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浩 王惠林 王磊
湖北省鄂鋼醫(yī)院心血管內科,鄂州 436000
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臨床治療冠心?。╟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重要方法,具有安全可靠性高、機體損傷程度輕、術后恢復速度快等優(yōu)點,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但術后冠狀動脈再狹窄的發(fā)生率較高,對PCI治療效果及患者預后均造成不利影響[1]。冠狀動脈造影術(coronary angiography,CAG)是準確診斷冠狀動脈再狹窄的“金標準”,但此時確診多數(shù)已喪失最佳的治療時機,同時還明顯增加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2]。因此尋找靈敏度高、特異度好的實驗室標志物以確診PCI 后冠狀動脈再狹窄顯得極為重要。血清淀粉樣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可有效促進淀粉樣成分在血管內大量積蓄,從而明顯加重冠狀動脈內皮下蛋白的異常富集現(xiàn)象,最終導致冠狀動脈狹窄的發(fā)生[3-4];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可明顯影響機體內氧化應激反應的平衡狀態(tài),使得血管內皮細胞出現(xiàn)氧化應激功能障礙,最終促進血管狹窄的發(fā)展[5-6];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則可對平滑肌細胞、內皮細胞發(fā)揮重要的氧化促進作用,使得平滑肌細胞加速增殖和脂肪斑塊的形成,最終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血管狹窄的發(fā)生[7-8]。由于血管炎性反應、細胞因子分泌和釋放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PCI 后冠狀動脈再狹窄發(fā)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研究擬探討SAA 聯(lián)合Cys C、Lp(a)對CHD 患者PCI 后冠狀動脈再狹窄的預測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間在湖北省鄂鋼醫(yī)院心血管內科住院行PCI 治療的184 例CHD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96例,女88例,年齡52~77(65.1±7.7)歲,根據(jù)PCI 術后6 個月內是否出現(xiàn)冠狀動脈再狹窄分為未狹窄組(145例)和再狹窄組(39例)。
本研究經(jīng)湖北省鄂鋼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201901377)。
(1)納入標準:①根據(jù)臨床癥狀體征、CAG 及實驗室檢查均符合CHD 的相關標準[9];②所有患者均在院內行PCI治療,術后均接受隨訪觀察;③再狹窄組患者根據(jù)CAG檢查均符合冠狀動脈再狹窄診斷;④基礎臨床資料無缺失;⑤患者知曉研究方案并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合并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凝血功能異常、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②合并有心肌病、心瓣膜疾病的患者;③臨床資料存在缺失現(xiàn)象或者出院后失訪的患者。
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據(jù)CAG 檢查結果及PCI手術指南選擇PCI手術方式及支架的具體類型,術后均采取1年的CHD二級預防治療,包括雙聯(lián)抗血小板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藥物治療劑量為100 mg/d;替格瑞洛片,藥物治療劑量為180 mg/d)及阿托伐他汀片(藥物治療劑量為20 mg/d)。
所有患者均采用Judkins 冠狀動脈造影,選擇右股動脈或橈動脈作為穿刺路徑,多部位進行造影檢查,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50%作為陽性表現(xiàn),由2 名專職醫(yī)師詳細評估CAG檢查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吸煙史、飲酒史、基礎性疾?。ǜ哐獕?、糖尿病、高血脂、腦卒中)、術前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支架長度、支架直徑等資料;兩組患者入院時,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SAA、Cys C、Lp(a)表達水平,采用全自動血生化儀檢測血脂指 標[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采用超聲心動圖檢測左心房內徑(left atrial diameter,LAD)和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采用CAG 判斷冠狀動脈發(fā)生病變的具體位置。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資料,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采用多元logistic 回歸方程分析CHD 患者PCI 后冠狀動脈再狹窄發(fā)生的危險因素,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SAA 聯(lián)合Cys C、Lp(a)對CHD 患者PCI 后冠狀動脈再狹窄的預測價值,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SAA、Cys C、Lp(a)、LDL-C、LAD、LVEF 及術前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1),見表1。
將表1 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納入多元logistic 回歸方程分析,結果顯示SAA、Cys C、Lp(a)表達水平過高、LVEF 過低、術前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嚴重均為CHD 患者PCI 后發(fā)生冠狀動脈再狹窄的危險因素(均P<0.05),見表2。
表1 兩組冠心病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表2 184例冠心病患者PCI后冠狀動脈再狹窄危險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SAA 聯(lián)合Cys C、Lp(a)預測CHD 患者PCI 后冠狀動脈再狹窄的曲線下面積(AUC)、靈敏度及特異度均優(yōu)于單一指標檢測(均P<0.05),見表3及圖1。
表3 SAA聯(lián)合Cys C、Lp(a)預測184例冠心病患者PCI后冠狀動脈再狹窄的價值分析
圖1 SAA聯(lián)合Cys C、Lp(a)預測184例冠心病患者PCI后冠狀動脈再狹窄的ROC
PCI 后冠狀動脈再狹窄是影響CHD 患者遠期治療效果和生存率的關鍵問題。近些年隨著新型抗凝藥物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PCI后冠狀動脈再狹窄的發(fā)生率得到明顯的控制,但是根據(jù)一些回顧性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其發(fā)生風險性仍達到10%~20%,是限制PCI廣泛應用和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原因[10]。因此準確預測CHD 患者PCI后冠狀動脈再狹窄的發(fā)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SAA 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當機體遭到嚴重損傷或出現(xiàn)炎癥感染反應時,其表達水平明顯升高,故可作為靈敏度較高的實驗室標志物[11]。有研究發(fā)現(xiàn),CHD 患者血清SAA 表達水平明顯高于正常人群[12]。還有研究認為,SAA是誘導CHD 發(fā)生的關鍵性因素,當其表達水平過高時,可導致CHD 的發(fā)生風險性也顯著升高[13]。研究人員認為,SAA 的生理學功能與脂多糖類似,是一種炎性反應的誘導劑,可有效刺激機體內多種炎癥細胞因子合成和釋放,從而加快血栓組織的形成,最終導致血管狹窄的發(fā)生[14]。本研究顯示再狹窄組患者SAA 表達水平明顯高于未狹窄組(P<0.05),且經(jīng)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SAA 表達水平過高是CHD 患者PCI 后發(fā)生冠狀動脈再狹窄的危險因素(P<0.05),由此提示SAA 可作為預測CHD 患者PCI 后發(fā)生冠狀動脈再狹窄的實驗室指標。Cys C 屬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超家族成員,其與CHD 的發(fā)生發(fā)展及患者預后之間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即血清表達水平越高,CHD 的發(fā)生率越高,患者的預后也越差[15]。PCI 術中置入支架可直接損傷血管壁,進而激活活化中性粒細胞分泌和釋放較多炎癥介質細胞因子,使得血管內皮遭到損害及血管組織重構現(xiàn)象發(fā)生,而Cys C 可有效調控炎性細胞分泌產(chǎn)生出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功能和術后炎性反應過程,與動脈粥樣斑塊組織的消退及穩(wěn)定狀態(tài)之間存在密切聯(lián)系[16]。此外Cys C 還可有效調控蛋白水解酶的生物活性功能,進而延緩血管壁的重構過程,最終影響CHD 患者PCI術后的預后情況,導致血管狹窄的發(fā)生[17]。本研究顯示再狹窄組患者Cys C 表達水平明顯高于未狹窄組(P<0.05),且經(jīng)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Cys C 表達水平過高是CHD 患者PCI 后發(fā)生冠狀動脈再狹窄的危險因素(P<0.05),由此提示Cys C 可作為預測CHD 患者PCI后發(fā)生冠狀動脈再狹窄的實驗室指標。Lp(a)是一種特殊大分子脂蛋白,由于機體內Lp(a)難以徹底清除,故可更多地參與氧化修飾作用,可通過多種途徑參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過程,包括促進斑塊組織的形成、增強血管內凝血功能等[18]。同時其還可誘導斑塊組織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和促進斑塊組織破裂的生理學功能作用[19],與CHD患者易損斑塊獨立相關[20]。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Lp(a)表達水平過高的人群患CHD 的風險性較高,且Lp(a)表達水平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性關系,也可導致PCI 后冠狀動脈再狹窄發(fā)生率明顯升高[21]。本研究顯示再狹窄組患者Lp(a)表達水平明顯高于未狹窄組(P<0.05),且經(jīng)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Lp(a)表達水平過高是CHD 患者PCI 后發(fā)生冠狀動脈再狹窄的危險因素(P<0.05),由此提示Lp(a)可作為預測CHD 患者PCI 后發(fā)生冠狀動脈再狹窄的實驗室指標。
本研究進一步采用ROC 分析SAA 聯(lián)合Cys C、Lp(a)預測CHD 患者PCI 后冠狀動脈再狹窄發(fā)生的臨床價值,結果顯示SAA 聯(lián)合Cys C、Lp(a)預測CHD 患者PCI 后冠狀動脈再狹窄的AUC、靈敏度及特異度均優(yōu)于單一指標檢測(均P<0.05)。綜上所述,SAA 聯(lián)合Cys C、Lp(a)預測CHD 患者PCI 后冠狀動脈再狹窄具有較好的臨床價值。但本研究為單中心臨床研究,樣本量相對較少,尚需擴大樣本量和多中心研究加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