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珍
拔絲又叫拉絲、掛漿,它是將經(jīng)過油炸的小型原料,掛上能拔出絲來的一種烹調(diào)方法。用這種方法做出的菜肴,甜脆可口,人人喜歡。
拔絲菜所用的原料,一般是水果、根莖類的蔬菜或去骨的肉類和蛋類。在對這些原料進行加工處理時,應(yīng)分別按以下方法操作。
蘋果、梨應(yīng)先去皮、核,西瓜取無籽的瓤,切成三角形或近似于三角形的塊,冬瓜也可切成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塊。
香蕉、山藥、地瓜、土豆這些類似于圓柱形的原料.要將其削去皮后切成滾刀塊。
楊梅與剝?nèi)テさ钠咸?、桔子,可利用本來的形狀,不需作刀工處理?/p>
里脊,需切成0.3 厘米厚、5 厘米長、3 厘米寬的片,也可以切成直徑0.8 厘米、長3 厘米的條。一般精肉可切成1.5 厘米見方的塊或制餡做丸。
蛋類,以主料是3 枚雞蛋為例:將雞蛋打入碗內(nèi),加入10 克濕淀粉,攪勻備用。
將勺置于中小火上,用少量油布遍勺中,燒熱后(手掌與勺底距離6~7 厘米時,有熱的感覺),控凈油,倒入蛋液,慢慢轉(zhuǎn)動炒勺,使蛋液均勻地攤在炒勺上,呈煎餅狀。然后由四周向中間疊成方形餅,再翻個將另一面煎片刻,取出后切成正方塊,或長方塊、菱形塊等形狀。
做拔絲菜時,使用的糊有三種。一種是蛋清糊(調(diào)制時,濕淀粉與蛋清的比例是4:1);一種是全蛋糊(調(diào)制對,濕淀粉與雞蛋的比例是4:1);還有一種是蛋泡糊(將蛋清攪打成泡沫,調(diào)制時,蛋清與干淀粉的比例是2:1)。但并不是每一種拔絲菜都需要掛糊,而是要根據(jù)所用原料的不同性質(zhì),來決定是否需要掛糊。一般原則是水果和肉類都需要掛糊;含淀粉多的根莖類蔬菜則不需掛糊,如地瓜、土豆、山藥等。某一種原料掛什么糊,主要取決于原料的特點和檔次,以及糊本身所能起到的作用。桔子、葡萄、西瓜含水量多,制做時容易破碎或變形,水分和營養(yǎng)成分也很難保持。蛋泡糊體積大,封閉性好,又有一定的吸水能力,因此,這種糊最適宜制做“拔絲桔子”“拔絲葡萄”“拔絲西瓜”等含水量極多的菜肴。而“拔絲蘋果”“拔絲白梨”“拔絲香蕉”這些菜肴的原料與前者相比,含水量較少,掛上蛋清糊或全蛋糊,就可以對原料起到保護作用。但這兩種糊各有短長,現(xiàn)分別介紹。
掛蛋清糊可使炸熟后的原料色澤淺黃,表面光滑。但是,這種糊不易將原料包裹均勻,即便下了功夫?qū)⒃蠏靹蛄耍矔捎谡ㄊ旌笤媳砻婀饣脑?,而給掛糖漿帶來一定困難?;A(chǔ)差的同志最好不用這種糊。
掛全蛋糊可使炸熟后的原料色澤金黃,質(zhì)地酥脆。這種糊附著力強,不易流滴。用這種糊可以將原料很好地包裹起來。盡管它過油后表面比較粗糙,但卻給掛糖漿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因為,粗糙的表面更容易使糖漿附著在上面,所以采用這種糊成功率比較高。
里脊較一般精肉的檔次稍高一些,制做時最好使用蛋清糊。為了更有把握,也可使用全蛋糊,做好后,吃起來口味也不錯。一般精肉和蛋類,制做時,使用全蛋糊即可。
掛糊時應(yīng)先將原料的表面蘸嚴面粉(主要指水果類原料),這樣做可以吸收原料表面的一部分水分,以提高糊對原料的附著力。然后再放入糊中用手抓勻,逐塊下入油中炸熟。如果使用蛋泡糊,就需要用筷子夾住原料,放入糊中,將糊均勻的沾滾在原料的表面上,再過油。
過油時所需的油溫,如用蛋清糊或全蛋糊,原料下勺時的油溫應(yīng)掌握在4~5 成熱之間,炸好撈出時的油溫要達到6 成熱。其目的不但保證了菜肴的質(zhì)感,還可以不使半成品浸油,為掛糖漿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如果是用蛋泡糊,原料下勺時的油溫,應(yīng)在3 成熱左右,炸好撈出時的油溫也要達到6 成熱,其道理如前所述。另外有兩點需要說明:其一,掛蛋泡糊的拔絲菜,難度很大,最好不要輕易試做。其二,做拔絲菜的炸油,以用豬油為宜,因為豬油可以封閉原料表面的氣孔,提高掛糖漿的質(zhì)量。
炒糖漿是做拔絲菜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糖炒不好就會前功盡棄。因此,要想做好拔絲菜,就必須掌握炒糖漿的本領(lǐng)。下面介紹炒糖漿的方法。
先用少量油將炒勺沖涮干凈(不要用水沖涮,否則勺不光滑,炒時糖漿易糊),然后放入水和糖(以做一個菜的主料是200 克為例、糖與水的比例是3:1,如做的多,加水量應(yīng)適當減少),將勺置于中火上炒制。炒時要用手勺不停地攪動,其目的是使糖漿受熱均勻,應(yīng)該注意的是,攪動的頻率不可太快,因為攪動時除了能夠使糖漿受熱均勻外,還可以起到一定的降溫作用。很顯然,攪動過快就會延長炒糖漿的時間,使炸好的主料因等候時間過長而失去了易于著漿的溫度。糖與水受熱后,直觀其變化時,首先出現(xiàn)的是大泡,攪動時的感覺如攪動清水差不多。待炒一會后,由于水分的蒸發(fā)和糖的溶化,糖漿開始稠粘,攪動時略微有阻力。此時,可少滴一點油,以增加潤滑,便于攪動,再攪幾下,大泡逐漸減少;變成一些小泡,并進一步由稠變稀。這時要密切注視糖漿的變化,用手勺舀起糖漿再倒回勺中有清脆的嘩嘩響聲時,糖漿即已炒好。糖漿一經(jīng)炒好,應(yīng)馬上下入炸好的主料,并不斷地翻勺或用手勺翻拌,撒上少許青紅絲和熟芝麻,掛勻糖漿后即可出勺,裝入抹有芝麻油的盤中。用筷子夾起,糖絲不斷,根根透明,食之甜脆又不粘牙,即是理想的拔絲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