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燁
盞盞華燈在元宵節(jié)夜晚的微風中擺動,燈影搖曳出一段美好的回憶……
屋內,燈籠內的紅燭燃燒著,跳動的火苗如躍動的生命,映照著一家人團聚的溫馨。
我與爺爺已數(shù)年未見。最懷念的便是元宵節(jié)爺爺制作的傳統(tǒng)燈籠。舊木桌前,爺爺巧手翻飛,一只只古樸而精致的火紅燈籠便從爺爺?shù)氖种姓Q生。
再一次踏入熟悉的舊地,無數(shù)塵封已久的回憶被勾起。轉到爺爺?shù)臅浚制骋娔菈糁锌M繞的燈籠。夜色昏黃,爺爺埋首案前,燈光照著他的臉,是暖色的。
爺爺推了推眼鏡道:“這燈籠啊,看似復雜實則有它的道理……首先是制作圓柱體的框架,最好選用竹枝,銜接的地方用細線綁緊。以前在我們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還用過硬樹皮呢?!?/p>
我一邊觀察著爺爺嫻熟的動作,一邊忙著整理手上不規(guī)整的支架,顯得有些許狼狽?!皠e太著急,來,看我,像這樣……”爺爺手把手地教我一圈圈纏繞。接著便是做燈身,為增添節(jié)日的喜慶,我們選用紅色宣紙,裁成符合骨架的長寬,用糨糊涂抹邊角,粘在架子寬大處,用紙板墊著以便繪制文字和圖案。蘸取一些墨水,仔細描上燈籠凸起部分。留意到剩下的淡紅色宣紙,我萌生了疊加層的想法。
“好主意,我們試試!”小心黏合,撫平……最后爺爺大筆一揮,在燈籠正中央寫下“?!弊?。望著玲瓏的燈籠,我和爺爺相視而笑,一同將其掛在門前。
路過的奶奶驚奇地說:“今年這燈籠可比往年做得都要好??!記得我們小時候逢年過節(jié),只要提著個小燈籠,走在街上都能高興好一陣兒呢?!币患胰藝谧狼埃谟糜H情編織的燈籠下,互相訴說著從前的故事,詮釋著節(jié)日原本的意義。
燈籠,于我而言,是一種久違的歡愉,一份團聚的溫暖。于爺爺奶奶而言,是一縷紅塵的煙火,一座歲月的橋梁。
如今每當看到燈籠亮起,就會有一種柔軟的親情與愛意從我心中升起,讓我一次又一次感受到家的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