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蓓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指導學生體會文中記敘、描寫等手法的妙處;
教會學生運用所學技巧進行寫作。
【教學過程】
一、出示習作,發(fā)現(xiàn)問題
師:記敘和描寫是寫作中最常用的兩種表達方式。不過,很多同學卻不夠重視它們。上個星期,大家寫了一篇作文,我們來看看其中一篇。
(PPT出示習作。)
師:我們寫作的時候,一定要有主題意識。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什么?
生:是外婆對作者的愛。
師:能夠突出主題的地方,要詳寫。大家看,這篇習作中,哪個地方能突出外婆的愛,作者卻沒有重點寫?
生:外婆的猶豫。
生:外婆艱難的動作。
師:是的,這就涉及如何記敘和描寫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背影》中的兩段文字,看看作者是如何敘事和描寫的。
二、走入文本,尋找方法
1.學習敘事
師:我們來研讀課文的第四節(jié)。請用一句話概括本節(jié)主要寫了哪些內(nèi)容?
生:父親決定親自送“我”去車站。
師:能說說他做決定的過程嗎?
生:父親先說定不送,后來躊躇了,最后決定送“我”去。
師:還可更具體一些。
生:先說定了不送“我”,再三囑咐茶房,又躊躇了一會,終于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勸他,他還是要去。
師:請用一個成語概括一下父親做決定的過程。
生:一波三折。
師:老師覺得作者這樣寫有些啰唆,只要寫一句話“父親想了好久,決定親自送我去車站”就好了,還很簡潔。你認為呢?
生:我認同文中的寫法,寫出了父親送“我”去車站的不容易,更體現(xiàn)了父親對“我”的關(guān)愛。
師:可是也有人說,父親這樣做是沒有必要的。這是為什么呢?從這一節(jié)中找找原因。
生:一是“其實我……”,二是“我再三勸……”,三是“父親事多”。
師:可為什么父親還是決定要去呢?注意聯(lián)系上下文的內(nèi)容。
(生答,略。)
師:父親堅持送“我”去車站,當時“我”是什么想法呢?
生:不理解,有責怪他多事的意思,似乎不愿與父親多待一會。兩人似乎有隔閡。
師:本段還用了反復的手法,更加表現(xiàn)了父親的情感,是哪些呢?
生:用兩個“再三”。前一個“再三”表現(xiàn)出父親的猶豫,后一個“再三”強調(diào)了“我”的勸阻,分別從正反兩面突出了父親對“我”的關(guān)愛。
生:本段出現(xiàn)兩次他“躊躇了一會兒”,突出了父親的矛盾心情。
師:這一段主要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是記敘,從中我們學到哪些記敘的技巧呢?
生:寫文章要學會寫出波折。
生:還可以用反復的修辭手法。
……
2.學習描寫
師:下面,我們再來研讀課文的第六節(jié)。
(學生讀完后,教師要求學生把書合上,拿出練習本。)
師:剛才,大家讀了課文的第六節(jié)。請大家根據(jù)留在自己腦海中的畫面,描寫出父親過月臺時的情景。
(生寫。)
生:父親抱著橘子,從月臺上蹦下,來到了我身邊。
師:這樣寫行嗎?有沒有不當?shù)牡胤健?/p>
生:一是描寫得太簡單了;二是不能用“蹦”字,父親很胖,年齡又大,這樣激烈的動作,心臟也受不住。
師:對,不能用“蹦”。那該怎么描寫呢?
生:用動作描寫,寫出父親攀爬的詳細過程。父親蹲下身來,一手抱著橘子,一手撐著地,一躍而下,迅疾而輕靈地在空中劃了一道弧線,輕輕落在地上。他穩(wěn)了穩(wěn)身體,定了定神,輕松地走了過來。
師:寫得好嗎?
生:很生動,寫得很形象。
師:但是,寫得像嗎?
生:這寫得像是一個小伙子,并且還會點功夫。
師:是的,“真善美”,真是放在第一位的,真實才有生命。
師:請大家翻開書本,再看看第六節(jié)的這段動作描寫,用了哪些詞語?寫出了父親的什么特點?描寫中還帶著怎樣的感情?
生:文中用了“探”“爬”“攀”“縮”“微傾”等動詞,寫出父親行動的吃力、緩慢,突出父親攀爬的艱難,飽含著對父親的敬愛、感謝之情。
師:那我們描寫時,也應該注意父親的特點,也應該飽含著感動之情。
(生寫。)
生:父親先把橘子放在地上,慢慢蹲下身子……
師:大家看這一段寫得如何?
生:非常好,像放慢了鏡頭一樣,非常有畫面感,容易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
生:很形象生動,那幾個動詞寫出了父親攀爬的艱難,符合父親的年齡和身體特點,很真實。
師:是的,這一描寫太棒了。寫得細致,動詞用得也準確。正是因為寫得真、細,所以給人以鏡頭感,給人以深情的體驗。
師:請大家有感情地再把原文朗讀一遍。
三、運用方法,解決問題
師:剛剛,我們以《背影》中的文段為例,對如何更好地記敘和描寫進行了探討。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進行歸納。文似看山不喜平,如何讓記敘有波折呢?
生:首先要寫出過程。
師:什么樣的過程?
生:內(nèi)心糾結(jié)的過程。
師:糾結(jié)是因為?
生:因為內(nèi)心的兩種觀點是矛盾的。
師:嗯,所以要寫出矛盾來。
生:還要寫出情感。
師:對,敘述的過程要帶有情感。事實上,人物最終的選擇也表明了情感傾向。
(教師板書:記敘有波折——寫出過程,凸顯矛盾,帶有情感。)
師:現(xiàn)在,大家來練練筆,擴寫習作中“外婆最后決定帶我一起去挖紅薯”這句話,記住要寫出波折來。
(生寫。)
生:那天下午,我心血來潮,告訴外婆我想吃紅薯……
師:哪位同學來點評下。
生:我認為他寫出了自己內(nèi)心的矛盾,但這個矛盾斗爭的時間太短,因此顯得描寫不夠細膩。
師:好,一語中的,很有見地。那么你來試試。
(生讀,略。)
師:寫得太好了,為你點贊!描寫細膩,還用了一些反復的手法,表現(xiàn)出外婆對自己的疼愛之情。
師:現(xiàn)在,我們再來歸納如何讓描寫具有神韻。你們?nèi)绾卫斫馍耥嵞兀?/p>
生:就是描寫要生動、形象。
師:對,結(jié)合我們的課文內(nèi)容,你們認為,怎樣才能描寫得生動形象呢?
生:要用動詞,且動詞要用得準確。
師:準確就是合適。
生:要有畫面感。
師:對,描寫有畫面感,才有利于讀者進行聯(lián)想,產(chǎn)生情感共鳴。那么怎樣才能讓描寫有畫面感?
生:要描寫得細致、真實。
師:對,越細致、真實,越有利于讀者進行聯(lián)想。
(教師板書:描寫求神韻——準確用動詞,細致摹畫面。)
師:現(xiàn)在,大家根據(jù)所學的方法,潤色自己剛剛擴寫的文字。
(生讀,略。)
師:寫得真好,動詞用得準確生動,畫面描寫真實細膩。所寫情景如在眼前。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從課文中學習了敘述與描寫的方法,并且學以致用。希望大家今后也能多從課文中找方法,把讀和寫聯(lián)系起來,在讀寫結(jié)合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教學反思】
有效地開發(fā)和利用教學資源是實現(xiàn)讀寫共生的前提。記敘和描寫是寫作中最常用的兩種表達方式,但學生在實際寫作中,表現(xiàn)卻不盡如人意。而《背影》一文是最好的示范。第四節(jié)是全文的記敘性文字中寫得最漂亮的一節(jié)。第六節(jié)中有一段非常細膩、動人的動作描寫,是文章的高潮部分。因此,筆者根據(jù)教學目標,選擇了這兩節(jié)作為閱讀材料,力爭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同時,幫助他們習得寫作技能。簡單地說,就是以寫促讀,讀寫共生。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將記敘這一表達方式作為學生閱讀與寫作的重點進行突破。閱讀理解的難點是,如何透過這簡潔洗練的文字,體會出其中蘊含的父子倆的復雜情感。寫作的難點是,怎樣才能條理清晰,一波三折,有情感地把事情記敘下來。筆者一步步地搭建問題支架,幫助學生體悟、理解,讀與寫得到了共生。
以讀為主,寫為讀之續(xù);以寫為主,讀為寫之源。這節(jié)課體現(xiàn)了讀寫共生的理念。
(作者單位:江蘇省睢寧縣官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