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人員通過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合理應用綠色防控技術,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種植的總產(chǎn)量,同時把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作為重心。在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的過程中,需要采取分區(qū)治理的方式,針對重點區(qū)域進行有效防控,在關鍵時期進行嚴格防控,優(yōu)先使用綠色防控技術,促使自然天敵在病蟲害防控中發(fā)揮出相應的作用,安全使用藥物,禁止使用毒素含量較高的農(nóng)藥品種,確保水稻產(chǎn)量有所提高,提升稻米的品質(zhì),繼而保證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安全性。
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可以應用農(nóng)業(yè)防治技術對病蟲害進行防治,例如防治二化螟蟲,在春秋2季中,把水稻田中的根茬集中到一起進行燒毀,可以有效消除越冬的害蟲。在插秧時如果發(fā)現(xiàn)被害株,需要立刻將其拔除,不但可以有效管控害蟲的數(shù)量,可以避免幼蟲禍害植株。其次,在種植水稻時需要注意水肥管理,對氮肥的使用量進行合理管控。在田間管理的過程中,可以利用間接灌溉法,為水稻的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運用綠色防控技術,可以提高水稻對紋枯病、抗稻瘟病的能力。最后,可以在稻田中設立潛水層,減少稻田的溫度波動,以便保持在穩(wěn)定狀態(tài)。
在水稻種植過程中運用物理防控技術,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燈光誘殺技術,通過在稻田中放置頻振式殺蟲燈去捕殺蟲害。一般情況下,振頻式殺蟲燈的殺蟲范圍可以達到3.33 nF,具有良好的殺蟲效果。這種物理防控方法主要應用于6~7月,從夜晚到次日清晨開燈,利用這種方法,可以減少害蟲產(chǎn)卵的數(shù)量。另-種比較常用的方法是在稻田中放置誘捕器,通過對害蟲尸體進行定期清理。應用物理防控技術對病蟲害進行防治,不但可以減少防治成本,還可以保護水稻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有利于水稻的正常生長。
目前,在稻田種植的過程中采用稻鴨共棲的生物防治技術,在保證稻田產(chǎn)量的同時可以對稻田生態(tài)進行充分保護,農(nóng)民可以在稻田中養(yǎng)殖鴨子,而鴨子則會把成蟲、幼蟲、蟲卵作為食物,鴨子在進食時,不僅可以破壞水稻株苗上的菌核,破壞菌絲的生長環(huán)境,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頻率。鴨子在稻田中行走、戲水時還可以起到一定的除草效果,降低除草劑的使用量。
針對稻田中的蟲害,可以利用化學技術進行有效解決。螻蛄作為秧苗階段的主要病蟲害,會對水稻健康造成不良影響。通過對40%100 g辛硫磷乳油進行2次加工,將其變成毒餌放在膜內(nèi),可以快速消滅螻蛄。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化學技術治療潛葉蠅這類病蟲害,在插秧以前,可以先向秧苗噴灑調(diào)制好的藥劑,可以有效降低秧苗發(fā)生病蟲害的概率,帶藥移栽的秧苗發(fā)生病蟲害的概率比較小。在應用化學技術防治病蟲害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點,綜合實際的病蟲害狀況,針對性的選取農(nóng)藥。第二點,對化學農(nóng)藥的毒性進行嚴格管控。
首先,種植人員需要選取抗蟲害較強水稻品種,合理應用生物天敵的防治技術,積極推廣生物制劑的應用方法,掌控好用藥時機,對藥物的使用頻率進行嚴格掌控,對稻飛虱進行防控的最佳時機,通常是在水稻生長的中后期,噴灑藥劑時盡量避免對生物天敵造成傷害。若蟲的高峰期作為用藥的最佳時機,通過對水稻的莖基部位進行噴灑,利用藥劑含量較高的藥物,嚴禁使用低含量的復配劑。
通過前期強化水稻早期的自我補償性能,后期借助生物天敵防控病蟲害的作用。對稻縱卷葉螟進行全面防控,同時在不同時期采用不同的綠色防控措施。在蛾的初始期利用信息素進行控制,在蛾高峰期利用稻赤眼蜂進行管控,利用生物制劑在蟲卵孵化早期進行管控,在低齡幼蟲高峰期,可以應用一定量的化學藥劑進行管控,且注意對生物天敵進行系統(tǒng)保護。
當螟蟲處于越冬化蛹期時,借助灌水漚田,可以快速減少螟蟲基數(shù)的蟲害。在越冬的初始階段,應用昆蟲信息素進行誘發(fā)。在蛾高峰時期借助稻螟赤眼蜂進行控制。在卵孵的初始階段,借助蘇云金桿菌進行防控。針對二化螟幼蟲,其防治的關鍵時期就是卵孵化高峰期,在此時用藥,可以起到較為顯著的效果。在防治三化螟幼蟲時,可以在抽穗初期進行用藥,可以起到顯著效果。
需要選取合適的時機進行防控,選取抗蟲害性能較強的品種進行栽種,做好曬種以及消毒等工作??茖W應用肥料,后期施灑一定量的氮肥,增加對病蟲害的防控效果。關注相關氣候的變化,把重點放在于對分蘗期到破口期病蟲害的防控。比如,針對出現(xiàn)稻瘟病的稻區(qū),可以把秧苗移至其它地方進行栽種。葉瘟病時常在分槳初期。稻瘟病主要發(fā)生在破口前3~5 d。適量進行藥物防控,可以使用高含量的藥劑,減少低含量復配劑的大量使用。
通過選取抗病蟲性能較強的水稻品種進行栽種,科學施灑肥料,繼而強化水稻的抗病蟲害能力。進行科學的藥物防控,盡量在孕穗末期使用適量藥物進行管控,假如遭遇到多雨氣候,則需要間隔1周左右,再進行藥物的2次施加,對此類疾病進行有效防控。
盡量選取抗病蟲害性能較強的水稻品種進行栽培,然后對水稻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對其中的壯苗進行科學培育,強化其對肥料和水資源的管控,盡量采取藥物防控措施,繼而降低水稻發(fā)生白葉枯病的概率。在白葉枯病的流行區(qū)域,需要選取合適的時節(jié)噴灑藥物,盡量選在暴雨后進行藥物施灑,繼而達到預防控制的效果。
首先,種植人員需要因地制宜的選取水稻品種,對于敏感度較高的水稻品種進行淘汰處理。對種子進行有效處理,繼而強化種子的抗病蟲害能力??梢允褂眠漉r胺對種子進行處理,對惡苗病繼而稻瘟病進行有效預防。積極培育壯秧,針對單季稻和晚稻,可以借助吡蟲啉對種子進行有效處理,可以選擇拌種或者浸種進行處理。
適當選取生物制劑進行使用。例如,蘇云金桿菌以及球孢白僵菌等在防治病蟲害方面可以起到應有的作用,針對蘇云金桿菌,可以用于二化螟和稻縱卷葉螟卵的孵化初期,在水稻生產(chǎn)前期進行使用,不僅可以消滅病蟲害,同時有利于保護生物天敵。球孢白僵菌可以用于稻縱卷葉螟時期,可以起到顯著效果。
通過應用田間生態(tài)改進的相關技術,可以保護田間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在田埂種植禾本科雜草等植物,為生物天敵營造良好的寄宿環(huán)境。在田埂種植大豆以及芝麻等顯花植物,可以充分保護植株和寄生蜂等,提高植株的抗病蟲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