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祥菊
讀書寫字之余,電腦桌旁的那部掌式收音機成了我的最好陪伴。為緩解視疲勞,我常仰靠在椅背上,閉目聽一段新聞,或一集評書。在悄然滑過的溫馨時光中,我總會情不自禁地憶起兒時的聽書歲月。
上世紀七十年代,電視還未在農(nóng)村出現(xiàn),家家戶戶只能借助一臺小小的半導體收音機來豐富人們的業(yè)余生活。那時,我家曾有過一臺老式的調(diào)頻收音機,漢語詞典大小,我們習慣叫它“方匣子”。收音機除了用來收聽天氣預報和新聞聯(lián)播之外,最主要的功能是供我們?nèi)衣犜u書。夜幕剛一降臨,各地方臺的評書欄目也就開始了,我便和弟弟準時收好課本,靜靜坐到收音機旁去聽書。我們熟知的說書藝人很多,耳熟能詳?shù)挠性煶伞⑻m芳、田連元等,他們播講的《三國演義》《岳飛傳》和《楊家將》均是我們的最愛。許多時候,一個頻道的評書聽完了,我和弟弟意猶未盡,便快速將收音機調(diào)到另一個波段上去。通常是里面播什么,我們就聽什么,從不計較內(nèi)容是否接得上,只要有書聽心里就舒坦。
聽書過程中最擔心的是收音機突然發(fā)生故障。記得有一次,我和弟弟正聚在桌前聽《封神演義》,當播到“姜子牙下山歷練,被申公豹重傷”一段時收音機突然卡了殼,弟弟急得抓耳撓腮。性急的我忙將收音機關(guān)閉重啟,反復幾次仍不見好,便生氣地朝機蓋處連拍數(shù)下,收音機居然發(fā)了聲。憑借此法,我們終于大氣不出地將整段故事聽完。
收音機真正壞掉的時候也是有的。為不延誤連續(xù)的聽書活動,我和“摳門兒”的弟弟總會輪番拿出積攢的零花錢,央求父親托人買部新的收音機回來。家里“斷書”的日子,我和弟弟也不閑著,常常跑到村東王五爺家的屋檐下去“偷聽”。王五爺耳背,他家收音機的音量總是調(diào)到最大擋,隔著墻壁也能聽真切。我們的“偷聽”行為被發(fā)現(xiàn)也不要緊,善良的王五爺總會笑瞇瞇地把我們領(lǐng)進屋,順便用好吃的地瓜干和燒土豆招待我們。
對于我和弟弟來說,最不愿聽到每集評書后的“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集分解”的結(jié)束語,那充滿懸念的十二個字,常常會讓我和弟弟陷入無盡的遐想。睡不著覺的時候,我倆會趴在被窩里嘰嘰喳喳地玩著續(xù)編故事的游戲,并以“打賭”的形式等待第二天晚上的評書小段去驗證。如今想來,正是年少時期那種“切中要害”的美麗遐想和“風馬牛不相及”的故事續(xù)編,誘發(fā)了我最初的文學夢想。
在曼妙的“聽書”時光中,我和弟弟悄然長大。后來電視機如雨后春筍般步入千家萬戶,收音機開始被閑置在角落。及至現(xiàn)在,隨著電腦、手機等高科技產(chǎn)品的普及,更為人們擴大視聽提供了廣闊平臺。于是,收音機這種傳統(tǒng)的聽書模式,漸漸被高速快捷的各種媒體所取代。我是個戀舊的人,在時序的更迭中,我的“聽書”習慣始終未改,且一直樂此不疲。
感謝那臺小小的收音機,是它于方寸之間,開啟了一個孩子認知世界的大門。受著它的引領(lǐng),我通過勤勉自立的方式,一步步走出了閉塞的小山村,既而有勇氣邁向廣闊的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