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 ? ?要]?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偉大的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其物質形態(tài)、制度形態(tài)以及精神形態(tài)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優(yōu)秀特質。加強大學生使命教育是推進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題中之義。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要深刻剖釋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的內涵,探索紅色文化引領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的內在邏輯,通過突出理論知識教育、注重紅色文化濡染、優(yōu)化使命教育方式、創(chuàng)新使命踐行教育等方式推進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
[關? ? 鍵? ?詞]? 紅色文化;使命教育;內在邏輯;培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 G711?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3)36-0018-04
中共中央宣傳部和教育部共同印發(fā)的《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大學階段的課程目標重在增強大學生的使命擔當,培養(yǎng)其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鮮明指出文化育人長效機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中的重要性。紅色文化是精神內涵豐富、價值意蘊深厚、特色鮮明突出的重要文化資源,與當代大學生的使命教育之間具有深刻的聯(lián)系。因此,深刻剖析紅色文化引領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的內在邏輯,深入探究其培育路徑,對引導幼師高專大學生立志做“大先生”,投身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爭做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
一、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內涵的四維剖釋
(一)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的主要內容
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是中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為國家和社會輸送優(yōu)質學前師資的重要任務,幼師高專大學生責任重大,使命在肩。針對幼師高專大學生的使命教育內容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牢記投身幼兒教育和學科發(fā)展的赤誠初心。幼師高專大學生應將對這一職業(yè)的初步選擇內化為投身幼兒教育事業(yè)的赤誠初心,外化為教育報國、教育強國的時代擔當。二是堅守用心、用情、用愛育人的道德情操。幼師高專大學生應堅持底線思維,堅定恪守幼兒教師職業(yè)道德,堅持用心、用情、用愛呵護幼兒的成長。三是錘煉科學育人的本領。幼師高專大學生應秉持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錘煉幼兒教育的相關技能,以出類拔萃的能力和素質肩負起育人使命。四是厚植終身從事幼教事業(yè)的情懷。幼師高專大學生應將幼兒教育和推動學科發(fā)展作為自己畢生的事業(yè),形成熱愛幼兒教育和成就幼教事業(yè)的良性互動,厚植自身終身從教的情懷。
(二)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幼師高專的主要辦學目標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具有使命擔當精神的全面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幼教人才,培養(yǎng)能擔當教育強國使命的時代新人。具體來說有以下培養(yǎng)目標:一是豐盈幼師高專大學生的幼教使命認知,做有崇高理想信念的幼兒教師,為其踐行幼教使命提供理論遵循和知識導引。二是內化幼師高專大學生的幼教使命情感,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幼兒教師。幼師高專大學生應以自身幼教使命認知為基礎,將認知內化為擔負幼教使命的強烈情感,以使命情感驅動幼教使命的踐行。三是提升幼師高專大學生的幼教使命踐行能力,做有扎實學識的幼兒教師。幼師高專大學生應對標幼兒教育的育人目標,以扎實的學識助力幼教使命的踐行。四是弘揚幼師高專大學生的幼教使命精神,做有仁愛之心的幼兒教師。幼師高專使命教育應將外化的使命踐行升華為一種精神特質,從而深遠影響其堅持仁愛育人的教育理念。
(三)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的內在要求
教育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的身心特點,才能達到相應的育人目標。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有其特殊的教育對象、教育內容和培養(yǎng)目標。要開展幼師高專大學生的使命教育,需明晰其內在要求,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現(xiàn)有的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內容為基礎,不斷豐富其內容構成、價值延展。二是對標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做到目標明確、方向正確、措施精確。三是探析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中教育對象思想行為的特殊性,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因事而化。四是明晰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面臨的各種思潮,做到堅持斗爭精神,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引導、及時化解。[1]五是創(chuàng)新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的形式,做到時時有使命教育元素、事事有使命教育內容、人人有使命教育意識。
(四)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的核心價值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處于改革創(chuàng)新的重要階段,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回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切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理論價值方面:一是有利于豐富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理論的建構。幼師高專大學生兼有師范教育和職業(yè)教育的群體特殊性,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使命教育能夠推動大學生使命教育理論的更新,豐富其理論內涵。二是有利于推動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模式的形成。目前全國幼師高專院校發(fā)展迅速,學生個性特點鮮明,對幼師高專大學生進行使命教育有利于形成特色突出、具有可推廣性的使命教育模式;現(xiàn)實意義方面:一是有利于增進幼師高專大學生的幼教使命認知。二是有利于豐富幼師高專大學生的幼教使命情感。三是有利于堅定幼師高專大學生的幼教使命意志。四是有利于提升幼師高專大學生的幼教使命踐行能力。[2]
二、紅色文化與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的內在聯(lián)系
紅色文化之所以能引領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其主要原因是紅色文化和大學生使命教育存在多重維度的內在聯(lián)系。具體來說,兩者在理論淵源、價值追求和實踐向度上存在高度契合性。
(一)在理論淵源上相契合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紅色文化產生的重要理論來源,其物態(tài)文化、制度文化、精神形態(tài)都是在中國革命實踐進程中逐步積淀形成的,都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文化樣態(tài)遺存。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青年使命教育的理論基礎。馬克思早在中學時期就寫成《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一文,馬克思認為人類的幸福和人自身的完善是青年選擇職業(yè)的重要指針。[3]馬克思主義理論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亦是青年使命教育的基本原則。中國共產黨建黨之初就重視青年的歷史使命教育,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中,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青年教育理論。新時代,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回應時代關切、人民所需,更加堅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指導。紅色文化的理論淵源與新時代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的理論基礎高度契合。
(二)在價值追求上相契合
紅色文化產生于革命戰(zhàn)爭年代,沉淀了革命先輩實現(xiàn)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革命理想,飽含著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解放、為窮苦大眾謀利益的初心使命,是對中華民族深厚的情感和中國人民無限的關愛。作為一種蘊含崇高精神的文化遺存,紅色文化具有巨大的價值塑造力,不僅塑造了革命先輩在風雨飄搖的時代洪流中救國救民的價值追求,還是新時代重塑幼師高專大學生價值觀的有力抓手。紅色文化幫助其正確認識其個人價值、社會價值和時代價值三者的統(tǒng)一,使其在政治道路上獲得引領、精神上得到激勵、道德上受到熏陶,提高自身的使命意識、堅定自己的使命意志。幼師高專大學生的使命擔當精神在這種紅色文化的價值傳承中得到發(fā)展和鞏固。紅色文化的價值追求恰到好處地映射了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的價值目標。
(三)在實踐向度上相契合
紅色文化是在偉大的革命實踐中形成和發(fā)展的,紅色文化的生成機理反映出紅色文化的實踐偉力和行動導向力。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目的,中國共產黨主張在實踐中運用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文化。紅色文化不僅積淀了革命實踐中的優(yōu)秀文化因素、升華了優(yōu)秀的革命精神特質,還引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思考中國社會的未來發(fā)展。紅色文化具有強大的行動導向力,不僅引領著革命先輩取得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的偉大勝利,還是新時代強化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擔當意識的重要支柱,引導其擔負起教育強國的時代使命,推動其擔當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新時代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目標明確、行動自覺,折射出紅色文化指導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的實踐偉力。
三、紅色文化引領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的必然要求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偉大的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以其物質形態(tài)、制度形態(tài)以及精神形態(tài)而廣泛存在,提供了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的資源和方向。目前,湖南省共有10所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選擇其中1所,對其教師和學生進行調研,主要調研結果如下。
(一)紅色文化引領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是教師對運用紅色文化進行使命教育的必要性認識與其運用紅色文化進行使命教育的頻率較低的情況共存。調查顯示,68%的教師認為運用紅色文化對大學生進行使命教育非常有必要,然而有54%的教師只是偶爾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運用紅色文化相關素材進行大學生使命教育。教師對紅色文化育人重要性的主觀認識和其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運用紅色文化育人的低頻率情況共存。
二是學生對紅色文化提升自身使命感作用的認同感與其對紅色文化了解不足的情況并存。調查顯示,75%的學生認為發(fā)揚紅色文化與自身使命感提升的關系非常大,然而卻只有大概6%的學生表示對紅色文化、湖湘紅色文化或紅色校史非常了解。學生一方面表達了對紅色文化提升自身使命感作用的認同,另一方面又顯示出自身紅色文化知識欠缺的實際情況。
三是學生認為自身使命感較強的認知定性與相當部分學生不愿意服務國家需要的實際行為之間的矛盾。調查顯示,22%的學生認為當前大學生使命感很強,能主動承擔責任,但是談到“如果祖國需要您去服務鄉(xiāng)村,您會如何選擇?”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表示對服務鄉(xiāng)村有顧慮。學生自身認知和實際行動之間存在矛盾。
(二)紅色文化引領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問題的原因分析
紅色文化引領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涉及教師和大學生雙教育主體,也隱含在大學生使命教育的教育環(huán)境中,同時也牽涉大學生使命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紅色文化的整理推廣。
一是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師資隊伍不完善,紅色文化素養(yǎng)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主體調查的幼師高專為近年由中職學校合并升格而設立,思政教育師資主體為原中職學校師資??傮w上,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師資配備還存在學歷結構、年齡結構、高專思政能力結構等方面的不平衡,這直接影響了紅色文化引領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的整體效果。
二是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宣傳不充分,文化氛圍不夠濃厚。近期設立的幼師高專還處于由中職到高專的制度性轉型階段,學校整體的文化建設工程和思政工作模式還處于探索期,這直接反映在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在綜合運用紅色文化的頻率和力度上。
三是紅色文化資源挖掘不充分,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載體缺失,形式單一。紅色文化體系龐大、內容豐富,幼師高專還未對適合本校大學生使命教育的紅色文化內容進行充分的梳理、選擇和解讀,這直接影響了教師運用紅色文化于大學生使命教育的行動中,也影響了學生運用符合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特點的、可運用性強的紅色文化內容體系進行自我教育的行為。
四是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踐行教育不充分,使命踐行意愿不強。目前,幼師高專使命教育側重于理論教育,基于文化活動、實踐教學、網(wǎng)絡思政、學術講座等方式的使命踐行教育不充分,直接影響了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意識和使命踐行意愿。
四、紅色文化引領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的關鍵路徑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突出理論知識教育
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主體,要推動紅色文化引領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產生育人實效,思想政治師資隊伍建設是重要一環(huán)。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幼師高專思政工作者的能力和素養(yǎng),為紅色文化的開發(fā)和運用以及幼師高專大學生各類形式的使命教育的落地提供前提條件。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能夠推動其產生使命踐行的第一步即是教師需幫助其突破理論知識不足的束縛,提升其思想認識水平。其關鍵點有以下兩點:一是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內容方面的理論知識。目前大學生使命教育的研究和實踐均沒有側重于幼師高專這一群體,幼師高專大學生對自身使命的認識并不清晰、理解不透徹,教師在對其進行使命教育的過程中明晰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擔當?shù)木唧w內容對提升使命教育育人效果具有重要意義。二是紅色文化知識體系的構建。幼師高專思政教師應全方位挖掘、整理和解讀相關的紅色文化資源,逐步形成符合幼師高專大學生特點的、可運用性強的、數(shù)字資源化的紅色文化知識體系,將“注重紅色文化開發(fā)與保護,打造紅色文化資源數(shù)據(jù)庫”[4]作為紅色文化引領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的先手棋。
(二)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注重紅色文化濡染
高校是大學生使命教育的主陣地,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是增強育人實效的催化劑。幼師高專需更新校園文化建設理念,將紅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以紅色文化為育人載體,實現(xiàn)校園文化建設和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雙重推進的效果。一方面,校園文化建設要注重典型的物態(tài)紅色文化創(chuàng)設。一是挖掘本校紅色校史,建設紅色校史館,珍藏紅色校史文物。二是創(chuàng)設紅色標志性建筑或文化景觀。三是以與本校相關的紅色事跡、紅色人物命名校園建筑和道路。四是進行學生教學和生活場所的紅色人物事跡展覽。另一方面,校園文化建設要提煉和宣傳具有代表性的紅色精神。一是提煉符合學校歷史發(fā)展情況的紅色精神,以紅色精神催生學生對學校紅色校史文化豐盈的自豪感。二是創(chuàng)新形式宣傳紅色精神,如開展學術講座、舉辦歷史劇目展演活動、走訪紅色校友后代、舉行學生紅色社團活動等。
幼師高專優(yōu)化紅色文化育人環(huán)境,能夠聯(lián)動起紅色文化的精神特質和大學生使命教育目標,使學生在紅色文化中受到情感浸潤,從而產生對自身使命擔當?shù)那楦汹呁颓楦姓J同,進而在學習和生活中踐行自身使命。
(三)加強思政課程建設,優(yōu)化使命教育方式
課堂是紅色文化引領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的主要陣地,課程是紅色文化引領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的主要載體。思政課堂是傳承紅色文化、培育幼師高專大學生初心使命的主渠道。要最大限度發(fā)揮紅色文化在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中的作用,有意識地將系統(tǒng)整理后的紅色文化有機融入思政課程是十分必要的。推動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程,必須明確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和內在要求。一是要在把握教材本質要求的基礎上,將紅色文化和使命教育納入思政課程的文本重構中,既要遵循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素材的真實性,又要注重其教育素材的生動性。二是要創(chuàng)新思政課程教學方法,優(yōu)化使命教育方式。當前,數(shù)字教育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不可逆轉的趨勢,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再適應時代的要求和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在進行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時應多方位利用信息化教學方式,將紅色文化具象化、具體化,激發(fā)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和課程的實效性。[5]
(四)打造實踐教育平臺,創(chuàng)新使命踐行教育
實踐教育平臺是思政課堂教學的延展,是推動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的重要路徑,是紅色文化引領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幼師高專要打造特色實踐教育平臺,創(chuàng)新使命踐行教育。一是建立校內實踐教學基地。根據(jù)學校日常工作開展的需求,建立學工部門和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協(xié)同育人模式,依托勤工助學崗位體系,弘揚革命先輩的奮斗精神,進行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踐行教育。二是建立校內紅色文化實踐教學基地,依托紅色校史館、紅色人物事跡館等教學基地建設,引導學生真情實境地感受紅色文化中蘊含的精神力量和新時代幼師高專大學生的初心使命,引領其做到知行合一。三是聯(lián)系校外紅色文化實踐教學基地,建立合作關系,結合校內師生黨團活動、志愿服務活動、基地義務講解活動等,抓好紅色文化和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的連接點。
思政課程在大學階段的課程目標重在增強大學生的使命擔當,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具有自身獨有的使命內容、培養(yǎng)目標、內在要求和核心價值。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實踐中積淀的重要文化資源,與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在理論淵源、價值追求和實踐向度上高度契合。然而紅色文化引領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仍面臨多重問題,原因較為復雜。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突出理論知識教育;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注重紅色文化濡染;加強思政課程建設,優(yōu)化使命教育方式;打造實踐教育平臺,創(chuàng)新使命踐行教育是要推動紅色文化引領幼師高專大學生使命教育見實效的關鍵路徑。系統(tǒng)分析紅色文化引領幼師高專大學校使命教育的內在邏輯和實踐路徑對今后推進這一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馮德軍,劉明達.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意識培育[J].學理論,2023(4):78-80.
[2][5]蘇亞.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使命教育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22.
[3]張園園.新時代大學生使命精神培育研究[D].太原:中北大學,2021.
[4]韓雪青.貴州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D].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2023.
◎編輯 馬燕萍
①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2022年度一般項目“紅色文化引領師范院校大學生使命教育研究”(項目編號:22C1481);2023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項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紅色校史涵育大學生理想信念常態(tài)化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3A80)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奉旭晴(1990—),女,漢族,湖南新化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文化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