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蘭,崔淑萍,張嬋麗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婦產科,鄭州 450000
宮頸癌是臨床上常見的婦科腫瘤之一,發(fā)病率僅次于乳腺癌,是由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引起的惡性腫瘤[1]。早期宮頸癌沒有明顯的癥狀,隨著病情進展,會出現(xiàn)經量增加、尿頻、尿急以及陰道出血等癥狀。近年來,宮頸癌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給女性的生命健康帶來巨大的威脅[2]。目前,手術是臨床治療宮頸癌的重要手段,化療作為輔助治療手段。隨著宮頸癌治療技術手段的不斷更新,腹腔鏡手術因其微創(chuàng)、恢復時間短等優(yōu)勢,已成為中國治療宮頸癌的主要手術方式之一,在宮頸癌的治療中被廣泛應用[3-4]。腹腔鏡手術包括腹腔鏡下廣泛性全子宮切除術(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LRH)和腹腔鏡下保留自主神經的廣泛子宮切除術(laparoscopic nerve 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LNSRH),LRH對患者的損害程度較大,損傷患者的盆腔自主神經功能,術后可能引起其他并發(fā)癥,如膀胱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LNSRH在LRH基礎上保留盆腔的自主神經,減少患者因神經損傷而出現(xiàn)的不適癥狀,有效改善宮頸癌患者的生活質量,但該手術具有學習周期較長、操作過程繁瑣等特點[5-6]。本研究探討并比較LNSRH和LRH治療宮頸癌的療效和對尿動力學參數(shù)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就診的宮頸癌患者的病歷資料。納入標準:①符合《宮頸癌診斷與治療指南(第四版)》[7]中宮頸癌的診斷標準;②臨床資料完整;③臨床分期為ⅠB1~Ⅱ期;④無腹部手術和盆腔手術史。排除標準:①術前膀胱出現(xiàn)嚴重障礙;②存在其他惡性腫瘤;③有嚴重心肺疾??;④出現(xiàn)精神障礙和意識障礙。根據(jù)納入、排除標準,共納入120例宮頸癌患者,按照手術方案的不同分為對照組64例和觀察組56例。對照組患者采用LRH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LNSRH治療。對照組患者,年齡30~62歲,平均(48.23±3.23)歲;臨床分期:ⅠB1期34例,ⅠB2期18例,ⅡA期12例;宮頸腺癌35例,宮頸鱗狀細胞癌27例,其他2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2~61歲,平均(47.64±3.46)歲;臨床分期:ⅠB1期30例,ⅠB2期17例,ⅡA期9例;宮頸腺癌32例,宮頸鱗狀細胞癌19例,其他5例。兩組患者各臨床特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對照組患者采用LRH治療,利用常規(guī)四孔穿刺法創(chuàng)建CO2氣腹,采用腹腔鏡檢測盆腔和腹腔的情況,將杯式舉宮器放入宮頸內,打開骨盆韌帶的后腹膜,依次分離出右側卵巢動靜脈,采用高位電凝切除,依次切除該處的淋巴和脂肪組織,分離出動脈前支,打開子宮直腸,沿著陰道直腸間隙分離出直腸,推開輸尿管,徹底暴露骶韌帶,電凝切斷骶韌帶,剪開闊韌帶前葉和膀胱子宮反折腹膜,推向膀胱,分離子宮動脈和輸尿管,直到宮頸,推向膀胱,分離該側膀胱宮頸韌帶深層和側層,將輸尿管完全分離,分離出膀胱側窩,暴露主韌帶,切斷該韌帶,推向膀胱,電凝兩側陰道組織,切開陰道,去除子宮以及陰道組織,縫合陰道殘端,不保留盆腔神經。
觀察組采用LNSRH治療,對宮頸癌患者進行全身麻醉,腹腔鏡下清掃淋巴結,并分離輸尿管以及下方的系膜,對直腸腋窩和膀胱側窩結締組織進行分離,暴露出盆腔神經叢,保留膀胱神經支和子宮神經支,保留盆腔神經叢的神經纖維,切斷膀胱宮頸韌帶前葉,有利于暴露腹下神經叢,保留腹部下神經叢和膀胱支的神經平面,切除腹部下神經叢子宮支,下推膀胱,切開陰道,切除子宮,在腹腔鏡下縫合陰道殘端,結束手術。
1.3.1 手術相關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陰道切除長度及淋巴結清掃數(shù)目。
1.3.2 手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治療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直腸損傷、輸尿管損傷、膀胱損傷以及尿潴留。
1.3.3 手術后膀胱功能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治療后膀胱功能指標,包括術后拔除導尿管時間,尿失禁、腹壓排尿、尿頻尿急及膀胱功能障礙發(fā)生率。
1.3.4 手術前后尿動力學參數(shù) 手術前后采用Ndly11系列尿動力學檢查儀檢測兩組患者的尿動力學參數(shù),包括殘余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RUV)、最大尿道壓(maximal urethral pressure,MUP)和膀胱容量。
1.3.5 手術前后生活質量 采用中文版癌癥治療功能評價系統(tǒng)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F(xiàn)ACT-G)[8]評價手術前及手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4個維度,分別為生理狀況(7條)、社會/家庭狀況(7條)、情感狀況(6條)和功能狀況(7條),采用5級評分法分別計0~4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及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陰道切除長度、淋巴結清掃數(shù)目及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的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的比較(± s)
組別觀察組(n=56)對照組(n=64)t值P值221.54±67.35 202.56±69.67 1.512 0.133 3.71±0.64 3.54±0.89 1.186 0.238 15.71±4.64 14.54±3.89 1.502 0.136 233.71±67.64 241.54±56.89 0.689 0.492手術時間(min)陰道切除長度(cm)淋巴結清掃數(shù)目術中出血量(ml)
兩組患者直腸損傷、輸尿管損傷及膀胱損傷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尿潴留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的比較[ n(%)]
觀察組患者尿失禁及膀胱功能障礙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術后拔除導尿管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腹壓排尿、尿頻尿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后膀胱功能指標的比較
手術前,兩組患者各尿動力學參數(shù)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兩組患者RUV均降低,MUP、膀胱容量均升高,且觀察組患者RUV低于對照組,MUP、膀胱容量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手術前后兩組患者尿動力學參數(shù)的比較
手術前,兩組患者功能狀況、情感狀況、生理狀況和社會/家庭狀況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功能狀況、情感狀況、生理狀況和社會/家庭狀況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患者功能狀況、情感狀況、生理狀況和社會/家庭狀況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5)
表5 手術前及手術后 6個月兩組患者FACT-G評分的比較
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且患者年齡逐漸趨于年輕化,是一類影響生殖器官的疾病,嚴重威脅女性生殖功能和身心健康。近年來,宮頸癌發(fā)病率在女性惡性腫瘤患者中居較高位置[8]。宮頸癌患者的發(fā)病機制與HPV感染息息相關,在宮頸癌篩查的過程中,細胞中的HPV含量成為檢測宮頸癌的有效指標[9]。目前,臨床對于宮頸癌患者的治療方法以手術治療為主,化療為輔,而手術治療是最為有效的治療手段[10]。對于早期宮頸癌患者的治療,手術切除病灶部位是最佳的治療方式。傳統(tǒng)手術治療對于患者的安全隱患較大,手術風險極大,手術后患者的并發(fā)癥和創(chuàng)傷恢復都會受到影響,對患者的心理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隨著醫(yī)療技術和治療手段的不斷更新,腹腔鏡手術因其創(chuàng)口小、手術視野清晰和出血量少等特點,在臨床上廣泛使用。腹腔鏡能將患者的傷口放大數(shù)倍,醫(yī)師手術操作的視野清晰,手術操作更為精準,將會減少創(chuàng)口的出血量,創(chuàng)口較小不會形成較大的瘢痕,對其他器官的影響較小,極大提高淋巴結清掃率,對患者的心理影響程度較小[11]。目前,LRH是治療早期宮頸癌的腹腔鏡手術方式之一,與傳統(tǒng)手術相比,具有創(chuàng)口較小、術后恢復時間短等特點,但術后會切斷盆腔神經,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膀胱功能障礙,從而降低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其主要原因是盆腔神經包括自主神經和軀體神經,自主神經傳導盆腔內部環(huán)境變化感覺信息和調控平滑肌運動,軀體神經是傳導盆腔關節(jié)和肌腱等的感覺神經,且控制盆腔骨骼肌運動,一旦盆腔神經被切除,會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和性功能[12]。LNSRH是一種治療宮頸癌安全性較高的手術,通過采用超聲刀和超聲外科吸引器,對周圍血管和神經進行準確識別,將神經與周圍組織分離,有效保留患者體內的盆腔神經,將會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療效。
本研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陰道切除長度、淋巴結清掃數(shù)目和術中出血量均無顯著差異,表明宮頸癌患者采用LNSRH和LRH治療后,對患者的手術效果沒有顯著差異,其原因是兩種手術均在腹腔鏡下完成,創(chuàng)傷較小,出血量沒有顯著差異。上述結果與王志紅等[13]的研究類似。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采用LNSRH方式治療的患者尿潴留、尿失禁及膀胱功能障礙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術后拔除導尿管時間短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患者的膀胱功能優(yōu)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LNSRH將血管和神經分離,降低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降低對膀胱和神經的損傷程度,有利于患者健康恢復。夏歡等[14]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行LNSRH)早期宮頸癌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礙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觀察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復效果極佳。這些結果表明,采用LNSRH治療宮頸癌患者,將會有助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復。冷少華等[15]研究結果表明,與開腹手術對比,LNSRH將會顯著減少患者的出血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尿動力學參數(shù)是判定患者尿路功能的關鍵指標,能較為直觀地反映患者的尿路以及膀胱功能情況[16-17]。MUP可判斷尿道控制尿液的能力,RUV可判斷患者排尿障礙和阻力情況[18-19]。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RUV低于對照組,MUP、膀胱容量均高于對照組,說明LNSRH保留盆腔神經,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尿路梗阻情況,促進尿路的暢通和恢復。這也說明保留盆腔神經能有效提高膀胱功能,有利于機體的健康排尿,有效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使其膀胱容量不斷加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結果表明LNSRH術中保留盆腔神經,將會有利于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復,保證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綜上所述,LNSRH和LRH對早期宮頸癌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沒有顯著影響,但LNSRH有助于恢復患者的膀胱功能,且安全性高,可行性強,有助于提高患者手術后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