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銘浚
席慕蓉說:“生命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我們都是那個過河的人?!鄙拥淖蟀妒亲兺ǖ闹腔郏野妒菆允氐男拍?。我們乘風破浪,于兩岸之間往復,方悟——何時應變通,何時該堅守。
行走在人生路上,我們笑看窗外雨起雨停、風去風來的瞬息萬變,靜觀天邊日出日落、云卷云舒的亙古不變。在路上,我們經歷了太多太多的變與不變之事;在生命之河的航行過程之中,我們有時面臨著巨大的困惑,不知道是應該堅守原則,還是靈活應對。但這就是生命的奧妙,它讓我們經歷選擇,經歷失落,再到最后的自我成長。
康有為割發(fā)仰天高呼“變法維新,救亡圖存”。他那句“窮則變,變則通”,為滯后的時代敲響了變革的鐘聲,為沉睡的民眾播下了變革的種子。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變通顯得尤為重要,康有為用他的行動告訴了我們這一點。而時間往前回溯,班超,原本是個脫離世俗的書生,但面對外敵,他選擇了武器和戰(zhàn)斗。這不僅僅是他的變通,更是他為了大義放下個人偏好的壯舉。
人們在河的左岸停留著,但同樣,在右岸,有那些忠于心志、堅守一生的英雄。玄奘跋涉千里,冒著生命危險,只為取回真經。他帶回的不只是經書,更是他堅韌不拔的信仰和對真理的追求。文天祥那令人熱血沸騰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對人們的召喚,告訴我們要有堅守的勇氣和決心。袁隆平用每一顆稻粒,為人們展示了科研的堅持和耐心,他畢生致力于農業(yè),是對堅守的最好詮釋。張桂梅埋首于山村,用自己的知識和熱情點亮了那些偏遠地區(qū)孩子們的未來,這是另一種堅守,是對教育改變人生的深深執(zhí)念。
這是生命之河兩岸的人生,這是他們關于變通與堅守的選擇。風吹起花瓣,如同片片破碎的童年,蒼涼的古樂詮釋著靈魂的落差,躲在夢與記憶的深處,聽花與黑夜唱盡夢魘,唱盡繁華,唱斷所有記憶的來路。由分明的笑和誰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淚來變通該變通的陳舊和固化,來堅守該堅守的無悔與永恒。
洛爾迦亦言:“船屬于海,馬歸山?!痹谶@生命河流之中,我們駕船前行,明白——變通在左,堅守在右,而我們的人生,便是這無盡的穿梭。
評點
文章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作者并沒有刻意將“變通”與“堅守”這二者強行擺在一起講,而是分別起筆,對“變通”與“堅守”進行論述。兩個論點間既是并列關系,但細讀之下,又不乏關聯。文章緊扣時代脈搏,說理性強,論據豐富,人物材料運用得十分貼切。作者文筆扎實,說理的同時,又有情緒的渲染,可謂意蘊高遠。全文堪稱言之有理,言之有據,言之有物,是篇頗值得一讀的考場佳作。
(指導教師:林海/編輯:關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