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鴻霞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陳著一個形似“大木盆”的老物件。多年前,這種橢圓形的“大木盆”在長江沿岸的農(nóng)戶人家很常見,因為形似豬腰子,又被稱作“腰子盆”。當(dāng)?shù)厝嗽谂枥锓艂€小板凳,人坐在里面,一只手拿一支小劃槳,就可以在水上采菱角、摘蓮蓬、放漁網(wǎng)。為什么這么一件農(nóng)家用具,能陳列在藏品眾多的博物館中呢?故事還要從七十多年前的“渡江偵察記”說起。
那是1949年3月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黑漆漆的長江上出現(xiàn)了一條小木船,神不知鬼不覺地朝著江中心的黑沙洲駛?cè)?。黑沙洲是長江中心的一個小島,四周江水環(huán)繞,潰逃到長江以南的國民黨軍隊不但在長江南岸設(shè)置了千里江防,還在黑沙洲嚴密布防。解放軍要“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就必須偵察清楚黑沙洲的敵軍部署。
此刻,坐在這條小木船上的正是解放軍偵察排排長齊進虎和他帶領(lǐng)的幾名偵察隊員。他們要偷偷渡江上黑沙洲,抓幾個俘虜回去,摸清敵人的布防情況。趁著夜雨的掩護,齊進虎帶著兩名戰(zhàn)士上了黑沙洲,還把船藏在岸邊,專門留下人手在停船處警戒接應(yīng)。
正當(dāng)齊進虎他們上黑沙洲摸了百米遠的時候,后面靠岸的地方突然響起了槍聲。齊進虎判斷是敵人發(fā)現(xiàn)了停船,當(dāng)即回頭準(zhǔn)備活捉幾個俘虜乘船帶回去??墒秦撠?zé)等候接應(yīng)的戰(zhàn)友看到敵人越來越多,為避免不必要的交火,不得不趕快把船駛離黑沙洲。
敵人沒有發(fā)現(xiàn)齊進虎他們事先已經(jīng)悄悄摸上了島,只對著船開走的江面不停放槍,在岸邊加強了警戒。
齊進虎知道自己和兩名偵察員已經(jīng)被困在了黑沙洲,但他沒有驚慌,他深知此行身負重任,冷靜思考后,決定干脆深入虎穴,插進洲心,實地偵察清楚敵人的兵力和布防后再想辦法。
于是,齊進虎三人在黑沙洲上晝伏夜出,白天藏身在荒郊野地,或者躲進老百姓的地窖牛棚里,餓了就靠蠶豆葉、油菜葉勉強果腹。到了晚上,敵人休息了,放松了警惕,他們就出來偷偷偵察,把島上的敵情摸得清清楚楚。他們甚至還順著電話線摸到敵人團部,偷聽敵人的電話,意外地收獲了不少重要情報。
敵情是摸清了,可是島上所有的船只都被國民黨守軍收繳,怎么才能離開黑沙洲回到江北,把情報帶回去呢?
一晃二十多天過去了,齊進虎焦急地想著辦法。這天夜里,他在一個牛棚里的雜草堆中發(fā)現(xiàn)了一只“大木盆”。他眼前一亮:就是它了!齊進虎和戰(zhàn)友把木盆抬到黑沙洲上一個長滿了蘆葦?shù)男『訛忱?,這里遠離敵人崗哨,少有人跡。他們找來幾塊木板做成船槳,晚上伴著陣陣江濤聲,悄悄地練習(xí)劃水。
一開始,他們一坐上去木盆就翻了,一次,兩次,三次……漸漸地,木盆有點“聽話”了,人坐在上面能原地打轉(zhuǎn)了。他們白天藏起來琢磨動作,晚上練到半夜,幾天過后,基本掌握了讓木盆平衡的劃行技巧。
終于,在一個刮東南風(fēng)的晚上,他們把木盆抬到事先“踩好點”的江邊,坐上這個“大木盆”,悄悄地向江北劃去。劃到江心時,風(fēng)越刮越大,木盆就像一片落葉隨著風(fēng)浪上下顛簸。一個浪頭打來,木盆里進水了,齊進虎讓兩名戰(zhàn)友加緊劃槳,自己脫下衣服,一下接一下地往外擰水。風(fēng)浪中,他們?nèi)淌苤嶔?、眩暈、嘔吐,拼盡全身力氣,一刻不停地劃向長江北岸。
終于,木盆靠岸了!在黑沙洲潛伏了31個晝夜的三位解放軍偵察員,在大軍渡江的前5天,把重要的江防情報送回了部隊,為解放軍勝利渡江立下了汗馬功勞。
新中國成立后,齊進虎橫渡長江的“大木盆”作為一級革命文物,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如果你去參觀,一定能看到這個曾載著英雄偵察員渡江的傳奇“大木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