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是20世紀杰出的俄國鋼琴家、作曲家之一。他獨特的個人風格、辨識度極高的旋律,是他追求一生的個性創(chuàng)作目標。他的音樂融合了古典主義與新式風格,尤其在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展現(xiàn)了完美的結合。本文從他的創(chuàng)新風格以及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入手研究,探析作曲家在音樂創(chuàng)作路上的革新,詮釋普羅科菲耶夫的古典與創(chuàng)新特征。
【關鍵詞】普羅科菲耶夫;古典與創(chuàng)新;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中圖分類號】J7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3—108—03
一、普羅科菲耶夫的創(chuàng)新風格
(一)“新古典”風格
1891年普羅科菲耶夫,出生在烏克蘭頓巴斯地區(qū)的松卓夫卡村里。父親是一位農(nóng)業(yè)工程師,母親熱愛音樂,擅于鋼琴彈奏,喜愛貝多芬、肖邦、魯賓斯坦的作品。自幼在母親的熏陶和影響下,5歲時便寫下了第一首鋼琴作品,9歲時更是完成了第一部歌劇《巨人》,普羅科菲耶夫在13歲時憑借驚人的創(chuàng)作天賦入學了圣彼得堡音樂學院,并且受到了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賞識,成為該學院最年輕的學生。在這里的十年時光,無疑為他提供了良好的古典音樂教育,使他的創(chuàng)作與古典音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讓他的音樂作品擁有清晰而和諧的風格。
普羅科菲耶夫的音樂作品精致有序,這是受到古典主義對他作曲思想的支持。因此,他的藝術抱負也符合古典美學的明亮和諧形式。在很多方面,普羅科菲耶夫在追求他那個時代的主要藝術思想方面是獨一無二的。他才華橫溢,幾乎不受社會考驗的影響,同時他也是一位實用主義者和政治上的理想主義者。他自認為是經(jīng)典之作,在音樂界名列前茅,成為最激進的現(xiàn)代主義者,在不放棄永恒的前提下不斷追求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了自己的風格概念。
他的“新古典”風格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自然音階,它是普羅科菲耶夫音樂中一個毋庸置疑的普遍現(xiàn)象。用最簡單、鮮明的調性(比如:C大調)與突如其來的遠關系轉調相結合,使音樂變得更加新穎;(2)清晰的旋律,把它作為創(chuàng)造音樂形象的主要手段,雖然是在古典主義的基礎之上,但這并不影響他的作品獲得了新的意義,開始閃耀著普羅科菲耶夫的色彩;(3)鮮明的節(jié)奏,與印象主義的模糊形成對比是他對印象派美學的一種否定。對于普羅科菲耶夫來說沒有獨立的繪畫意義,節(jié)奏是為旋律服務的;(4)音樂思想的民族性,普羅科菲耶夫作品有著生動形象俄羅斯民族氣息,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和“永不向敵人低頭”的斗志。正如赫爾岑說:“我們有同樣的愛,只是方式不一樣,我們像伊阿諾斯或雙頭鷹,朝著不同的方向,但跳動的心臟卻是一個[1]?!?/p>
(二)“個性”風格
“我生命中的主要優(yōu)勢(也或者劣勢)一直是尋找一種原創(chuàng)的、自己的音樂語言。我討厭模仿,我討厭腐朽……”是作曲家本人在1920年紐約《音樂時報》雜志上的講述。
普羅科菲耶夫的形象展示出堅韌、好奇和極度勤奮的特質,同時也表現(xiàn)出不愿與權威相合作的縱容態(tài)度。在生活和藝術領域,他對平滑、優(yōu)美的事物不感興趣,對平靜感到厭煩。為了反抗這種狀態(tài),他努力在所有事情上都表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個性。正是這種個性使得普羅科菲耶夫更加有魅力。他對創(chuàng)作有著獨特的追求,以“野蠻”的方式建立新的審美標準,取代被生活推翻的舊美學準則。他與“美好夢幻的世界”和“充滿敵意的現(xiàn)實”之間存在著深刻的浪漫沖突。他不追求印象派的意象,而是主張保持“野蠻”;他不追求浪漫主義的情感,而是強調情緒的克制。
阿列克謝夫曾經(jīng)指出,與同一時期的所有俄羅斯作曲家一樣,普羅科菲耶夫也受到斯克里亞賓音樂的影響。然而,這種影響是暫時的,很快就出現(xiàn)了相反的觀點。隨著斯克里亞賓越來越追求復雜而主觀的體驗,而普羅科菲耶夫的作品則是反映各種生活現(xiàn)象,兩人的音樂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正是這些生活現(xiàn)象成就了普羅科菲耶夫創(chuàng)造力中最具有特色的一幕,讓現(xiàn)實世界成為他藝術印象和創(chuàng)作靈感的來源。
普羅科菲耶夫獨特的個性影響著他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在他的《自傳》中也特別提到他的創(chuàng)作主線(古典、創(chuàng)新、托卡塔、抒情)。他的第一條古典路線并非偶然,因為他是20世紀音樂中新古典主義方向的宣傳者之一,與斯特拉文斯基、保羅·欣德米特、昂內格一起努力獲得創(chuàng)作成果。普羅科菲耶夫將被遺忘的流派和風格技巧運用在自己的作品,比如奏鳴曲、協(xié)奏曲、加沃特舞曲、小步舞曲。他新古典主義的作品構造、結構清晰度讓人不禁想起17世紀和18世紀的音樂。雖然是站在先行者的基礎上發(fā)展,但總能顯露出普羅科菲耶夫的獨特的個性風格。
普羅科菲耶夫的創(chuàng)新的路線是通過尋找新的旋律、色彩而確定的,他讓戲劇和樂器在緊張的情緒中出現(xiàn)增加的表達,利用聲音的尖銳和復雜的節(jié)奏沖擊,由此產(chǎn)生了早期的作品《塞西亞組曲》,以及后來的作品《第二交響曲》。
在《丑小鴨》和《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的插曲中,也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詩意的微妙、抒情。隨著時間的推移,普羅科菲耶夫的作品越來越流行,人們經(jīng)常談論普羅科菲耶夫音樂的怪誕之處。然而,作曲家本人并不傾向于在他的音樂中看到怪誕——“我更愿意用‘諧謔一詞代替它,或者,如果你愿意的話,用三個詞來代替它:‘笑話,笑聲,嘲笑?!弊髑以凇蹲詡鳌分袑懙?。普羅科菲耶夫的笑聲是善意的,但有時會轉變?yōu)樾皭旱?、諷刺的。
如果沒有《戰(zhàn)爭與和平》《伊凡雷帝》《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等具有強大歷史和史詩意象的作品,便難以想象普羅科菲耶夫音樂的宏大氣勢;沒有《格林基》《穆索爾斯基》等俄羅斯經(jīng)典歌劇的以新的形式和聲音,重新展現(xiàn)了俄羅斯人的壯麗風采,我們無法見識到普羅科菲耶夫非凡才華的卓越。他的作品不僅體現(xiàn)了民族特色,還通過對俄羅斯歷史、文學和民歌的改編而得以更好的展現(xiàn)。這種獨特、鮮明創(chuàng)作的領域不僅存在于不同作品之間,也常在一件作品中產(chǎn)生碰撞的火花,也正是如此,成就普羅科菲耶夫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普羅科菲耶夫雖是20世紀初眾多音樂流派之一的作曲家,但他的作品卻不局限于這些流派。相反,他融合了西方和俄羅斯音樂,開辟了一條獨特而又充滿活力的音樂之路[2]。”為20世紀的音樂文化帶來了新的生命元素與活躍的熱情。普羅科菲耶夫對音樂的追求是新穎的、獨特的,他將他那個時代要求過高的聲音世界簡化到可接受的審美極限并加以完善,以雕塑般的精準開啟一個普羅科菲耶夫的“新維度”。
二、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誕生標志著普羅科菲耶夫創(chuàng)作生涯中出現(xiàn)了一個重要轉的折點?!斑@是他在藝術發(fā)展方面的一次真正的革命性飛躍:從巴黎時期冷漠的表現(xiàn)主義躍升到對現(xiàn)實主義的完全肯定。作曲家從未像現(xiàn)在這樣真實地體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如此深刻的方式表達人道主義思想?!盵3]它寫于1935—1936年,劇本由普羅科菲夫與導演拉德洛夫和芭蕾舞大師拉夫羅夫斯基共同創(chuàng)作(拉夫羅夫斯于1940年在列寧格勒歌劇芭蕾舞劇院首次上演該劇,并由偉大的蘇聯(lián)芭蕾舞女演員加林娜·烏蘭諾娃飾演朱麗葉,男演員康斯坦丁·謝爾蓋耶夫飾演羅密歐)。芭蕾舞劇的演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時也給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喜悅,蘇聯(lián)曾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稱號,并獲得蘇聯(lián)國家獎金。
普羅科菲耶夫將深刻的戲劇性、抒情性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不僅注重作品外在的意象,還非常注重心理作用,利用了戲劇性的特點不斷地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以極其微妙和精確的方式體現(xiàn)了這一點,從而實現(xiàn)自我超越、自我創(chuàng)新。普羅科菲耶夫曾說:“嘗試突破就充滿了不可預測性!”但他依然力求體現(xiàn)鮮活的人類情感,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以證對現(xiàn)實主義的肯定。普羅科菲耶夫的音樂生動地揭示了莎士比亞悲劇的主要沖突,明媚的愛情與老一輩人祖先的仇恨的碰撞,描繪了中世紀“野蠻”的生活方式。他用音樂再現(xiàn)了莎士比亞筆下生動的人物形象,他們是那么鮮明、那么獨立。普羅科菲耶夫的作品中充斥著激情、沖動和戲劇性的沖突,正是這些“精心設計”成就了普羅科菲耶夫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更令人信服地展示了莎士比亞悲劇。
在普羅科菲耶夫的音樂中,他還試圖給我們傳遞舊時(古典時期)的現(xiàn)代思想。比如,在描繪了凱普萊特舞會場景中的某種舉止和傳統(tǒng)優(yōu)雅時(那個時代的“隆重”)加入小步舞曲和加沃特舞曲。在維羅納街頭的繪畫中,可以清楚地聽到《面具舞》諧謔曲的線條,在音樂中生動地體現(xiàn)了莎士比亞悲劇與喜劇、崇高與滑稽的對比。
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一個至關重要的戲劇元素是主題旋律。普羅科菲耶夫在創(chuàng)作中將其轉化為精心制作的插曲,將幾個不同旋律的主題交織在一起,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全新的主題。例如作品的三個階段:起源—發(fā)展—悲慘的結局。
(1)起源:音樂的中心位置被抒情的潮流所占據(jù),作曲家以非凡的慷慨描繪了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心境世界(超過10個主題),尤其是多面的朱麗葉,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女孩變成了一個堅強、充滿愛的女人。再根據(jù)莎士比亞的描述,將羅密歐的形象描繪得淋漓盡致。當他被浪漫的沖動所征服時,再表現(xiàn)出他斗士的熾熱和勇氣。這些細致入微的描述,都展示了普羅科菲耶夫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
(2)發(fā)展:阻止兩個年輕人相愛的主題是清晰、溫柔的,作品描繪出戀人成熟的感情,充滿和諧的色彩,強烈芳香。與愛情世界和青春惡作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第二條線——“敵人線”——盲目的仇恨和中世紀仇殺是羅密歐與朱麗葉之死的因素。尖銳而又充滿敵意的主旋律中,提伯爾特從《騎士之舞》的音樂中走來,其中低音提琴令人敬畏的齊聲,高音弦樂帶有附點的節(jié)奏步步緊逼,生動的描繪出提伯爾特氣勢洶洶的音樂形象。與此相反的是勞倫斯和藹、慈善的音樂形象。他是一位人文主義科學家,是戀人的守護神,他希望他們的愛情和婚姻結合能夠調和好戰(zhàn)的家庭。因此,他的音樂中沒有圣潔,他強調智慧、偉大的精神、善良和對人的愛。
(3)悲慘的結局:一場生死戰(zhàn),泰鮑爾特被殺,作曲家用幾乎停滯的和聲進行將悲劇性的音樂情緒拉滿,這無疑實在為即將到來的悲劇埋下伏筆。朱麗葉假死將葬禮主題推向高潮,羅密歐與朱麗葉為愛人雙雙自殺,這無疑不是在訴說著他們愛情戰(zhàn)勝了兩家多年來的仇恨。在朱麗葉爬到羅密歐身邊時音樂緩緩地奏出主和弦直至消逝,全曲結束?!敖Y尾的C大調仿佛一縷陽光從劇中走出來,讓人不惜覺得美好而又有惋惜,正是這樣也印證了樂觀主義的悲劇主題。[3]”
普羅科菲耶夫的作品延續(xù)了俄羅斯芭蕾舞的古典傳統(tǒng)。既表現(xiàn)在主題的選擇上,也表現(xiàn)在芭蕾舞劇發(fā)展的交響劇中深厚的人文情感。同時,《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芭蕾音樂非比尋常,需要時間去理解。甚至有一句諷刺的話:“世界上沒有比普羅科菲耶夫的芭蕾音樂更悲傷的故事了?!彪S著藝術家和觀眾對音樂的熱情態(tài)度,這一切才逐漸改變。轉向莎士比亞是蘇聯(lián)編舞的一個大膽舉措,因為人們普遍認為,通過芭蕾舞來體現(xiàn)如此復雜的哲學和戲劇主題是不可能的,但是普羅科菲耶夫在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做到了古典與創(chuàng)新的完美結合。
拉夫羅夫斯基也曾經(jīng)說過:“普羅科菲耶夫繼承了柴可夫斯基的未竟之志。他將芭蕾音樂中的交響樂原則發(fā)揚光大。作為蘇聯(lián)芭蕾舞劇的先鋒人物之一,他給芭蕾舞表演增添了真實的人類情感,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普羅科菲耶夫的音樂處理大膽,人物特征清晰明了,旋律復雜多樣,和聲不守常規(guī),使得表演的戲劇性鮮明[4]。”
在普羅科菲耶夫的作品中,深刻地反映了20世紀充滿災難和悲劇的復雜矛盾,作曲在音樂中得到廣泛體現(xiàn)人類的精神世界及其對崇高、美麗的渴望。雖然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一部悲劇。但是我們留下的和聲、色彩、戲劇都是極致的美。作為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完成了一種藝術壯舉,對那個時代的聽眾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令人向往的,今天亦是如此!
三、結語
我們需要創(chuàng)作偉大的音樂,在理念構思和技藝設計上,都跟得上我們所處的傳奇時代?!樟_科菲耶夫
普羅科菲耶夫是偉大的,盡管在他那個時代的獨樹一幟,但對今天的我們來說是可以理解的。普羅科菲耶夫超前于他的時代,展望未來。如今,普羅科菲耶夫是公認的20世紀經(jīng)典,他的音樂是未來音樂文化發(fā)展的豐富源泉,他的作品結構宏偉、規(guī)格嚴格,既有古典音樂的繼承又有個性融匯創(chuàng)新,是20世紀當之無愧的創(chuàng)造性音樂藝術家。筆者對他的音樂、作品進行學習、分析后,最終完成研究。想要更全面理解普羅科菲耶夫音樂的創(chuàng)新和藝術語言特征,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筆者將繼續(xù)學習,研究探索普羅科菲耶夫音樂的別具匠心。
參考文獻:
[1](俄)赫爾岑.往事與隨想(中冊)[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
[2]蔣興忠.普羅科菲耶夫的創(chuàng)作思想與美學觀念[J].音樂天地,2019(9).
[3]羅傳開.古典 創(chuàng)新 抒情 諧謔:普羅科菲耶夫作品選介[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5.
[4]吳小璋.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和聲形態(tài)與和聲戲劇性表現(xiàn)手法[D].廣州:星海音樂學院,2009.
作者簡介:楊媛(1994—),女,漢族,四川遂寧人,研究生,廣東酒店管理職業(yè)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