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17分)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馬說》)
【乙】馬周,博州茌平人也。貞觀五年,至京師,舍于中郎將常何之家。時太宗①令百官上書言得失,周為何陳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問何,何對曰:“此非臣所發(fā)意,乃臣家客馬周也?!碧诩慈照僦?,未至間,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謁見,與語甚悅。周有機辯,能敷奏,深識事端,故動無不中。太宗嘗曰:“我于馬周,暫時不見,則便思之?!敝芗嚷毤鎯蓪m②,處事平允,甚獲當時之譽。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有刪減)
【注釋】①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②兩宮:朝廷和東宮。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4分)
(1)才美不外見______________
(2)食之不能盡其材______________
(3)太宗怪其能______________
(4)及謁見______________
2.下列語句中加點的“于”與甲文“駢死于槽櫪之間”中“于”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舍于中郎將常何之家
B.我于馬周,暫時不見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魚我所欲也》)
D.至于斟酌損益(《出師表》)
3.(2022新課標·2024中考新考法·學習支架)請你結(jié)合知識卡,將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周為何陳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作者寫“食馬者”這一人物有何用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4中考新考法·情境體驗)下列是小桂、小山和小西關(guān)于甲、乙兩文的討論,請你根據(jù)提示完成對話內(nèi)容。(4分)
小桂:讀完乙文,我認為馬周就是一匹千里馬。
小山:是的,但是不同于甲文中千里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語句回答)的悲慘遭遇,馬周先后受到②______________的賞識,得以為官,發(fā)揮才能。又因馬周③______________,受到當時之人的贊譽。
小西:如此看來,有才之人難求,但賞識人才的伯樂更難求,這就印證了甲文中“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語句回答)這句話。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16分)
【甲】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城中可望而見者,若巡檢署之居洛北者為尤高。巡檢使內(nèi)殿崇班李君,始入其署,即相其西南隅而增筑之,治亭于上。敞其南北向以望焉,見山之連者、峰者、岫①者,絡(luò)繹相互,卑②相附,高相摩,亭然起,崒然③止,來而向,去而背,傾崖怪壑,若奔若蹲,若斗若倚,世所傳嵩陽三十六峰者,皆可以坐而數(shù)之。因取其蒼翠叢列之狀,遂以“叢翠”名其亭。亭成,李君與賓客以酒食登而落之,其古所謂居高明而遠眺望者歟!既而欲記其始造之歲月,因求修辭而刻之云。
(節(jié)選自歐陽修《叢翠亭記》)
【注釋】①岫(xiù):山洞。②卑:地勢低下。③崒(zú)然:亦作“崪然”, 突兀,高聳貌。
1.下列選項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林壑尤美
若巡檢署之居洛北者為尤高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陰
C.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臨溪而漁
D.太守謂誰
其古所謂居高明而遠眺望者歟
2.下列選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太守與客來飲于此
治亭于上
B.醒能述以文者
敞其南北向以望焉
C.雜然而前陳者
即相其西南隅而增筑之
D.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
既而欲記其始造之歲月
3.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
A.甲文描寫滁州山水之時,采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先從視覺角度寫其“瀉出于兩峰之間者”,再從聽覺角度寫“水聲潺潺”,峰的靜與水的動相映成趣。
B.甲文“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分寫山間朝暮變幻多姿的景物,二者各具情態(tài),又互相照應(yīng),動靜結(jié)合,兩幅畫面對比鮮明。
C.乙文中運用擬人修辭手法,把群山的靜態(tài)美轉(zhuǎn)化為動態(tài)美,用“來”“去”“奔”“蹲”“斗”“倚”一系列動詞形容山峰互相依恃,爭先恐后向上崛起的情狀,描寫形象逼真。
D.甲文“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以文記樂的情趣,乙文“嵩陽三十六峰者,皆可以坐而數(shù)之”反映了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取其蒼翠叢列之狀,遂以“叢翠”名其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據(jù)甲、乙兩文內(nèi)容,簡要概括“醉翁亭”“叢翠亭”得名的由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20分)
【甲】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p>
(節(jié)選自《曹劌論戰(zhàn)》)
【乙】韓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平旦①,信建大將之旗鼓,鼓行出井陘口②,趙開壁③擊之,大戰(zhàn)良久。于是信、張耳詳④棄鼓旗,走水上軍⑤,復疾戰(zhàn)。趙果空壁爭漢鼓旗,逐韓信、張耳。韓信、張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zhàn),不可敗。信所出奇兵二千騎,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趙軍不能得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于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
(節(jié)選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有刪減)
【注釋】①平旦:日與夜的交替,這里指天剛蒙蒙亮。②井陘(xíng)口:要隘名,九塞之一。③壁:營壘。④詳:同“佯”,假裝。⑤水上軍:指背水列陣的那支軍隊。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4分)
(1)一鼓作氣
(2)彼竭我盈
(3)復疾戰(zhàn)
(4)欲還歸壁
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 戰(zhàn)于長勺
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B.公問其故
故人不獨親其親(《大道之行也》)
C. 趙軍望見而大笑
登軾而望之
D. 趙將雖斬之
水陸草木之花(《愛蓮說》)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趙果空壁爭漢鼓旗,逐韓信、張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答問題。(6分)
(1)甲文將魯莊公與曹劌在戰(zhàn)時、戰(zhàn)后兩個階段的行為進行對比,請總結(jié)兩人的行為差異并分析這樣寫的好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2新課標·2024中考新考法·學習支架)請根據(jù)下面有關(guān)文言實詞學習方法的提示,完成填空。(3分)
(1)【課內(nèi)遷移法】乙文中“走水上軍”中的“走”可遷移至《石壕吏》“老翁逾墻走”中的“走”,理解為“______________”。
(2)【聯(lián)想成語法】乙文中“兵遂亂”中的“兵”,聯(lián)想成語“兵臨城下”中的“兵”,理解為“______________”。
(3)【字形分析法】遁:遁=辵(行進)+盾(護甲),造字本義:持盾而逃。在乙文“遁走”中,“遁”可理解為“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17分)
【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薛宣上疏曰:“陛下至德仁厚,而嘉氣①尚凝,陰陽不和,殆吏多苛政。部②刺史或不循守條職舉錯③各以其意多與郡縣事,至開私門,聽讒佞,以求吏民過,責義不量力。故鄉(xiāng)黨闕于嘉賓之歡,九族忘其親親之恩,飲食周急之厚④彌衰,送往勞來之禮不行。夫人道不通則陰陽否隔,和氣不興,未必不由此也。方刺史奏事時,宜明申敕,使昭然知本朝之要務(wù)?!鄙息菁渭{之。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有刪減)
【注釋】①嘉氣:泛指吉祥之氣。②部:布置,安排。③舉錯:舉動、行為。④飲食周急之厚:互相幫助、接濟窮急的淳厚風俗。⑤上:指漢成帝劉驁。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4分)
(1)委而去之______________
(2)親戚畔之______________
(3)故鄉(xiāng)黨闕于嘉賓之歡____________________
(4)宜明申敕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呼爾而與之(《魚我所欲也》)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執(zhí)策而臨之(《馬說》)
C.以求吏民過/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D.夫人道不通則陰陽否隔/有仙則名(《陋室銘》)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陰陽不和,殆吏多苛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標2處)(2分)
部 刺 史 或 不 循 守 條 職 舉 錯 各 以 其 意 多 與 郡 縣 事
5.閱讀下面的表格,將空缺處的內(nèi)容補充完整。(4分)
(供稿 安徽 舒蓮蓮)
(參考答案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