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麗君
“ 希望她們穿上這件文胸的時候,能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暖意。 ”
本文主人公
近日,一條內衣設計師于曉丹為乳腺癌術后患者設計內衣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她在視頻中分享設計初心和經過,表示希望用自己的專業(yè)技能,為她們做一點兒事,讓戰(zhàn)勝過死亡的勇士,能擁有一件溫柔的盔甲。
這是國內內衣市場上的一次創(chuàng)新——為乳腺癌術后女性打造專屬內衣。
長久以來,乳腺癌術后女性是被內衣市場所忽略的一個群體,她們失去乳房的身體原本需要更細致地被內衣呵護,而這種需求卻被當作小眾需求和小眾市場而鮮有人愿意涉獵。設計師于曉丹聽見了她們的需求,敏銳且耐心地,為她們提供了一種選擇,保護她們的傷口,甚至撫慰她們的內心,“讓她們看起來和我們一樣。”
于曉丹是內衣品牌EMILY YU 的創(chuàng)始人,知名內衣設計師。除了這個身份,她還有另外一個身份——作家。
大學期間,于曉丹就讀于北京外國語學院(現(xiàn)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后,于曉丹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擔任《外國文學評論》編輯,也在社科院的研究生院攻讀了英美文學碩士學位。
她曾翻譯出版俄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洛麗塔》《菲雅爾塔的春天》,雷蒙德·卡佛的《你在圣弗蘭西斯科做什么》,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北京1980》。
為了尋求職業(yè)突破,1996 年,于曉丹帶著50美金飛赴美國紐約。打工,做翻譯。
1 年后,于曉丹得知紐約時裝學院在招生,十分心動。設計服裝需要個性細膩、擅于觀察,這和寫作有相通之處,也是于曉丹的優(yōu)勢、興趣所在。
因為父母工作忙,于曉丹1 歲就來到北京,和三姨一起生活。三姨靠織毛衣為生,于曉丹自小耳濡目染,織過不少花式各樣的毛衣,對服裝設計的興趣也被逐漸培養(yǎng)起來。別人報名交服裝設計圖,于曉丹就給自己織過的毛衣拍了照片,交了上去。幸運的是,她被錄取了。
于是,1999 年從紐約時裝學院畢業(yè)后,于曉丹正式成為一名內衣設計師。做了8 年全職設計師,又做了十幾年自由職業(yè)者、獨立設計師,于曉丹曾供職于紐約著名內衣公司科馬爾,也為維多利亞的秘密等著名品牌提供過內衣設計。
2019 年底,一位在北京工作的美籍醫(yī)生,“盲選”找到了于曉丹,邀請她為乳腺癌術后患者設計內衣。如何“盲選”的?于曉丹猜想,自己在北京的工作室離那位醫(yī)生所在的醫(yī)院很近,所以醫(yī)生大概是通過地圖搜索一類的渠道隨機選中了她。
那位醫(yī)生是專門做乳腺癌切除手術的,看到自己的患者在術后沒有合適的內衣穿,只能穿一種像兜抱嬰兒的棉紗綁帶時,覺得非常痛心,便想與內衣設計師合作,為乳腺癌術后患者設計一款更為專業(yè)的術后內衣。
其實,原本于曉丹對乳腺癌患者了解并不多。但看著臨床照片,患者乳房切除后的胸部不再有美好的曲線,取而代之的是坑坑洼洼的凹面和歪歪斜斜、像蜈蚣一樣的疤痕,于曉丹很受觸動。
這件事應該做嗎?于曉丹和一位朋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沒想到朋友聽后直截了當?shù)卣f:“你做吧。”她這才知道,這位朋友的母親就是乳腺癌患者,也做了乳房切除手術。
“這是我第一次在冷冰冰的數(shù)字之外,聽到、看到了具體的乳腺癌患者,這件事在我心里開始有了溫度?!庇跁缘ふf。
2020 年5 月,調研工作基本結束。7 月,于曉丹去面見供貨商,在機場準備過安檢的時候,她收到了自己十年好友Mi 的消息:“我中彩了,可以給你當模特了?!?/p>
Mi 確診了乳腺癌。盡管提前做了心理準備,于曉丹還是覺得難以接受,在機場大哭了一場。那時候的于曉丹更加確認,自己要把這件事做好,哪怕只是為好朋友做幾件舒適的內衣,這事也值了。
設計乳腺癌術后內衣,說來是“盲選”的巧合,細細想來,未嘗不是一種必然。
為什么做完乳房切除手術的患者會急需一款專業(yè)的術后內衣?如果沒有人設計,她們都在用什么?
一些需要切除乳房的乳腺癌患者會在醫(yī)護的推薦下,提前準備術后文胸和硅膠義乳。需求問題看似很容易就解決了,但隨之而來的使用問題卻有很多:內衣磨硌傷口,單側乳房切除后義乳與健側不平衡,硅膠材質透氣性差,等等。
有的患者需要服用內分泌藥物,會很快進入更年期,硅膠義乳就會加劇出汗的困擾。于曉丹說:“她們的硅膠義乳很多時候都泡在汗液里。我看到一些患友,胸壁都被泡紅了,甚至還會過敏、發(fā)炎。”
為了對抗這一點,很多患者會自制填充物?!拔乙娺^的,有用紗巾、手絹、手紙的,還有的用綠豆、草籽、藜麥等等?!庇跁缘ふf。乳房切除后,她們穿著不舒適、不美觀的內衣,與其說是將就,不如說是忍耐。
為了設計出一款足夠舒適、體面的術后內衣,于曉丹前后研發(fā)了8 個月,做了十多版樣衣。
“一定要先考慮文胸,然后再考慮填充物,而且要把兩者放在一起設計。”于曉丹沒有把她們當作有缺失的女性來對待。首先考慮文胸,是因為“任何女生都需要一件好的文胸”。
乳房切除后,有的還會清掃腋下淋巴結,這就對內衣的材質、覆蓋度、包裹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于曉丹挑選了柔軟的高密度莫代爾棉,在無痕設計上極盡所能?!拔男氐谋趁?,貼膚的那一面,除了沒有線頭、拼縫帶來的異物感,連肩帶上原來調節(jié)肩帶長短的滑環(huán),包括背后的背扣,我們都盡量讓它們不再接觸皮膚?!?/p>
術后患者的試衣反饋也打開了于曉丹對內衣填充物的設計思路。一方面是透氣性的問題,于曉丹對那個濕的文胸記憶深刻;另一方面是充實度的問題。
在試衣會上,于曉丹使用了厚模杯臨時代替義乳,但一位志愿者戳了戳自己的患側,向于曉丹反映,覺得有點空。于曉丹和工作人員很納悶,戳自己一下干嗎呢?后來,在交流中大家才明白,生活中確實有一些類似的情況需要應對。比如擠公交,如果柔軟且空心的義乳被壓癟了,一瞬間,她們就可能把自己縮起來。僅僅舒適是不夠的,她們需要感到安全。
最后,于曉丹選擇了脂肪棉做填充物,這種材質輕柔、透氣、回彈性好,于曉丹還在凹側進行了特殊的弧度設計。
2021 年1 月,第一款術后內衣的設計工作終于完成了。于曉丹為它起了名字——姜好。姜,性溫,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作用,對女性十分友好。而且姜好有“將好”和“將將好”的諧音。
在北京,于曉丹工作室為乳腺癌術后患者做了第一場內衣試衣會。那一天陸陸續(xù)續(xù)來了12 位志愿者,年齡最小的29 歲,最大的62 歲。
下午三四點鐘,工作室里陽光暖洋洋的。這些做了乳房切除手術的女人們圍坐在一起,鮮有地,不需要遮掩傷疤或在意他人的目光,交流彼此的經歷和困擾。
接近花甲之年的于曉丹有著與年齡不符的相貌,她看上去年輕多了。一頭短發(fā)顯得時髦又干練,但實際上,她的內心十分柔軟。也正是她那份難掩的善意,使得她獲得了敏感的乳腺癌術后群體的極大信任與依賴。
這一天,于曉丹得到了志愿者們的好評與鼓勵,也明確了下一步需要在設計上進行何種完善。
2021 年6 月,乳腺術后專業(yè)文胸在淘寶網上線,顧客們來自全國各地。顧客喜歡和于曉丹聊天,于曉丹常常安慰她們,“失去乳房并不意味著失去一切,它作為你身體的一個病灶,就像感冒發(fā)燒一樣去應付它,精神還是最重要的?!?/p>
“只有當我們的設計能夠給她們提供足夠的安全感時,她們才能感受到自在,才能真的挺起胸抬起頭?!?/p>
曾有一對年輕夫婦來工作室試穿,因為找不到位置,丈夫在電話里朝于曉丹爆了粗口。見面后男人有些不好意思。試穿時妻子告訴于曉丹,他們結婚不久,她就發(fā)現(xiàn)一側乳腺癌,做完手術后,她就把藥停了生了孩子。可是剛生完,另一側又發(fā)現(xiàn),于是兩側都切了。在婚后的五六年時間里,年輕的小夫妻一直都生活在這種病情反復的恐懼和壓力中,焦躁成了常態(tài)。
后來,再有丈夫陪妻子來試穿的、兒子給媽媽下訂單的,于曉丹都會特別高興,即使是線上咨詢也總愿意多聊幾句。“女人支持女人其實是容易的,但是你讓一個男性來特別的理解你和愛護你,其實是需要一定的勇氣和能力的?!?/p>
于是,2022 年6 月,為大尺碼女性研發(fā)的“大姜”上市的時候,于曉丹專門在內衣上加了一個擁抱的圖案:一個小人從背后擁抱另一個。
在一次針對大尺碼術后女性的試穿會上,來了一對小底圍、大罩杯的母女,母親因病切除了單側乳房,但當她穿上“大姜”出來后,女兒覺得那內衣難得的既合適又漂亮,她就問于曉丹能不能做一些改動,讓健康的自己也能穿上。
就這樣,2022 年底,于曉丹開發(fā)了一款可以同時滿足術后女性和一般女性對于更好支撐力需求的內衣,名為462,解決了長久以來“小底圍大罩杯”或“大底圍小罩杯”找不到合適內衣的痛點。
于曉丹希望通過一次次新的設計,打破世俗對于女性的看法,挑戰(zhàn)大眾對女性的認知,“每個女性都有自己獨特的美?!?/p>
可是,在漫長的設計、修改過程中,于曉丹也有多次覺得自己無法堅持下去。一些同行向于曉丹表示,乳腺癌患者群體小,從市場的角度看,“沒辦法做,不值得做?!?/p>
“我們是賺不了大錢,但是她們就是存在,你就忽視她們嗎?不行?!睆幕I劃這件事開始,包括于曉丹在內的幾位核心成員無薪酬地工作了600 多天。不僅是無薪酬,于曉丹還要將個人品牌的營業(yè)收入和家庭積蓄投入術后內衣的項目中。不算人工薪酬,于曉丹也已經自掏腰包花了幾十萬元。
于曉丹清楚,自己做的這件內衣再完美也解決不了所有問題。除了來自自身的內部影響,切除乳房的女性們不得不承受來自他人和社會的眼光。比起堅強、自信,她們更需要來自外部的理解和包容。
于曉丹能做的是為乳腺癌術后女性設計一款舒適、體面的內衣。如果在這個過程中能有更多人認識到乳腺癌,關注到這群女性,為推動整個社會轉變觀念、形成共識盡一份力,那都算是額外的獎賞了。
2022 年底的一天,于曉丹再次舉辦試衣會。女人們找到了合適自己的內衣后留下來聊天。她們曬著太陽,聊著彼此的穿衣心得、家庭瑣事,于曉丹安靜地坐在一旁聽著,只覺得一切都值得……
于曉丹說:“上學的時候,我是一點服裝設計的背景都沒有,我的老師教給我一句話,‘everything is learnable’,只要是learnable 的,我覺得都不算什么。如今,有人說我做了一件最柔軟的鎧甲。我希望是這樣的,至少當她們穿上這件文胸的時候,能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暖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