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彤
編者按
ChatGPT是一款由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由美國OpenAI實驗室研發(fā),于2022年11月30日發(fā)布。該項算法技術具備較強的理解與學習能力,可使用人類語言進行日常的會話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寫郵件、視頻腳本、文案、計算機代碼及翻譯等任務。據(jù)報道,該產(chǎn)品在推出5天后用戶數(shù)突破100萬,兩個月后月活便達到1億,成為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應用。在“萬物互聯(lián),人機共生”的新媒體時代,?人工智能早已逐漸融入人們的生產(chǎn)與生活。風口上的AI聊天機器人ChatGPT在影視工業(yè)化及智能化的發(fā)展過程中,又將扮演什么角色?
最近,ChatGPT大火。以前總有人抱怨人工智能是“人工智障”,因為使用體驗非常糟糕。大家平時對話的那些聊天機器人,總是詞不達意,或是不通人情。網(wǎng)上有很多搞笑視頻,內容就是人們和那些聊天機器人的對話體驗。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這些人工智能當“玩意兒”玩玩可以,認真就不對了。
可當ChatGPT橫空出世,人們發(fā)現(xiàn)這個“玩意兒”不簡單,它可能比很多人還要有智慧,已經(jīng)脫離了“智障”,屬于真正的智能了。難怪埃隆·馬斯克會在推特發(fā)文表示,“ChatGPT好得嚇人,我們離強大到危險的人工智能不遠了?!?/p>
ChatGPT最突出的能力是寫“小作文”,所以很多影視圈的人想用ChatGPT來寫解說詞。目前來看,ChatGPT的長視頻處理能力仍有待提高,對于內容復雜的長視頻,ChatGPT很難根據(jù)視頻畫面完成解說詞的撰寫工作;而就內容相對簡單的短視頻而言,為其撰寫解說詞,ChatGPT可謂相當拿手。如果把我們的人工智能配音功能與ChatGPT的能力相結合,那么可能只需用戶一個指令,視頻短片就制作出來了。
有朋友用ChatGPT寫劇本臺詞,讓ChatGPT寫一段老婆罵老公無能的話,雖然ChatGPT寫了好幾段我們看得懂的文字,也算理性的臺詞,但ChatGPT也明確表示,它是不會寫罵人話的。從這個角度講,人工智能比人類理性太多,人類復雜的情感目前確實不是人工智能可以“拿捏”的。
我有朋友正在使用國家電視臺的媒資制作對外宣傳短片,發(fā)布在海外的社交及短視頻平臺。這些短片都是利用人工智能制作的,不僅可以翻譯各國字幕,也可以提供相當多的配音,并能基本達意。僅就效率與傳播時效講,AI處理的這些內容要比我們追求翻譯的信達雅更重要。如果ChatGPT確如馬斯克所說,每天都在進步,那么要不了多久,我們媒資庫里的大量作品,都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充分挖掘,再次鮮活地傳播起來。
ChatGPT可以根據(jù)人類的指令寫程序代碼,可以P圖,可以做短視頻,這些能力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可以在提供樣本劇的前提下,制作出大量的模仿作品。長期以來,影視圈都存在跟風的習氣,“神劇”“辮子戲”扎堆。有了人工智能,有了ChatGPT,恐怕不會再有人去投資那些費人費力的跟風戲了,因為人工智能可以低成本完成同樣的工作。
早些時候,我寫過一篇關于人工智能取代電視主播的文章,其中就提及了ChatGPT的能力。電視節(jié)目的制作流程通常是先做好視頻,配上解說詞,錄出鏡畫面。有了人工智能,這個流程可能會發(fā)生變化,制作效率提升的同時,也會大幅降低人力成本,一些主播崗位,尤其是那些不需要過多情感投入的新聞主播崗位,完全可被人工智能替代。
其實不僅新聞主播,電視臺里的大部分工作崗位都是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在ChatGPT沖擊下,內容產(chǎn)業(yè)可能是受影響最大的領域。不過,目前人工智能的創(chuàng)造性并不那么理想,這也倒逼影視人要多做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創(chuàng)造性的內容,只有這樣,才不至于迅疾被ChatGPT淘汰。
目前國內用戶還無法直接使用ChatGPT,但是中國版ChatGPT項目“文心一言”即將于3月面世。影視界一直關注AI人工智能對行業(yè)的影響,長期以來,它一直在門口徘徊,這回,人工智能可能真的要推門而入了。
幾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就在做時政新聞的人工智能項目——人工智能直接參與采訪,它可以根據(jù)采訪現(xiàn)場的聲音及提供的文本,迅速整理出新聞稿,只需要工作人員簡單審閱修改,即可完成一條時政新聞的制作。相信類似的人工智能應用會大量涌現(xiàn),早使用早受益,可以熟練運用 AI 的人,才可能留在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