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玉蓮
人參果(Solanum muricatum Aiton)屬茄科茄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長壽果、鳳果、艷果,原產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其果實橢圓形,果皮金黃色,部分品種帶有紫色條紋,果肉黃白色,清香多汁,高蛋白、低糖、低脂肪,富含維生素C 和鈉、鈣、鐵、鎂、硒等礦質元素,尤其硒含量較高,具有抗癌、抗衰老、降血壓、降血糖、消炎、補鈣等功效。 除鮮食外,人參果還可加工成果汁、飲品、口服液、罐頭等。
人參果對土壤和氣溫要求較高,喜疏松透氣的沙壤土和冷涼的氣候條件。 甘肅天??h地處祁連山北麓、河西走廊南緣,海拔高、氣候冷涼、光照充足,土壤多為沙壤土,疏松透氣。 近年建成厚墻體、半地下室日光溫室后,利用冷涼的氣候資源和充足的光照實現(xiàn)了日光溫室冬季蓄熱增溫和夏季自然降溫,可以滿足人參果生長要求,生產的果品質優(yōu)高產,深受周邊地區(qū)消費者喜歡,栽培效益較高。 為進一步規(guī)范和推廣人參果日光溫室栽培技術,筆者作了系統(tǒng)總結,供生產者參考。
1)選擇疏松透氣的沙壤地,地下水位低于
1.5 m。 北高南低,帶有一定坡度的地塊便于采光和排澇,但坡度應不超過15°。
2)園地交通便利,灌溉設施齊備,靠近輸電線路。
3)做好整體規(guī)劃,做到道路、渠網、電網合理布局, 道路寬3~5 m, 日光溫室長60 m、寬8 m,屋脊高3.5 m,相互間距5~8 m。
4)為提高蓄熱保溫性能,栽植面應低于室外30~50 cm,墻體以土墻體為宜,基部可加厚至1.5 m,頂部收縮至1.2 m。
5)為提高抗風雪能力,降低勞動強度,可用直徑4 cm 的鍍鋅鋼管焊接前屋面骨架, 覆蓋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棚膜,用棉被保溫,加裝自動卷簾機。
1)基質選擇。 扦插育苗,基質由草炭、腐殖土、蛭石按體積比1 ∶1 ∶1 均勻混合而成(甘肅綠能農業(y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扦插苗成活率可達95%。
2)插條處理。選擇在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母株上采集插條。 開花后及時摘除母株上的花朵,節(jié)約養(yǎng)分,促其萌發(fā)副梢。 副梢生長20~30天后剪下用作插條。 插條剪留長度10~12 cm,每個插條選留嫩芽1~2 個,頂芽保留1 片嫩葉。插條剪好后,每20 株用橡皮筋扎成1 把,基部1/3 在30%萘乙酸(NAA)100 mg/L 溶液中浸泡5 秒,取出后扦插。
3)扦插技術。扦插前,先將育苗基質裝入黑色育苗杯內,育苗杯高12 cm,口徑8 cm,然后將裝有基質的育苗杯呈條狀整齊排放在日光溫室地面上,排放寬度以10 行為一組,沿南北方向擺放,以便于扦插和管理。
扦插時,將插條基部1/2 插入基質內,及時噴水,直到有少量水從育苗杯底部滲出。在育苗杯上方1.5 m 處平行于地面懸掛網孔1.5 cm×1 cm 的遮陽網, 每天上午10:00 左右用噴壺噴1 次水,保持插條預留葉片和基質濕潤。
在溫度20~25 ℃、濕度60%~80%條件下培養(yǎng)15 天, 插條即開始生根,30 天后逐漸形成完整的根系并萌生嫩枝,此時撤去遮陽網,每株選留1 個嫩梢,在全光照條件下生長10 天左右即可移栽。
扦插苗移栽前, 先清除前茬作物收獲后遺留的廢棄物,地表噴施5 波美度石硫合劑,關閉溫室上下通風口,在高溫下消毒4~6 天。然后通風透氣,大水漫灌,待地表泛白后每畝撒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1 200 kg、尿素(N≥46%)10 kg、過磷酸鈣(P2O5≥16%)40 kg,深翻土壤,耙平地面,沿南北方向按行距1 m 起50 cm 寬的陰畦,畦深10 cm,兩側圍堵高15 cm 的地埂,在陰畦內栽植苗木。
1)茬口安排。 一年四季均可栽植,但以10—11 月為佳,此時栽植的苗木次年春季開花結果,正值鮮果供應緊張期,價格高,效益好。
2)栽植方法。 每個陰畦內栽2 行, 行距30 cm,株距30 cm,兩行間的苗木呈“品”字形分布。 先按株、行距挖栽植穴,將扦插苗放入穴中,填土壓實,澆水。
1)搭架吊秧。人參果為蔓性草本植物,必須借助依附物才能直立生長,獲得充足的光照。栽植后, 垂直栽植行在地上1.5 m 處拉2 道平行于地面的鉛絲,鉛絲南端固定在棚面鐵絲上,北端固定在后屋面水泥立柱鐵絲上。 從水平鐵絲上垂直于栽植點牽引吊繩,每株1 條吊繩,吊繩底端固定在苗木基部, 將嫩梢纏繞在吊繩上使其直立生長。
2)修剪技術。 人參果生長快,萌發(fā)側枝(俗稱偏秧)能力強,為節(jié)約養(yǎng)分,促進生殖生長,每株選留1 個主蔓,主蔓上萌發(fā)的側枝及時掐除。人參果從植株基部開始分化花芽, 邊開花邊結果,結果部位不斷抬高,花序為穗狀花序。 為提高果品質量,每個花序選留1~2 個健壯幼果,其余果實摘除。
主蔓基部果實采摘后,老葉開始黃化脫落,自下而上產生光禿帶, 而主蔓頂部則不斷向上生長。當主蔓頂部達到架面水平鐵絲時,將吊繩頂端解開,把基部光禿部分盤繞在地面上,降低結果部位,頂端繼續(xù)用吊繩牽引在水平鐵絲上。
3)肥水調控。 人參果喜氮、喜鉀、喜潮濕的土壤。 結果后開始追肥,以氮肥尿素(N≥46%)和鉀肥硫酸鉀(K2O≥50%)為主,輪流交替施用,每20 天追施1 次,施肥量每次每畝5 kg。將肥料均勻撒施到陰畦內,立即澆水。土壤干旱時也可隨時灌水,小水勤灌即可。灌水時行間其他地方保持干燥,無需灌水浸泡,以防日光溫室內濕度過高,滋生病蟲。
4)溫濕度調控。 冷涼環(huán)境有助于人參果花芽分化和授粉受精, 干燥環(huán)境可抑制人參果病蟲害的發(fā)生蔓延,減少噴藥次數(shù),提高果品安全質量。人參果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30 ℃,濕度為40%~60%。 溫濕度調控主要通過室內外通風、灌溉等措施來實現(xiàn),在極端高溫和低溫天氣也可采取懸掛遮陽網、加熱等措施。
5)病蟲防治。日光溫室人參果病蟲較少。病害主要有灰霉病和褐斑病。灰霉病發(fā)病時,葉片和葉柄產生水漬狀病斑, 后干枯, 病斑表面產生灰色霉菌。 可噴施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1~2 次防治灰霉病。 褐斑病發(fā)生時,葉面形成多個針孔狀褐色斑點, 斑點隨病情加重不斷擴大,病斑間相互連接,整個葉片干枯脫落,嚴重時整株死亡。 可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1~2 次防治褐斑病。
蟲害主要有紅蜘蛛和蚜蟲。紅蜘蛛發(fā)生時,嫩梢頂端幼葉皺縮,生長停止,嚴重時嫩葉邊緣干枯死亡,生長點干枯,整株死亡。 可交替噴施1%阿維菌素乳油4 000 倍液或5%噻螨酮乳油2 000 倍液防治紅蜘蛛。 蚜蟲發(fā)生時,嫩葉卷曲皺縮,葉面、果面上分泌的蜜露形成煤污。 可交替噴施7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5 000 倍液或5%高氯·啶蟲脒乳油1 500 倍液防治蚜蟲。
注意,殺菌劑或殺蟲劑多次噴用時,間隔期7~10 天為宜, 噴藥時間最好在上午10:00 前或下午4:00 后。
6)松土除草。陰畦內有雜草的,可結合松土鏟除;行間有雜草的,可人工鏟除,也可覆蓋黑色地膜抑制生長。日光溫室空間狹小,空氣流動性差,不建議采取化學除草劑。
人參果邊成熟邊采收, 果皮呈金黃色時即可采收。 采收時用剪刀剪斷果柄,輕拿輕放,嚴禁生拉硬拽,拋扔果實,以免果面碰撞后皮下組織壞死, 商品價值降低。 采收后按果實大小分級,每個果實套泡沫網袋保護。 紙箱包裝的,每箱裝2.5~5 kg,紙箱堆放高度不超過4 層。 長距離運輸時,可用耐擠壓的塑料筐盛放,先在4 ℃條件下預冷5~10 小時再運輸。 室溫(20~25 ℃)條件下,人參果可存放5~10 天。如需長期貯藏,需在溫度4 ℃、濕度60%條件下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