)交匯形成伊洛河 。
伊洛匯流:魚和打魚人都瞪著眼睛,望著天空。
伊洛匯流 :若遭暴雨,此處可能會發(fā)生洪水險情。
伊洛匯流處的二里頭文明遺址。
伊洛匯流:二里頭遺址沿古伊洛河北岸呈西北—東南向分布,東西約2400 米,南北最寬約1900 米。
石戰(zhàn)杰,浙江傳媒學院攝影系副教授,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浙江省攝影家協(xié)會大畫幅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杭州市攝影家協(xié)會航拍委員會理事 。2019 年獲《中國攝影》雜志“年度優(yōu)秀導師”。出版專著:《攝 影藝術》(2 014)《尋找故鄉(xiāng)》(2016) 《建筑與環(huán)境攝影》(2020)《專題攝影》(2022 )。作品集:《鄉(xiāng) 村古建筑遺產——浙江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