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有領導權不一定有領導力,職務的提升并不必然意味著能力的提高。一些人被提拔到領導崗位上后,把職權當成“尚方寶劍”,現(xiàn)實中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決策與現(xiàn)實脫節(jié),自己的意圖在執(zhí)行中變味,這也是能力不足的具體體現(xiàn)。
職務可以帶來權力,卻并不等同于能力。能力的提升,源自長期的工作實踐、認真的思考領悟和持續(xù)的歷練完善,沒有點石成金的秘訣,也沒有一勞永逸的捷徑,只有艱辛努力方能有所增益。對于各級干部來說,必須清醒認識到這一點。
一個人有領導權不一定有領導力,而一個人有領導力,就算他名義上不是領導,實際上他擁有領導權。
在《西游記》中,唐僧是取經團隊的領導,三個徒弟和白龍馬都是他的下屬。唐僧有領導權,他并不一直擁有領導力。比如,有時候孫悟空不聽他的話,孫悟空看出來明明是妖怪,要降妖除魔,唐僧肉眼凡胎看不出來,就阻止孫悟空下殺手。孫悟空不聽,師徒倆常為此發(fā)生矛盾。有時候為了阻止孫悟空,唐僧便念緊箍咒。這個時候唐僧擁有領導權,但他沒有領導力。他想用緊箍咒讓孫悟空聽話,只會讓孫悟空內心對他充滿怨恨。
現(xiàn)實中,像唐僧這樣的領導很多,自己能力、見識、胸懷等方面不夠,下屬不認可、不服氣,領導便行使自己的領導權,使用一些手段迫使下屬聽話。有的甚至?!肮偻?,威脅恐嚇:“我是領導還是你是領導,你就要聽我的!”“想干就干,不想干走人!”這樣的領導擁有領導權,沒有領導力。因為這樣的領導存在,單位失去了凝聚力、向心力、戰(zhàn)斗力,下屬要么忍氣吞聲,要么心灰意冷,拍屁股走人!
“最美奮斗者”楊善洲退休后把植樹作為追求,毅然搬上荒山。在他的帶領下,許多年輕人紛紛加入,終于成就了綠色奇跡
楊善洲(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書記,2019 年獲得“最美奮斗者”榮譽)退休后把植樹作為追求,毅然搬上荒山。在他的帶領下,許多年輕人紛紛加入,終于成就了綠色奇跡。喬布斯(美國企業(yè)家,蘋果公司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把手機當成一件藝術品來設計,連內部電路板都要求具備美感。在他的帶領下,蘋果公司砍掉了許多產業(yè)線,專注用戶體驗,終于使公司走出了多年的虧損局面。
解剖“領導”這個詞,“領”表示引領和帶動,旨在率領一群人去實現(xiàn)目標;“導”則意指通過各種技巧去影響大家,圍繞目標增進協(xié)力。領導權是具有某種地位或素質而獲得的一種力量。領導力則是一系列行為的組合,其中有思想道德、業(yè)務追求、黨性修養(yǎng)等亮點引人追隨,而不是簡單的服從,這樣才能激勵人們跟隨領導去要去的地方。
整理分析一些基層干部的履職情況,發(fā)現(xiàn)履職較好的干部有一個共同特點:能夠以自身的領導力影響單位的決策向較好的方向發(fā)展。這些同志能夠時刻保持對自身能力水平的危機感,以務實的工作作風、勤勉的工作干勁謀事干事。
而履職不好的領導者也有共同的特點:一些單位領導在出現(xiàn)問題后把責任推給下屬甚至“臨時工”,出了成績后歸功于自己和上級,極力降低職務帶來的責任因素,極力提高職務帶來的權力因素,最終必然會極大地削弱自身的領導力,給單位工作造成不利影響。
職務的提升并不必然意味著能力的提高。一些人被提拔到領導崗位上后,把職權當成“尚方寶劍”,自認為有了這樣的“萬能鑰匙”就夠了,現(xiàn)實中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決策與現(xiàn)實脫節(jié),自己的意圖在執(zhí)行中變味,這也是能力不足的具體體現(xiàn)。
作為黨員領導干部,必須時刻保持對自身能力水平的危機意識,清醒認識到責權一致的道理,讓能力始終走在權力的前面,在所處的工作崗位上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光和熱。
擁有領導權的人,如果德、才都不配位,遲早要玩完。你占著那個位子,手中掌握著權力,總想發(fā)號施令,可你做的決策錯誤,走的方向錯誤,又剛愎自用,拒絕正確的建議,還要收拾不聽話的人,下屬怎么可能真心擁護你?就是有擁護你的人,也都是阿諛奉承、陽奉陰違之人,只能加速你的失敗。所以,擁有領導權的人,德才一定要配位才會有真正的領導力。否則,會招致失敗和禍端。
領導權只是一個位子,而擁有領導力則需要一個人有感召力、前瞻力、影響力、決斷力、控制力,是個人的能力、品德、人格等因素疊加在一起形成的。職位無法為一個人帶來領導力,真正的領導地位是無法被授予、指派或委任的。因為真正的領導力來自一個人對組織內其他人的影響力,必須靠自己的綜合實力和素養(yǎng)去贏得。頭銜、職位唯一能給你帶來的是一點點時間,你可以利用這點時間去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素養(yǎng),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農夫可以把馬帶到水邊,卻不能強迫它喝水。權力縱然有強制力,卻并不意味帶來正面的影響力。干部要有充足的“馬力”,能夠推動單位建設不斷向前發(fā)展,又要有強勁的“磁場”,能夠凝聚群眾干事創(chuàng)業(yè),在為民辦實事上下工夫,解決群眾所思、所想、所盼的分內事,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