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其芬
《情人》劇照,該片講述了一位法國少女與富有的中國男人在西貢發(fā)生的一段感情
在出發(fā)前往越南之前,我對胡志明市的印象還停留在電影《情人》。對于大多數(shù)中國觀眾來說,這可能是我們腦海中與越南關系最緊密的一部電影。
《情人》改編自杜拉斯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位法國少女與富有的中國男人在西貢發(fā)生的一段感情。當然,這部小說并不只是關于愛情或欲望,它還以一種對倒的方式隱喻著當時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關系,影射了越南這塊土地極其復雜的過往。
小說的結尾:“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F(xiàn)在,我是特意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xiàn)在的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xiàn)在備受摧殘的面容?!边@段話在不少文藝青年心中留下烙印。
而今天的胡志明市,早已比電影中的繁華了許多。法國對胡志明市的深遠影響,也不止停留在小說或電影中。
去年12月底,我與妹妹抵達胡志明市的“新山一”國際機場,這是我第一次過一個平均氣溫超過30攝氏度的“冬天”。
19世紀中葉法國的殖民擴張,在越南留下了深刻的殖民烙印,覆蓋了文化、宗教、建筑、飲食習慣等方方面面,為越南街頭增添了異國風情,但也無時不刻地提醒著人們那段屈辱的歷史。
西貢圣母大教堂是胡志明市的地標,也被稱為“紅教堂”,讓人很輕易地聯(lián)想起塞納河畔的巴黎圣母院,和上海的徐家匯天主教堂也十分相像。今天我們看到的教堂,是從征集的17個設計方案中甄選而出,耗費了三年時間,于1880年正式落成。據(jù)說,修建這座教堂的紅磚全都是從法國馬賽運來的,所以才可以經久不衰地保持著這樣溫暖的色調。
毗鄰大教堂,中央郵局也是胡志明市的一個知名景點,它的建造者是古斯塔夫·埃菲爾—沒錯,正是他打造了大名鼎鼎的埃菲爾鐵塔。中央郵局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它的圓弧穹頂,幾乎所有游客都將鏡頭對準了這令人震撼的穹頂。站在這樣的穹頂之下,你會有一種置身在歐洲某個車站的錯覺,也會在恍惚間以為自己還在上個世紀,等待著某班遲到的火車。
西貢圣母大教堂
《情人》劇照
中央郵局的建造者是古斯塔夫·埃菲爾—沒錯,正是他打造了大名鼎鼎的埃菲爾鐵塔。
阮文平書街也在附近,短短百米,它是2016年落成的、胡志明市的第一條書街。兩邊的小書店賣著越南語和英語的書,很多都裝幀精美。沿街也有讓人坐下來看書的休閑區(qū)域,許多年齡不同的學生,都在這里挑選自己心儀的書,也有的在參加課外活動。整條街都洋溢著文藝氣息。我覺得這里有一股安靜卻充滿活力的氣息,它既代表了一部分被藏在文字下的過往,又代表了當下越南人尤其是年輕人對西方文化、對世界的開放心態(tài)。
而我們造訪的第二個教堂,它的色彩就更讓人印象深刻。新定教堂位于胡志明市的第三區(qū),它是僅次于西貢圣母大教堂的第二大教堂,人還沒走近,遠遠就能看見粉色的教堂矗立在路邊。彩旗從教堂尖頂懸掛而下,隨風擺動。馬路上的摩托車和汽車呼嘯著飛馳而過,仿佛在參加一場競速比賽,與安靜、充滿童話色彩的教堂形成一種別具趣味的反差。
中央郵局
胡志明市美術館
那天,穿行在越南的大街小巷,我想起曾經看過的越南導游陳英雄的作品《青木瓜之味》。這部拍攝于1993年的作品,曾入圍了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外語片,盡管沒有獲獎。很有意思的是,導演12歲從越南前往法國留學,大學主修的是哲學?!肚嗄竟现丁吩从谒耐暧洃洠撬麑^往、對孩提時代的回望。胡志明這座城市,似乎與這部電影有著相似的清新色調。
越南滴漏咖啡世界聞名,但卻不是每個人都喝得習慣。
除了兩座教堂外,另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法式建筑,就是胡志明市美術館。通體明黃的建筑十分對稱,這也是法國建筑和園林的一個顯著特征。古老的電梯、旋轉樓梯和彩色玻璃裝飾的拱形窗戶,使這座建筑本身就足夠迷人。
美術館里的許多展品都是當代藝術,盡管運用了西方的技巧,表達的方式卻十分含蓄。很多作品的主題是戰(zhàn)爭和死亡,讓人看了心中難免壓抑。旅行結束后,無意中我看到有關這座建筑物“鬧鬼”的傳說被拍成了恐怖片,心中有些后怕:難怪穿行在這座安靜、古老的建筑中,確實有一種說不上來的詭異氣氛。
從美術館回到熱鬧的俗世中,濱海市場是我在胡志明市最喜歡的一個地方。當時,胡志明市正在修地鐵,濱海市場的門前是一大片工地,讓那里的空氣都顯得渾濁不清。而在這個室內的市場,無數(shù)攤位一個挨著一個,游客走在縱橫交錯的通道里,被各種紀念品、手工藝品、服飾、咖啡、水果包圍。
兩旁的攤主都盡力攬客,看到亞洲人的面孔,她們也分不清來者何人,對我們喊著“歐尼、歐尼”。我們擺擺手,表示自己不是韓國人。這里也有不少攤位,賣著盜版的大牌包、仿制的愛馬仕絲巾,讓人聯(lián)想到曾經的上海襄陽路。幾乎每一位游客都在和攤主討價還價,難免顯得嘈雜、擁擠,卻是我很喜歡的市井氣息。
在市場另一邊,各種小吃攤位一字排開,越南河粉、法棍、甜品,應有盡有,攤主們更是使盡渾身解數(shù)攬客。一位阿姨手拿菜單,熱情招呼我們去她的攤位。于是我們坐下,吃了一頓越南“下午茶”。阿姨像變魔術般,拿來兩個塑料椅,放上一個大托盤,瞬間就給我們搭了一個小臺面,端來我們點的越南春卷。
濱海市場旁,有一個鮮花批發(fā)市場。沿街的商鋪擺滿了正在盛放的鮮花,熱帶的花卉好像顏色也格外鮮艷,紅的、黃的、橙的,讓我們的眼睛和鏡頭一下子接收了太多、太熱烈的色彩。
白天,當你走在胡志明的街頭巷尾,相比在那些發(fā)達的大都市,你會有很多新鮮的感觸。馬路上大量的摩托車首先帶來一種生猛沖勁,當紅燈變成綠燈,摩托車大軍仿佛接到指令,直沖而出,仿佛有千軍萬馬之勢。
但除此之外,胡志明市還是較為寧靜和安逸的,有許多小小的、但別具風格的越南咖啡館矗立街頭,即使是白天,也有人坐著喝咖啡。越南滴漏咖啡世界聞名,但卻不是每個人都喝得習慣。越南的南北部由于氣候不同,適合種植的咖啡豆也不一樣。
1860年左右,法國人將喝咖啡的傳統(tǒng)帶到了越南,經過100多年的漫長變遷,形成了今天的越南咖啡文化。傳統(tǒng)的越南咖啡,是通過滴漏的方式得到咖啡,再直接加入煉乳,中和原本咖啡的苦味。在快節(jié)奏的世界,能耐心等待香醇咖啡一滴滴落入杯中,本身也是放松身心的過程。
我還記得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在街邊一個修摩托車的店里,一位長發(fā)老人正在拉小提琴,旁邊的小狗似乎也在側耳傾聽。
白天的胡志明市像一幅五彩繽紛、但也有些斑駁泛黃的市井畫卷,而夜晚的胡志明市則更加現(xiàn)代化、更加讓人眼花繚亂。我們住在第一郡,夜幕降臨,行道樹上的彩燈一串串地垂下來,和路邊奢侈品店精心設計的燈光交相呼應。
臨近新年,市政廳的廣場上在舉行無比熱鬧的迎新年活動,播放著節(jié)奏強勁的電子樂,炫目的光柱隨著音樂舞動。廣場上人潮涌動,甚至還出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舞龍舞獅。西方的街頭藝人在一旁拋球,引起圍觀和一陣歡呼。在周圍現(xiàn)代化的大樓包圍下,市政廳仍保持著一種上世紀的優(yōu)雅,噴泉水柱輕輕擺動,當中的一朵大荷花正在盛開。
很難用一個詞去概括這個夜晚,在年與年的過渡之際,古典和現(xiàn)代、東方和西方,各種文化交織在一起,不同膚色、信仰的人在一起狂歡。這正如同我所感受到的胡志明市一樣,它是一個讓人很難用三言兩語描繪的城市,有著一種含蓄的魅力,讓人渴望一再探訪。我買了“孤獨星球”的《越南》,厚厚一本,已經開始規(guī)劃下一次的行程。
特約編輯姜雯 jw@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