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德珍 文 胡文光 圖
孩子放寒假了,遂帶他回鄉(xiāng)下小住幾天。
到家的時候,母親正在生爐子。她點燃幾張廢紙,迅速填進爐膛內(nèi),緊接著又放進去幾根曬干的玉米芯,爐膛內(nèi)的火苗漸漸旺盛了起來。母親又趁機添了幾塊小木塊和煤塊。隨著窗外的煙筒濃煙陣陣,爐子就生好了?!耙粫何堇锞团土??!蹦赣H說。兒子看著眼前的黑鐵爐子,不屑地問:“它比城里的暖氣還暖和嗎?”母親一愣,邊添煤邊說:“應該差不多。”
母親怕我跟孩子冷,不住地往爐膛內(nèi)添煤塊,直把鐵爐子燒得通紅??蓛鹤右琅f嫌棄爐子沒有城里的暖氣暖和。母親內(nèi)疚道:“明天你就帶孩子回去吧,別把他凍壞了?!蔽艺f:“別聽他的,他這是沒發(fā)現(xiàn)火爐的好。”聽我說完,兒子忙問:“媽媽,火爐有什么好呢?”我笑著回答:“火爐的好,可多了。”
兒時的冬天,我最喜歡的事就是圍著火爐烤東西吃,烤饃片、烤紅薯干、烤花生、烤土豆等。一放學,我顧不上扔下書包,就直奔爐子跟前去。通紅的爐筒上熥(tēng)著兩個饅頭,色澤金黃,泛著麥子的甜香。爐膛下是烤的花生,外焦里酥,吃起來香脆可口。當然,我最愛的是烤紅薯片。胖圓的紅薯洗凈去皮,切成適中的片狀,切太厚烤出來不酥,切太薄吃不出紅薯的軟糯。切好的紅薯片依次圍在爐筒上,時不時地用夾子翻個面,防止烤煳,等到兩面金黃,就可以吃了。輕輕咬上一口那薯片,唇齒留香,怎么也吃不夠。
到了晚上,母親常常在爐子上煨(wēi)一鍋湯菜,有時候是白菜燉豆腐,有時候是蘿卜排骨湯,各種菜肴在鍋里咕嘟著,氤氳(yīn yūn)出濃郁的香氣。一家人圍著爐火,坐成一圈,夾一口熱菜,喝一口熱湯,溫暖而妥帖,幸福感在心底一圈又一圈地蕩漾開來。正如古人寫的打油詩所云:“深夜一爐火,渾家團圓坐。煨得芋頭熟,天子不如我。”冬天的夜晚,一家人圍爐而坐的樂趣,是千金不換呀。
我正跟兒子津津有味地講著這些趣事,父親進來了。他遞給我一個用粗鐵絲做成的圓形網(wǎng)格片,說:“這個可以放到爐子上烤東西吃?!蔽医舆^來,把鐵網(wǎng)放到爐子上。此時,爐膛內(nèi)的炭正燒得通紅明亮,沒有一絲黑煙。母親端來一盤帶皮花生,我把它們均勻地鋪在鐵絲網(wǎng)上,不一會兒,花生殼的焦香就飄散開來,滿屋都是令人垂涎欲滴的花生香味。兒子忍不住捏起一個,剝出花生仁放入嘴里,直呼:“太香了,比超市賣的好吃多了?!?/p>
我們又烤了甜糯的栗子和酸甜的蘋果。兒子第一次吃烤蘋果,很是新奇。他咬了一口,燙得直吐舌頭,又忙不迭地吞了下去,酸甜的蘋果汁在他的舌尖綻放,他夸張地吧唧著嘴,把大家都逗樂了。再沒聽到他嚷嚷冷。
我逗兒子說,明天就回城了。兒子急忙擺手說:“我才不要回城呢,我要在外婆家過寒假,還要烤一堆好吃的。”母親聞言,驚喜不已,又從廚房拿出幾塊糯米糕,樂呵呵地教兒子如何烤。祖孫倆圍著火爐,哼著歌謠,你一句我一句,滿屋子都是歡樂的氣息。
我忍不住感慨:從古到今,這一膛爐火帶給人們多少樂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