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我國的“祝融(róng)號”火星車安全駛(shǐ)離著陸平臺,來到了火星表面,開始它對火星的巡(xún)視和探測。
航天器的能量說明書
首選能源:太陽能
絕大多數(shù)航天器進入太空后,把太陽能作為主要的能量來源。太陽能電池是多數(shù)航天器的標準(biāozhǔn)配置(pèizhì)。
次選能源:核(hé)能
太陽能并不是航天器的唯一選擇。美國的“好奇號”火星車就利用核電池進行供電。但是,目前核電池的制造成本很高,還會產生放射性廢(fèi)物,所以不是最佳選擇。
執(zhí)(zhí)行宇宙探索任務時,大部分航天器能依靠的是太陽能與核能,但是,在登陸火星后,太陽能就沒那么好用了。這是為什么呢?
1.由于火星的大氣層結構特殊,因此照射到火星表面的陽光比地球的要少,難以保證電池電力的穩(wěn)定輸出。
2.火星上有長達半年的“黑夜期”。在這一期間,太陽能電池完全無法發(fā)揮作用。火星車只能休(xiū)眠,等待下一次的光照。
3.火星上宇宙射線很強,容易導致太陽能電池失效。
那么,有沒有其他的能量能供火星車利用呢?有,那就是風能。
探索火星風能
2018年12月,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通過“洞察號”火星車內部的探測儀器,意外地采集到了火星上的風聲,并計算出風速為4.5~6.7米/秒,這是人類的耳朵首次聽到的地球之外的風聲。后來,“洞察號”檢測到的最強風力達到了28 米/秒。
科學家測算過,如果地球上速度為10米/秒的風就能發(fā)電,那么,火星上的風得達到45米/秒的速度才能產生等量的電。
不過,對使用太陽能電池的火星車而言,在身上安個小型的風力發(fā)電機,可以作為太陽能缺乏時的補充能源。在它遭遇(zāoyù)黑夜期或沙塵暴時,繼續(xù)有一定的能源供應,不至于“餓到沒力氣走路”,甚至“餓到昏過去”。
丹麥和美國的科研人員都設計過可以在火星上使用的風能發(fā)電設備。它們的長相有強烈的科幻感。
目前,讓登陸火星的航天器“喝風”還是一個假想,因為在實際中,航天器要面臨很多難題,其中最恐怖(kǒngbù)的,是火星上的紅色沙塵暴。
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像“祝融號”這樣的火星車真的可以利用火星風能,在這顆綺(qǐ)麗的紅色星球上自由行走,為我們揭開更多關于火星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