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電網(wǎng)有限責任公司玉溪供電局 張志強
繼電保護的“三誤”是指對變電站二次設備的誤碰、誤整定、誤接線。造成變電運行繼電保護的“三誤”事故的原因,一是由于繼電保護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發(fā)展,變電站以及電力設備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變電運行采用無人值守方式和集中控制方式,大量安全自動化及綜合自動化技術的應用,電網(wǎng)運行維護人員對繼電保護新技術、新工藝的掌握難度加大[1]。二是基建或技改施工、檢驗調試,需要對繼保設備進行大量的調試、操作、試驗等工作,由于圖紙設計錯誤、現(xiàn)場圖實不符、現(xiàn)場安排不規(guī)范或者不到位、二次壓板標示和操作不規(guī)范、工作調試完畢后臨時定值未及時恢復、設備定值誤整定等。三是一次設備檢修,由于一次設備的維護檢修常常由一次檢修、試驗等非繼保專業(yè)工作人員開展,對于二次回路不熟悉,危險點管控不到位,可能造成保護誤動,甚至造成其他非工作中的運行設備事故跳閘。
某電廠500kV 5022 斷路器A 相電流互感器拆除工作中,因未做好現(xiàn)場安全措施,誤將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接地,兩點接地造成500kV #1發(fā)變組B柜保護裝置主變工頻變化量差動保護裝置誤動作[2]。
檢修工作人員在拆除A相CT至1號發(fā)變組B屏主變差動的電流回路時,扳手由于尺寸較大將CT二次接線柱與外殼短接接地,導致1 號主變差流回路形成兩點接地。
500kV #1 發(fā)變組B 套保護128ms 主變工頻變化量差動跳5021 開關三相,5021 斷路器保護218ms三相跟跳動作跳5021開關三相。
一是5022 斷路器A 相電流互感器拆除檢修工作,安全措施在工作中未正確落實到位,在5022斷路器A 相電流互感器端子箱電流回路未安全隔離。在電流互感器本體端子盒拆線工作中誤將扳手開口部分將電流互感器二次接線柱與設備外殼短路接地,導致500kV #1 主變差流回路形成兩點接地,500kV #1 發(fā)變組B 屏主變工頻變化量差動保護動作,最終1號機組跳閘。
二是1 號發(fā)變組B 屏A/C 相主變差流、二支路A/C相電流突變。
三是一、二次設備檢查均無異常,由此證實在本次事件5022斷路器CT A相二次電纜拆線工作中,將送至500kV #1 發(fā)變組B 屏電流保護量(二支路A/C 相校正電流及主變差流波形變化)有間歇性接地,最終二分支A 相電流(5022)突變1 號主變工頻變化量差動保護動作,1號機組事故跳閘。
一是未嚴格按照調度規(guī)程要求,在涉網(wǎng)設備電流二次回路上開展工作前未向中調上報檢修工作申請,擅自開展工作。
二是工作票危險點分析不全面,未對二次回路開展工作進行危險點分析,在二次回路上工作時未做安全措施。
三是現(xiàn)場作業(yè)檢修工具扳手,尺寸較大不適合在二次回路上使用,且未作絕緣處理,容易碰到外殼。
某電廠500kV MN 線發(fā)生A 相瞬時性接地故障,M 電廠側5013 開關A 相跳閘后重合成功,5012 開關內外重合閘功能不一致,重合閘未充滿電,保護溝通致三相跳閘[3]。
3.2.1 現(xiàn)場檢查情況
現(xiàn)場檢查發(fā)現(xiàn)斷路器保護裝置的重合閘外部硬壓板和內部軟壓板設置不一致,裝置軟壓板設置為LONG ZC(長延時綜合重合閘),而外部的硬壓板的轉換開關設置為單重方式,且該保護裝置的軟硬壓板采用串聯(lián)方式進行邏輯判斷,當重合閘軟壓板和硬壓板的設置方式有沖突時,將會判斷為重合閘停用,導致斷路器跳閘后不啟動重合閘。
3.2.2 重合閘軟壓板改動情況
經(jīng)調查,M 電廠每個月都會安排一次繼電保護裝置定值核查工作,6月15日繼保人員對5012保護裝置內部“CPU1 的刻度”菜單中的“RYB“子菜單進行核查時,誤將該子菜單中的“DC”改為“ZC”并進行固化,從而將5012 斷路器保護裝置的重合閘軟壓板由單相重合閘改為綜合重合閘,造成5012斷路器重合閘停用。
根據(jù)5012 斷路器保護裝置報文,2015年6月15日16時34分57秒和16時36分34秒存在兩次外部修改重合閘軟壓板的記錄。在7月份進行的定值核查時,檢查人員僅打印出5012保護裝置的定值清單與下發(fā)的定值清單進行核對,未進入軟壓板控制界面核對重合閘軟壓板設置情況,使斷路器保護裝置重合閘停用的狀態(tài)一直未被發(fā)現(xiàn)。
一是保護人員對于裝置原理及設置不熟悉,誤整定重合閘軟壓板方式,且定期定值時僅對保護定值內容核對,但未對軟壓板進行核對,造成重合閘軟壓板設置錯誤[4]。
二是運行人員巡檢工作流于形式,巡檢未發(fā)現(xiàn)重要的“重合充電”指示燈異常,直接導致重合閘功能長期退出。
三是M 電廠保護裝置壓板投退規(guī)程存在漏洞,對于斷路器保護的重合閘投退要求,規(guī)程中僅僅規(guī)定外部硬壓板的投退模式,對于保護裝置內部軟壓板的投退模式未進行要求。保護裝置重要指示燈異常未納入巡檢突出要求,造成運行人員對重要信號指示異常不重視[5]。
220kV某電廠#9主變調試傳動試驗過程中,#9主變變高2209 開關與正在運行的#7 主變變高2207開關同時跳閘,造成#7機孤島運行,自帶廠用電。
2207開關跳閘后,現(xiàn)場檢查#7發(fā)變組保護屏各裝置面板的跳閘及告警指示燈均未亮起,各裝置均無保護動作報告,可以確認2207開關跳閘時系統(tǒng)未發(fā)生一次故障。查看#7 主變測控裝置,無操作報告,NCS 后臺報文在2207 開關分閘SOE 信號之前均無異常動作報文。
3-2Y端子排實際接線圖如圖1所示。
圖1 3-2Y端子排實際接線圖
現(xiàn)場檢查發(fā)現(xiàn),#7 主變勵磁涌流抑制器對應端子排2-2Y的D24、D27、D31端子均接有不同編號的兩根線,而#9主變勵磁涌流抑制器對應端子排3-2Y 的D24、D27、D31 端子無接線,與設計圖紙不符合。
該電廠#5、#7、#9主變分別加裝了一套涌流抑制器,而3 個裝置組裝在同一個屏柜里。每套涌流抑制器屏后的端子排分別命名為1-2Y、2-2Y、3-2Y。
#7主變操作箱回路圖如圖2所示。
圖2 #7主變操作箱回路圖
加裝涌流抑制器后,涌流抑制器開出一副合閘接點(2Y-27、2Y-24)、一副跳閘接點(2Y-34、2Y-31)給操作箱。而對于#9 主變操作箱回路,涌流抑制器開出一副合閘接點(3Y-27、3Y-24)、一副跳閘接點(3Y-34、3Y-31)給操作箱。
#7、#9主變操作箱回路示意圖如圖3所示。
圖3 #7、#9主變操作箱回路示意圖
因#9 機是新建且在調試機組,施工單位將本應接在3Y-27、3Y-24、3Y-34、3Y-31 的幾根線全部誤接在2Y-27、2Y-24、2Y-34、2Y-31 上,相當于#7 主變操作箱和#9 主變操作箱的101、103、133 電纜都是并接的。當調試人員在#9 主變操作箱上做傳動試驗時,短接圖3所示的#9 主變操作箱4Q1D9(101)、4Q1D27(133)端子,實際上也直接短接#7 主變操作箱4Q1D9 (101)、4Q1D27(133)端子,于是造成#7主變變高開關跳閘
一是工程施工人員責任心不足,工作魯莽,未按圖紙進行接線。
二是現(xiàn)場安全措施不足,工作票的安全措施缺乏操作性,未對相鄰運行設備提出有效的安全隔離措施,未對運行端子排進行有效的運行標示,導致施工人員錯誤接線至運行設備回路上。
三是工程管理、工作票審核、簽發(fā)、工作許可等環(huán)節(jié)人員把關不到位,沒有仔細對作業(yè)前風險辨識及梳理,對施工中涉及運行設備和回路的風險及防控措施不足,風險防范措施不具體。
四是工作監(jiān)護人員監(jiān)護不到位,未能發(fā)現(xiàn)問題。
針對繼電保護“三誤”特點,強化繼電保護設備的技術監(jiān)督和運行管理開展防“三誤”工作。規(guī)范化二次設備及回路,降低維護難度;加強整定計算管理,優(yōu)化整定流程;嚴格執(zhí)行二次設備檢驗的相關標準,并制定工作糾錯機制;重視二次回路及“三誤”管理,嚴格按照標準開展設備整組試驗和帶負荷試驗等項目,必須確保二次回路接線正確性;提高二次設備專業(yè)維護人員的技術水平及素質,嚴防“三誤”事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