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承禮
摘要 甘蔗是一種生長周期較長的莖用糖類原料,整個生長期有需肥量較大的特點。為實現甘蔗優(yōu)質高產的目標,探討了甘蔗施肥技術及施肥方案。甘蔗生長前期,要確保有足夠的養(yǎng)分供應,增加甘蔗有效莖數;甘蔗生長伸長期生長較為迅速,甘蔗會出現明顯的吸肥高峰,應通過科學施肥來促進甘蔗生長。在甘蔗的施肥中,要著重把握五大技術要點,即要施足底肥、早施提苗肥、穩(wěn)施分蘗肥、重施攻莖肥、補施壯尾肥。根據甘蔗各生長時期的需肥特點進行科學施肥,可以為獲得甘蔗優(yōu)質高產提供堅實基礎。
關鍵詞 甘蔗;施肥;伸長期
中圖分類號:S56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12–00-03
Analysis of Fertilizer Requirements and Fertilization Techniques for Sugarcane
Yang Cheng-li (Seed Station of Jinchengjiang District of Hechi City, Hechi, Guangxi 547000)
Abstract Sugarcane is a sugar raw material for stems with a long growth cycle, which requires a large amount of fertilizer throughout the entire growth perio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high-quality and high-yield sugarcane, fertilization techniques and plans for sugarcane were discuss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sugarcane growth, it was necessary to ensure sufficient nutrient supply and increase the effective number of sugarcane stems; During the elongation period of sugarcane growth, it grows rapidly and exhibits a clear peak in fertilizer absorption. Scientific fertilization should be used to promote sugarcane growth. In the fertilization of sugarcane, it was important to focus on five key technical points, namely applying sufficient base fertilizer, early application of seedling fertilizer, stable application of tillering fertilizer, heavy application of stem attacking fertilizer, and supplementary application of strong tail fertilizer. Scientific fertilization based on the fertilizer requirements of sugarcane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can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achieving high-quality and high-yield sugarcane.
Key words Sugarcane; Fertilization; Elongation period
甘蔗是一種莖用糖類原料,味道清甜,所含有的豐富糖分可以滿足生產和生活需要。目前,我國南方地區(qū)如廣東、廣西、海南、四川、福建、云南等地廣泛種植,通過甘蔗種植可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為實現甘蔗優(yōu)質高產的目標,需要把握好諸多技術要點,其中之一是施肥,原因是甘蔗生長過程中需肥量較大。為使甘蔗長高長粗,獲得高產,必須科學施肥。甘蔗共有5個生長時期,即萌發(fā)期、幼苗期、分蘗期、伸長期、成熟期,各個時期的需肥特點與施肥要點有所不同。因此,要充分掌握甘蔗各個生長時期的需肥特點,在此基礎上確定施肥技術及施肥方案,便于有效把握施肥要點[1]。結合當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繼續(xù)探究甘蔗的需肥特點與施肥技術,現作如下分析論述,為甘蔗生產提供參考。
1 甘蔗生長時期、生長條件與需肥種類
甘蔗主要有5個生長期,分別是萌發(fā)期、幼苗期、分蘗期、伸長期、成熟期。
在甘蔗的萌發(fā)期,種苗發(fā)根與發(fā)芽的最低溫度是關鍵,前者是10 ℃,后者是13 ℃。當溫度升高且養(yǎng)分供應良好時,種苗發(fā)根與發(fā)芽的速度都可以加快,目前,最為適宜的溫度是25~30 ℃。這一時期靠種莖種苗自身養(yǎng)分就可以維持蔗芽和蔗根萌發(fā)生長。
在甘蔗的幼苗期,溫度、水分、肥料是至關重要的條件。在15 ℃以上時,甘蔗幼苗可以處于正常生長狀態(tài),25 ℃左右適宜甘蔗幼苗的生長。在水分需求方面,甘蔗幼苗期對水分的需求不多,最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50%~70%。甘蔗的幼苗期對磷肥、氮肥有一定需求,可施速效氮肥與磷肥。良好的溫度、水分、養(yǎng)分,可促進甘蔗幼苗健康生長。
在甘蔗的分蘗期,需要控制好水分、溫度、光照、養(yǎng)分等條件,促進甘蔗的正常生長。在光照方面,當有較長的光照時數和強光,有利于分蘗的產生與生長;在溫度方面,甘蔗分蘗期的最低溫度是20 ℃,當溫度上升,甘蔗的分蘗可以增加及提早,當溫度為30 ℃,甘蔗的分蘗力最強。在養(yǎng)分方面,甘蔗的分蘗期對氮肥、磷肥、鉀肥有較大的需求,且氮肥、磷肥、鉀肥缺一不可,否則會影響甘蔗的正常分蘗,且氮肥與磷肥的影響作用最大。在水分方面,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間持水量的70%,適合甘蔗的分蘗[2]。9—10月的降雨量較多,會導致土壤耕作層軟化,甘蔗出現連根倒伏的風險更高。
在甘蔗的伸長期,最為關鍵的條件包括3個,即溫度、養(yǎng)分和水分。在養(yǎng)分方面,甘蔗的伸長期對肥料有很大的需求,吸肥量可以占到甘蔗整個生長期總吸肥量的60%~80%。在施基肥和分蘗肥的過程中,強調施足鉀肥與磷肥,待甘蔗的主莖出現12~13片真葉時,需要單施氮肥,發(fā)揮氮肥作為攻莖肥的最大作用,要求將施肥量控制在總施氮肥的50%左右即可。在水分方面,若旬降雨量是在50 mm以上,則甘蔗的旬伸長量通常是可>15 cm,若旬降雨量是<20 mm,則甘蔗的旬伸長量通常是減少10 cm以下。在溫度方面,甘蔗蔗莖的正常伸長適宜溫度為30 ℃左右;溫度低于20 ℃時,伸長緩慢;而在10 ℃的溫度條件下甘蔗的伸長會停止。此外,甘蔗的伸長期容易出現倒伏現象,與莖稈脆弱、缺磷少鉀、根系扎根不深、風雨侵襲、過量施肥特別是氮肥等因素有關,如大風、臺風可導致甘蔗大面積倒伏。
在甘蔗的工藝成熟期,溫度與水分均是關鍵條件,適宜的溫度與水分能促進甘蔗的生長與成熟。在溫度方面,白天的平均溫度在13~18 ℃,夜間溫度在5~7 ℃為宜,當晝夜溫差為10 ℃時,有利于甘蔗的糖分積累。高溫天氣雖然有利于甘蔗的生長,但不利于甘蔗的糖分積累。在水分方面,9—10月的降雨量與甘蔗的糖分積累有較大關系,主要是對當年11月的蔗糖分產生影響。若9—10月的降雨量較少,則當年11月的糖分含量就高,反之糖分含量就低。此外,當過于干旱時,甘蔗的糖分含量會較低,并且膠質多。成熟期氣溫較低,需肥與吸收量不大,施肥重點是補施氮肥和鉀肥。補施氮肥,可以防止早衰和為宿根蔗芽提供養(yǎng)分;補施鉀肥,可以使甘蔗的糖度增加、莖稈粗壯。
2 甘蔗需肥特點分析
2.1 需肥量大
通常蔗莖產量能夠達到5~8 t/667 m2,若是高產田,則蔗莖產量可達到10 t/667 m2。因此,甘蔗的整個生長時期需要吸收較多的養(yǎng)分,顯著特點是需要大水大肥。1 000 kg的甘蔗生長過程中需要從土壤中有效獲取到氮(N)、磷(P2O5)、鉀(K2O)及氧化鈣(CaO)分別為1.5~2.0、1.0~1.5、2.0~2.5、0.5~0.75 kg[3]。表1是甘蔗生長各個時期對氮、磷、鉀的吸收量所占全生育期吸收總量的百分比。
2.2 存在吸肥高峰期
從表1可以看出,甘蔗整個生育期需肥規(guī)律大致是“中間多,兩頭少”。甘蔗幼苗期、分蘗期必須有足夠的養(yǎng)分供應,需肥特點是急切且吸收量由少到多。這些養(yǎng)分能促進甘蔗幼苗的根系發(fā)育,使其早分蘗、多分蘗,從而使甘蔗的有效莖數增多。在甘蔗生長中期,甘蔗生長快速,此時需要獲取大量的養(yǎng)分,約占需肥總量的50%以上,處于吸肥高峰期,所以要在甘蔗生長中期有效施肥,確保養(yǎng)分有效供應,避免影響甘蔗的產量。進入成熟期后,需肥量又逐漸減少??傊?,甘蔗的伸長期會吸收最多的是氮、磷、鉀,會直接影響甘蔗的產量,所以必須高度重視甘蔗生長中期的施肥。
2.3 對鉀素的需求量大
甘蔗生長需要施用大量的氮、磷、鉀肥,其中以鉀肥最多。甘蔗是一種喜鉀作物,通過科學增施鉀肥,可以提高甘蔗的產量,還可以使甘蔗提早成熟,提高糖分。若甘蔗葉片缺鉀,容易發(fā)生葉斑病,糖的運輸能力降低。若是在甘蔗種植過程中不施或少施鉀肥,土壤供鉀能力又弱,則會影響甘蔗的產量與品質。
2.4 施肥要點
在甘蔗各生長階段,要正確、科學地施肥。氮、磷、鉀的施用量要精準和科學。為避免甘蔗的生長受到不良施肥影響,需要明確和把握好施肥要點。第一,甘蔗的吸肥高峰期是伸長期,要結合實際情況確定出施肥方案,給甘蔗生長提供充足的氮、磷、鉀養(yǎng)分;分蘗期至成熟期,甘蔗的吸鉀量會多于吸氮量,因此要多施用鉀肥。第二,嚴控氮的總量,避免氮肥施用過量。若氮過量,甘蔗的生長則會過于旺盛、葉色濃綠、節(jié)間變長,容易出現倒伏現象。同時,施用過量氮肥,會導致甘蔗的含糖量降低和多汁;而過分多汁,又容易遭受蟲害,導致染病風險增高。第三,甘蔗分蘗期雖然整體上吸收的磷素總量少于鉀素與氮素,但甘蔗分蘗期的磷素吸收率最高,因此要科學地多施、早施磷肥,便于甘蔗在分蘗期吸收足夠的磷素。
3 甘蔗的施肥技術措施
3.1 施足底肥
在甘蔗施肥中,首先是要施足底肥,為甘蔗的正常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施肥時要堅持以有機肥為主,有機無機肥配合施用,有利于甘蔗幼苗迅速生發(fā),且可促進甘蔗根系伸長和提早分蘗。在施用底肥時,要因品種、土壤肥力、土壤質地、栽培條件、氣候條件、產量水平及施肥技術等因素而定,常規(guī)施肥法一般將全部有機肥和磷肥,50%~100%的鉀肥,以及10%~20%的氮肥施作底肥。若采用地膜覆蓋栽培1次施肥法,則將全部肥料作基肥;2次或多次施肥法則將全部的有機肥和磷肥,50%~100%的鉀肥,30%~50%氮肥作基肥,余下50%~70%氮肥作分蘗肥、攻莖肥、壯尾肥等。通常情況下,中等以上肥力、產量7~8 t/667 m2的地塊,可以施用腐熟有機肥1 500~2 000 kg/667 m2加尿素15~25 kg/667 m2、磷肥75~100 kg/667 m2、鉀肥25~30 kg/667 m2或同等養(yǎng)分含量的復合肥。對于春植蔗,需要在施肥時開種植溝,然后在溝底施入有機肥,將無機肥施于種植溝兩側;對于冬植蔗,在施肥時可以將有機肥作為蓋種肥,并加蓋一層薄土。以春植蔗為例,春植蔗的種植中務必施足底肥,基肥是以磷肥、鉀肥、有機肥為主,通過施足底肥,可以為甘蔗的早期生長提供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4]。為了有效減少肥料的淋溶損失,種植時要覆蓋地膜,通過覆蓋地膜可以升高土壤溫度,抑制土壤水分蒸發(fā),有利于提高甘蔗的出苗率。而秋植蔗上一年的8—9月已下種,生長期長,有效莖數多,單莖重大,產量大大高于一般的春植蔗,因而其全生長期的吸肥總量一般都要比春植蔗多30%~40%,分蘗肥要在上一年的11月上中旬完成,攻莖肥也要早于春植蔗施下。
3.2 早施提苗肥
甘蔗的幼苗期雖然對肥料沒有過多需求,但甘蔗幼苗的正常生長仍需要肥料的支持,且需肥較為迫切,尤其是對氮素的需求量較大,然后依次是鉀素和磷素。為了使甘蔗幼苗健康生長和促進根系發(fā)育,應早施提苗肥。通過早施提苗肥,不僅可以促進甘蔗幼苗健康生長,還可促進葉片生長與擴大葉面積,增強光合作用,有利于促進分蘗早生快發(fā)。若提苗肥沒有適時早施,甘蔗就會出現幼苗及蘗生長矮小的問題,尤其是甘蔗幼苗會發(fā)育不良,后續(xù)即便是進行肥料的補施,也無法促進甘蔗的健康生長,最終影響甘蔗種植的產量與品質。在早施提苗肥時,應考慮施用高氮復合肥,且選擇好施肥時機,通常是在甘蔗幼苗生長至3~4片葉時,施8~10 kg/667 m2的高氮復合肥。此外,在施提苗肥時可以與中耕培土有效結合起來,采用穴施的方法,天氣干旱時則可采用兌水穴施。
3.3 穩(wěn)施分蘗肥
甘蔗主苗長至5~6葉時,及時施用分蘗肥。在施用分蘗肥時要著重把握好以下3點。第一,觀察底肥、提苗肥的施用情況,若比較充足,且幼苗生長壯大,則可以在甘蔗的分蘗盛期一次施完分蘗肥,施肥中要嚴格控制分蘗肥的總量,遵循“宜少不宜多”的原則。第二,若在檢查后發(fā)現所施底肥不足,并且所施的提苗肥不夠,則要增加分蘗肥的總量,并且將分蘗肥分為2次進行施用。在第一次施分蘗肥時,可將時機選在甘蔗的分蘗初期,通過施用分蘗肥,可以有效促進甘蔗的分蘗,可稱之為攻蘗肥。在第二次施分蘗肥時,分蘗盛期是最佳的施用時機,此時施肥能夠確保分蘗壯大,可稱之為壯蘗肥。在施甘蔗的分蘗肥時,可施用8~15 kg/667 m2的高氮高鉀型復合肥,與提苗肥一樣,可以選用兌水穴施的方法,同時進行培土,培土高度要求達到10~12 cm[5]。
提苗肥和分蘗肥可以合并作一次施用,長效肥與速效肥結合,節(jié)省人工費用。
3.4 重施攻莖肥
要有效提高甘蔗的產量,就要使用當前成熟的增產措施,其中之一便是科學施用攻莖肥,且要重施。秋植蔗攻莖肥一般在5月底至6月初,主莖有12~14片真葉、蔗莖開始拔節(jié)伸長時施用,旱地甘蔗則要求在6月底前施完肥料;春植蔗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施完肥料。肥料品種主要是氮肥,可以分2次施用:第一次的施肥時間是伸長初期,第二次的施肥時間是伸長盛期。在施用攻莖肥時,可施用25~30 kg/667 m2尿素、25~30 kg/667 m2鉀肥或等養(yǎng)分含量的高氮高鉀復合肥并結合中耕大培土20 cm以上,進一步促進甘蔗的根系生長發(fā)育,使根系擁有良好的吸收功能,增強抗倒伏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若甘蔗的前期施用磷肥與鉀肥總量不足,則要結合實際情況補施磷肥與鉀肥,讓甘蔗可以達到最大的生長量,這樣既可以避免氮肥過多容易引起倒伏,又可以避免甘蔗的糖量與產量下降。
3.5 補施壯尾肥
在甘蔗生長的后期,為確保生長質量,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施肥。通過施用壯尾肥,甘蔗的地下部蔗芽可以得到有效的培育,給第2年的宿根打下堅實基礎,所以必須重視壯尾肥的施用。在補施壯尾肥時,可以將時機選在甘蔗成熟前的2個月左右,施用5~8 kg/667 m2的高氮復合肥。一般采用雨后撒施,施后不培土。補施壯尾肥的時間不宜過遲,并且施用量不宜過多。通過科學補施壯尾肥,可以促進甘蔗的成熟,同時可以提高甘蔗的糖分。此外,在甘蔗收獲前的1個月,若發(fā)現出現脫肥現象,此時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盡快進行葉面施肥,可以施用磷酸二氫鉀、尿素,兌水混勻后噴霧。
3.6 其他的施肥技術
在甘蔗長出5~7張葉時,需要做好中期管理的一些工作,主要是揭膜、追肥、培土護理。在追肥培土時,可以采用以下肥料配方:第1種是可施用養(yǎng)分總含量為20%,將氮磷鉀的比例控制為6∶5∶9,所形成的無機—有機復混肥的施用量控制為200~250 kg/667 m2;第2種是可以施用總含量為46%的肥料,氮磷鉀的比例通常是控制在18∶7∶21,可以施用50~10 kg/667 m2復合肥、20~25 kg/667 m2鉀肥、40~50 kg/667 m2尿素,還可以考慮直接施用100~150 kg/667 m2的復合肥;第3種是施用40 kg/667 m2鉀肥和50 kg/667 m2尿素。在施肥過程中,可以考慮將肥料與防蟲農藥有效結合起來,以求更好促進甘蔗的健康生長。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直接在蔗蔸上撒施肥料,這樣會導致燒苗而缺蔸斷壟,并影響甘蔗產量。在甘蔗出苗長至4~5片蔗葉時,可以進行追肥培土。培土應遵循“早護理,奪高產”原則,最大限度地提高甘蔗種植的產量。
此外,在甘蔗施肥中要著重把握好以下4個要點:第一,在甘蔗追肥時,務必結合好中耕培土,以期達到施肥的最佳效果,最大限度地防止肥料流失。第二,甘蔗幼苗期的施肥注意觀察甘蔗幼苗的長勢,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施肥量,形成科學的施肥方案。第三,為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肥料的作用,應優(yōu)先考慮進行雨后追肥。通過雨后追肥,能夠確保甘蔗更好吸收養(yǎng)分,達到最佳施肥效果。第四,推廣機械化施肥,提高施肥均勻度和加快速度,省工省肥。在使用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機械設備時,機械化破壟深度應控制在15 cm以上,施肥深度要控制在15~25 cm,確保施肥均勻度在85%以上。
4 結束語
在甘蔗種植中要追求優(yōu)質高產的目標,就必須掌握甘蔗生長各個時期的需肥特點、需肥種類、施用方法及施肥技術,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施肥,才能獲得高產。對于當前甘蔗種植中成熟的施肥方法及技術要點,后續(xù)要做好推廣應用,同時要進一步加大研究力度,繼續(xù)研究甘蔗種植中的施肥技術,把握好施肥的時機與總量,以求更好地提高甘蔗種植的產量與品質。
參考文獻
[1] 劉海濤.甘蔗中耕施肥機肥料斗固定設置研究[J].黑龍江糧食,2022(5):87-89.
[2] 吳燁,金成舟,金志勇.不同施肥條件對甘蔗地徑流氮磷的影響[J].當代化工研究,2023(12):33-35.
[3] 黃紹艷.耿馬縣甘蔗測土配方施肥現狀及對策[J].鄉(xiāng)村科技,2019(25):91-93.
[4] 葉小玲,楊金霖.廣西甘蔗中耕施肥機械現狀與發(fā)展方向[J].現代農機,2021(4):7-8.
[5] 高晉強,邵管福.甘蔗種植區(qū)土壤磷狀況調查及施肥建議[J].吉林農業(yè),2019(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