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東
(溫州理工學院,浙江 溫州 325035)
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提出了推動文旅與數(shù)字經(jīng)濟的深度融合,促進文旅產(chǎn)業(yè)的智能化與網(wǎng)絡化[1]。2020年1月9日,中國通信標準化協(xié)會(CCSA)發(fā)布了《5G網(wǎng)絡下的云化虛擬現(xiàn)實平臺技術白皮書》,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支持將給虛擬旅游的發(fā)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推動虛擬旅游產(chǎn)業(yè)縱向深入發(fā)展。根據(jù)艾瑞咨詢統(tǒng)計,2021年中國已經(jīng)成為全球最大的VR市場,整個行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為虛擬旅游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
大羅山云霧茶又稱黃葉早茶,是我國珍貴的早生茶樹良種。該茶品因其葉色黃綠、發(fā)芽早而聞名。茶葉形狀為一芽一葉或者一芽二葉,初展在2月底,盛開在3月初。大羅山云霧茶原產(chǎn)浙江溫州大羅山,生長在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大羅山山高霧重,奇山圣水,鐘靈毓秀,常年吸引海內(nèi)外游客觀光駐足。大羅山云霧茶依托獨特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天地之靈氣,吸云霧之精華,形成與眾不同的氣質(zhì)與韻味。該茶品外形扁平挺直,茶湯鮮綠明亮,茶香清新雅致,茶味甘醇爽口,素有“浙南龍井茶”之稱,在甌越大地享有很高聲譽。
隨著機器翻譯和深度學習技術的發(fā)展,以茶旅為題材的山水旅游文本的翻譯速度與質(zhì)量得到一定的保障。但是由于以茶為特色的旅游文本帶有“呼喚型”功能,且文本帶有修飾“茶文化”的成語或諺語等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內(nèi)容。如果機器翻譯缺乏必要的譯后編輯,則會出現(xiàn)漏譯、誤譯甚至是錯譯的現(xiàn)象[2]。針對這一現(xiàn)象,本文從翻譯目的論出發(fā),以VR虛擬旅游大羅山云霧茶茶園的解說為實例,探討以“茶旅文化”為背景的旅游文本機器翻譯的譯后編輯。
翻譯目的論產(chǎn)生于20世紀70年代,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主要代表人物 Katharina Reise,Hans J.Vemeer,Christiane Nord等[2]。在1971年,Katharina Reiss發(fā)表了《翻譯批評—潛力與制約》,提出功能派理論思想的雛形。她運用翻譯批評來解構(gòu)原語和目的語文本,提出不同的文本類型決定翻譯方法(信息型文本、表達型文本和呼喚型文本)。
目的論第二階段代表人物是Hans Vermeer。他繼承和發(fā)揚了賴斯的翻譯理論,提出了以翻譯“目的論”(Skopostheorie)為主的基本概念。他提出,在翻譯過程中應遵循三個原則,即目的原則(skopos rule)、連貫原則(coherence rule)和忠實原則(fidelity rule)。(1)目的原則,指的是所有翻譯活動應該遵循的第一原則就是“目的原則”。(2)連貫原則,指的是譯文必須符合內(nèi)文連貫(intratextual coherence)的要求。(3)忠實原則,指譯文與原文文本之間的關系要忠實,“忠實原則”必須首先服從“目的原則”和“連貫原則”。
目的論的第三階段代表人物Mantari,她補充了翻譯目的論的研究,借鑒了交際和行為理論,提出翻譯行為理論[3]。目的論最新的代表人物是Christiane Nord。她研究并開發(fā)了紀實型翻譯和工具型翻譯,提出翻譯倫理道義原則“功能加忠誠”,極大地完善了翻譯目的論并彌補了它的不足[2]。
以茶文化為特色的旅游文本翻譯是一種傳播茶文化為主要目的交際活動,用目的論來指導翻譯有助于譯者充分考慮譯本讀者的茶文化背景和交際目的。經(jīng)過翻譯目的論的指導,翻譯出來的文本才可能吸引游客,讓其對茶旅融合的景點產(chǎn)生興趣,并實現(xiàn)茶文化的交際與傳播。
根據(jù)Reiss的文本分類,結(jié)合旅游翻譯的目的,以茶旅融合為特色的旅游文本主要包括兩項功能:一是傳遞茶文化信息;二是呼吁和誘導游客實現(xiàn)茶旅體驗。因此,以茶文化傳播為目的的旅游文本應是以“信息型文本”為主,“誘導型文本”為輔的綜合文本。在翻譯時,除了傳達茶旅景點的真實信息外,也要體現(xiàn)茶旅翻譯中的跨文化交際,“呼喚與誘導”海外游客來華賞茶品茶,實現(xiàn)傳播中華茶文化的目的。
旅游翻譯是一種跨語言、跨社會、跨時空和跨文化的交際行為。旅游翻譯中的解說員,面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進行解說或翻譯,就是一種實地的跨語言與文化的人際交流。旅游翻譯具有強烈的目的性,不管是旅游景點的介紹翻譯,還是導游的解說翻譯,都要符合旅游局的規(guī)定以及旅行社的期待。總體而言,茶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翻譯的目的有兩點:一是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來中國旅游,體味茶文化,了解茶產(chǎn)業(yè),促進旅游業(yè)與茶葉的雙軌發(fā)展;二是傳播中國茶文化,讓海外游客吸收中華傳統(tǒng)茶文化的精髓,擴大中國茶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
VR(Virtual Reality)技術是基于真實場景虛擬現(xiàn)實技術,有效融合了計算機仿真技術、傳感器技術、顯示技術等多種科學技術。VR全景通過計算機技術實現(xiàn)全方位互動式觀看真實場景的還原展示,具有超強的真實感、沉浸式交互體驗、表現(xiàn)形式豐富、互動性強等特點[4]。
溫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多措并舉,率先采用VR虛擬現(xiàn)實技術推出全景虛擬旅游項目。通過“虛擬游溫州”公眾平臺,將全市37個重點景區(qū),百余家景點和展館,以360°全景展覽的方式,為游客在家免費體驗提供服務。“虛擬游溫州”展示了溫州地區(qū)各類實地拍攝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其中大羅山景區(qū)尤具代表。大羅山是溫州的“母親山”,位于現(xiàn)溫州市區(qū)的東南部,由四景一水網(wǎng)構(gòu)成,它們分別是:仙巖景區(qū)、瑤溪景區(qū)、天柱寺景區(qū)、茶山景區(qū)和三垟水網(wǎng)[5],景區(qū)景點眾多,景區(qū)美不勝收。溫州市大羅山云霧茶茶園創(chuàng)辦于1991年,茶園面積503畝,座落于溫州市大羅山生態(tài)園區(qū),屬于股份制企業(yè)。依托無污染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利用先進的茶葉制作工藝,培育出純天然無公害綠色食品黃葉早茶。2017年,通過權(quán)威機構(gòu)檢測,硒含量3.06mg/kg,黃葉早茶被確認為優(yōu)質(zhì)富硒茶,具有降脂減肥、防止心腦血管疾病、提高人體免疫力、延緩衰老等多種獨特作用,成為名副其實的保健茶產(chǎn)品。
機器翻譯(Machine Translation)是指使用計算機,實現(xiàn)從一種自然語言文本到另一種自然語言文本的轉(zhuǎn)換。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計算機配備了先進的程序與算法,大大提升了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在線翻譯技術。近年來機器翻譯研究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2016年以來,在文本翻譯領域,諸如有道翻譯、金山翻譯、百度翻譯等著名翻譯軟件使用基于句法的統(tǒng)計機器翻譯方法,即以源語句法樹為翻譯模型,建構(gòu)目標語的對應句法樹。這種翻譯通常是以短語為基本單位的,通過查找語料庫中已知的短語,采用“分析—匹配”的方法,先對源語文本的句子進行句法分析,并利用啟發(fā)式過程對兩種語言的每一對短語進行對齊,從而得到短語對齊的雙語系統(tǒng)。例如,“這些游客對這次茶文化旅行是滿足的?!边@個漢語句子可以用圖一的句法樹分析如下,其中S表示句子,P表示介詞,D表示限定詞,VP表示動詞詞組,V表示動詞,NP表示名詞詞組,N表示名詞,AP表示形容詞短語,A表示形容詞,PP表示介詞短語。
基于機器翻譯的翻譯軟件,通過深度學習算法進行對齊,檢索語料庫,并根據(jù)句法自行修訂調(diào)序,通過移動譯文句子中的短語來進行編輯和翻譯,創(chuàng)造出新的句法樹,如下圖:
隨著計算機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技術的發(fā)展和各類語料庫的不斷完善,機器翻譯被廣泛應用在大量旅游文本的翻譯上。但是由于以“茶文化”旅游文本的翻譯有其文本特殊性和目的性,作為一種機械的二度摹仿活動的機器翻譯,其翻譯文本在“茶文化”背景的詞匯選擇、句法結(jié)構(gòu)和審美需求等方面還達不到海外游客的期待標準。因此,在機器翻譯的基礎上進行人工譯后編輯,可以實現(xiàn)提高翻譯效率和保證譯文質(zhì)量之間的平衡。
筆者比較了市面上主流的機器翻譯軟件,發(fā)現(xiàn)谷歌翻譯在英譯漢方面表現(xiàn)卓越;而漢譯英翻譯軟件百度翻譯,相比較于有道翻譯和金山翻譯,翻譯質(zhì)量更加穩(wěn)定。進入“VR虛擬游溫州”平臺,景點會顯示具有代表性景點圖片并播放中文解說。打開百度翻譯APP,通過內(nèi)置的“對話”功能能錄音平臺的中文解說音頻,并同步導出英文。譯后編輯實例分析就是基于導出的景點英文解說所開展。如:
VR平臺原文:龍脊,位于大羅山的中軸線,是整個大羅山景區(qū)的中心。它由23塊大小各異,形狀如一的巖石組成。
百度翻譯:Dragon Ridge,located at the central axis of Daluo Mountain,is the center of the whole Daluo Mountain Scenic Area.It consists of 23 rocks of different sizes and shapes.
譯后編輯分析:“百度翻譯”譯文整體尚可,幾乎沒有語法錯誤。譯后編輯唯一修改的部分是“中心”一詞,“百度翻譯”按照直譯原則翻譯成“center”,但是從翻譯目的論出發(fā),考慮旅游翻譯的“呼吁功能”,運用改譯策略,翻譯成“main attraction”,進一步吸引海內(nèi)外游客駐足和欣賞景點。
“虛擬游溫州”展示了實地拍攝的大羅山景觀,但是缺乏與本地茶產(chǎn)業(yè)結(jié)合,缺失茶園雙語解說成為虛擬旅游平臺的一大遺憾。因此,筆者建議在大羅山景區(qū)解說部分,增加對大羅山云霧茶的茶文化介紹,拓寬大羅山茶旅路線,進一步吸引海外游客觀光大羅山,賞茶品茶。根據(jù)當?shù)毓倬W(wǎng)甌海新聞網(wǎng)報道,可選編大羅山云霧茶歷史作為VR平臺原文。
VR平臺增添建議:大羅山云霧茶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相傳東晉永和年間,溫州就開始種植茶葉。到了唐、宋年間,溫州各地普遍種植茶樹。明、清兩代,溫州茶葉被選為朝廷貢品。上世紀80年代,出現(xiàn)“溫州早茶”品牌,大羅山黃葉早茶成為品牌核心。1129年,南宋高宗皇帝流落溫州,登山賞景,品茗舞墨,參禪悟道,溫州茶葉成為他落魄生涯中難得的慰藉。1921年,一代高僧弘一大師,因緣來到溫州,常住大羅山麓的寶嚴寺,與溫州茶葉結(jié)下不解之緣。
百度翻譯:Daluo Mountain Yunwu Tea has a long history and profound connotation.It is said that tea was planted in Wenzhou during the Yonghe period of the Eastern Jin Dynasty.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tea trees were widely planted in Wenzhou.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Wenzhou tea was chosen as a tribute to the imperial court.In the 1980s,the "Wenzhou Morning Tea" brand appeared,and Daluoshan Yellow Leaf Morning Tea became the core of the brand.In 1129,Emperor Gaozong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exiled to Wenzhou,where he climbed mountains to enjoy the scenery,drank tea and danced ink,and meditated in Zen.Wenzhou tea became a rare consolation in his down and out life.In 1921,Master Hongyi,a generation of eminent monks,came to Wenzhou by reason of fate and stayed in Baoyan Temple at the foot of Daluo Mountain,forming an indissoluble bond with Wenzhou tea.
譯后編輯分析:“百度翻譯”的譯文從整體上可以接受,但是涉及到茶文化的成語及其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表達就會出現(xiàn)錯譯的情況。比如“品茗舞墨,參禪悟道”這兩個與茶文化息息相關的成語,“百度翻譯”只是從字面意思進行了錯譯,根本無法體現(xiàn)茶文化的一種交際行為?!捌奋枘?,參禪悟道”建議翻譯成“taste tea and practise calligraphy with Zen enlightenment”。除此以外,“落魄生涯”用“down and out life”來表示也非常牽強,建議可以修改為“miserable life”;“一代大師”也建議刪除“a generation of”,用“an eminent monk”來表達則更為恰當。
以“百度翻譯”為代表的機器翻譯,可以在極短的時間翻譯以茶為主題的旅游介紹類文本,縮短了翻譯成本。然而,根據(jù)目的論,翻譯行為是由翻譯目的決定的。以茶為主題的旅游文本翻譯不僅要體現(xiàn)茶文化的“信息傳遞”功能,還需要借助翻譯“呼喚”海外游客對茶旅融合的中國茶文化產(chǎn)生共鳴,激發(fā)以賞茶品茶為動機的旅游熱情。由于機器翻譯的局限性,無法達到這一目的。本文以VR虛擬旅游大羅山云霧茶茶園的解說為實例,運用“百度翻譯”對茶旅解說詞進行英譯嘗試,結(jié)論表明機器翻譯可以處理一般通俗的茶類旅游文本,但是涉及復雜的帶有茶文化的句子表達,機器翻譯無法準確完成翻譯,需要譯者進行譯后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