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政
(揚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7)
目前,CAD/CAM技術正向著高度集成化、智能化、標準化和開發(fā)化的方向發(fā)展[1-2]。近年來,我國在CAD/CAM領域發(fā)展迅速,應用日漸成熟,其使用范圍不斷拓寬,水平不斷提升,其應用幾乎滲透到制造工程的各個領域,尤其是在機械制造、船舶制造等行業(yè),CAD/CAM的技術開發(fā)與應用尤為重要[3-4]。
針對五軸數控加工中心不易判斷刀具行程、銑削過程中較易發(fā)生刀具干涉等問題,本文利用交互式CAD/CAM系統(tǒng)(Unigraphics NX,UG)中的CAD/CAM模塊對某型葉輪零件進行三維造型,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藝和加工流程,規(guī)劃刀具路徑并在UG中初步仿真。確認刀具路徑合理后,經過后處理生成NC代碼文件,再通過VERICUT軟件進行進一步仿真,最后加工出葉輪試樣[5-6]。本文通過對某型葉輪零件三維造型與五軸加工進行研究,避免試切造成的生產效率低、成本高等問題,為工廠降低風險和成本、提高競爭力提供技術保障[7]。
在基準坐標系上建立φ62.4 mm,h2 mm的圓柱體。以該圓柱體的上表面繪φ54 mm的草圖,約束圓心與φ62.4 mm上表面同心,拉伸高度為3 mm,在此基礎上同樣繪φ54 mm的同心圓φ53.6 mm,拉伸高度為3 mm。將3個實體進行求和,獲得模型1(見圖1)。
圖1 模型1
在模型1上表面拉伸一φ21.6 mm、深2.5 mm的孔,圓心在表面中心;在模型1下表面拉伸一φ26 mm、深5.6 mm的孔,圓心在表面中心,獲得模型2(見圖2)。
圖2 模型2
建立兩個基準平面?;鶞势矫?距離模型上表面4.63 mm,基準平面2距離模型下表面2.41 mm。在模型的上表面繪同心圓R1,R2,尺寸分別為φ14.2 mm,φ26.2 mm;在基準平面1上繪同心圓R3,R4,尺寸分別為φ33.3 mm,φ47.5 mm;在基準平面2上繪同心圓R5,尺寸為φ20.2 mm。在x-z平面上繪草圖,用圓弧、直線連接上述5個同心圓的某個象限點,形成一封閉的圖形(見圖3)。將該封閉圖形繞z軸回轉360°,并與已建模型求差,獲得回轉體(見圖4)。
圖3 草圖
圖4 回轉體
在模型上表面中心新建基準坐標系CSYS-1。以基準坐標系CSYS-1建立基準平面3,使得基準平面3與x-y平面之間的夾角為130°。在基準平面3上繪草圖,拉伸草圖,厚度為0.8 mm,分別以模型上下表面為修剪平面,修剪該拉伸體。建立基準平面4,平面參考對象為基準坐標系CSYS-1的x-y平面,通過拉伸體的一條邊線,夾角為30°;以基準平面4為修剪平面修剪拉伸體,獲得第一種葉片(見圖5);將該葉片繞z軸作實例幾何體特征操作,獲得10片相同的葉片(見圖6)。
圖5 第一種葉片
圖6 陣列后葉片
建立第二種葉片。以基準坐標系CSYS-1建立基準平面5,使得基準平面5與x-y平面之間的夾角為39.6°。在基準平面5上繪第二種葉片的草圖,拉伸草圖可以獲得拉伸體,分別以基準平面4、底面為修剪平面修剪拉伸體,獲得第二種葉片,葉片厚1.8 mm(見圖7)。
圖7 第二種葉片
建立第三種葉片。在基準平面5上繪第三種葉片的草圖,拉伸草圖獲得拉伸體,分別以基準平面4、底面為修剪平面修剪拉伸體,獲得第三種葉片,葉片厚1.8 mm(見圖8)。
圖8 第三種葉片
將該葉片繞z軸作實例幾何體特征操作,獲得了9片相同的葉片(見圖9)。到此,葉輪的三維造型已全部完成。
圖9 葉輪的三維造型
粗加工主要分為6步。第一步采用型腔銑的加工方法加工出零件的外輪廓,刀具選用φ16 mm的平底刀(見圖10-a);第二步采用型腔銑的加工方法加工第一種槽,刀具選用φ6 mm的平底刀(見圖10-b);第三步采用型腔銑的加工方法加工第二種槽,刀具選用φ6 mm的平底刀(見圖10-c、圖10-f);第四步采用型腔銑的加工方法加工第三種槽,刀具選用φ6 mm的平底刀(見圖10-d);第五步采用平面銑的加工方法加工30°斜面,刀具選用φ6 mm的平底刀(見圖10-e)。
圖10 葉輪粗加工刀軌
采用深度加工輪廓方法加工第一種槽,刀具選用φ5 mm的球頭刀(見圖11-a);采用固定輪廓銑方法加工第二種槽的右側面以及底面,刀具選用φ5 mm的球頭刀(見圖11-b、第116頁圖11-c),加工第二種槽的左側面選用曲面驅動方法(見第116頁圖11-d);采用深度加工輪廓銑方法加工第三種槽的左側面,刀具選用φ5 mm的球頭刀(見第116頁圖11-e),采用固定輪廓銑方法加工第三種槽的右側面,刀具選用φ5 mm的球頭刀(見第116頁圖11-f);采用固定輪廓銑方法加工第三種槽的底面,刀具選用φ5 mm的球頭刀(見第116頁圖11-g)。
圖11 葉輪半精加工刀軌
采用固定輪廓銑的方法加工第一種槽的左右兩個側面,刀具選用φ4 mm的球頭刀(見圖12-a、圖12-b),采用固定輪廓銑的方法加工第一種槽的底面,刀具選用φ4 mm的球頭刀(見圖12-c);采用固定輪廓銑的方法加工第二種槽的右側面和底面,刀具選用φ4 mm的球頭刀(見圖12-d、圖12-e),采用固定輪廓銑的方法加工第二種槽的左側面,刀具選用φ4 mm的球頭刀(見圖12-f);采用固定輪廓銑的方法加工第三種槽的左側面,刀具選用φ4 mm的球頭刀(見圖12-g),采用固定輪廓銑方法加工第三種槽的右側面和底面,刀具選用φ4 mm的球頭刀(見圖12-h、圖12-i),采用面銑的加工方法加工30°斜面,刀具選用φ6 mm的平底刀。
圖12 葉輪精加工刀軌
將上述生成的刀路文件經后置處理生成G代碼,并將其導入VERICUT軟件中,在Mikron UCP800 Duro雙轉臺五軸加工中心模型上進行了仿真驗證,第117頁圖13為機床仿真模型,第117頁圖14為粗銑仿真及結果。
圖13 機床仿真模型
圖14 粗銑仿真及結果
半精銑仿真,見圖15。
圖15 半精銑仿真及結果
精銑仿真,見圖16。
圖16 精銑仿真及結果
經仿真驗證,刀路正確合理,無干涉情況發(fā)生。最后,將G代碼導入型號為Mikron UCP800 Duro的五軸機床加工出葉輪試樣,見圖17。
圖17 葉輪試樣
本文通過對某型葉輪零件三維造型與五軸加工方法研究,不僅為葉輪建模提供了新思路,而且驗證了在VERICUT軟件中的仿真模擬后,可避免實際加工中出現碰撞而損壞機床以及刀具的情況,為工廠降低風險和成本,提高競爭力提供了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