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淼
那天下午,我坐在陽臺的搖椅上,陽光透過玻璃窗烘得身體暖洋洋的。我隨手拿起一本書架上的雜志,靜靜地閱讀,貪享著午后靜謐的時光。
忽然,我讀到一篇很有共鳴的文章,仔細一看,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十分熟悉的。在閱讀其他雜志和報紙時,我經常看到這個名字,久而久之也就記住了這個名字。
她的文章中,我讀過的親情文居多。我很喜歡她的敘事風格,聽她講述與田間父親視頻的故事,讀她寫給母親的信……簡單、樸實的對話和清新、雋永的文字總是讓我也身臨其中,不知不覺間好像自己變成故事的主人公,那些我與父母發(fā)生過的故事都涌上心頭。她寫出了我難以言表的深情和思念,讓我久久難以忘懷。
眼前這篇文章名為《夢想遙不可及,我卻依然愛它》,寫的是她自己的成長經歷。讀完這篇文章,我從她的經歷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此時此刻,我如同昨天的她一樣,而她是未來勇敢逐夢的我,我從中讀出了藏在文字背后那似火燃燒一般的苦悶與不屈服于命運的意志。
《夢想遙不可及,我卻依然愛它》中提道,她意外讀了不感興趣的醫(yī)學,無論怎么努力,都無法愛上給生命垂危的病人做心肺復蘇,給呼吸窘迫的病人插管吸痰,急救時除顫的經歷都讓她感到異??謶?。
盡管這世界上沒有完全的感同身受,但我有過類似的經歷。我十分理解那種任憑自己怎么努力也無法提起興趣,反而越來越抵觸的感覺。每當感到迷茫時,我都會很羨慕那些把愛好變成事業(yè)的人,他們的生活雖然辛苦,但是總有快樂支撐他們堅持走下去。
在迷茫的時候,寫作給了她堅持下去的力量,慢慢地,她萌生了成為一名作家的夢想。我也曾因就讀的專業(yè)帶給自己無盡的迷茫和苦悶,從而與寫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畢業(yè)后,她去了一家醫(yī)院工作,灰色的生活和彩色的寫作樂趣不斷地撕扯著她的靈魂。最終,她選擇辭職,勇敢追夢。
如今,我也走到了人生的岔路口,面臨著找工作、是否考研深造的選擇。與她不同的是,我并不想被迫從事本行業(yè)的工作,但又與她相同的是,我同樣也想找一份理工科圖書編輯的工作,觸碰夢想與事業(yè)的交點,讓自己的未來在文字的海洋里盡情遨游。
透過她的文字,透過這些相似的成長經歷,讓我與她產生了某種聯(lián)系,雖然我與她并不相識,但是無形中我已然將她視為知己。她的努力與堅持,她的勇敢與堅韌,給了我勇敢打開人生新篇章的動力。
這種以文會友的感覺很奇妙,讓我第一次讀懂了《論語·顏淵》中“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含義。文章雖然如水一樣清淡,但若是以文章相會,以志同道相連,便如同《菜根譚》中寫的“淡中知真味,常里識英奇”一樣,反而會產生“君子淡以親”的感覺。
其實,心靈上的不期而遇最是難得,就像遇見對的人,那是靈魂的靠近。三毛說,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人活一輩子,活的就是一顆心,心若安好,事事美好。人生海海,先有不甘,后有心安,當我們嘗盡百味后,才發(fā)覺追求所愛才是成全心安。
她說:“讓我們熱淚盈眶的夢想,總有一天會開出燦爛的花?!蹦潜阕屛覀円煌赂抑饓舭桑o賞繁花似錦,期待美好如約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