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陽
小區(qū)門前有一條似河非河的“干濕河”。
像城市里大部分的河道一樣,在河道硬化處理后,上游和中游往往會設置蓄水區(qū)來滿足城市景觀的需要,下游末端如同一只斷翅的蝴蝶,失去了生命的氣息,常年處于干涸的狀態(tài)。小區(qū)門口的這條河,就是這樣成了沒有上游水供給的河道,所以我給它取了個名字—干濕河。這樣的河道,不具備生物生長的環(huán)境,自然也就看不到水鳥。直到有一天,我在這里意外地看到了白面鷺。
干濕河位于膠州灣入海口處,每當漲潮的時候,海水會倒灌進來,海水蓄滿河道;退潮的時候,海水返回大海,河道重新裸露出原有的樣子。
遇到白天漲潮時,我會沿著河道兩岸的綠化帶散步。明媚的陽光宛如金色的絲帶,灑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微風吹過,陽光混合著淡淡海風的味道,讓人心曠神怡。
河岸兩邊的步行道和橫跨河道的橋上會遇到一些釣魚和捕魚的人,他們有的坐在馬扎上,聚精會神地盯著魚竿的浮標,期待著魚兒上鉤;有的則拿著漁網(wǎng),以很優(yōu)美的姿勢,將漁網(wǎng)撒向水面。每一次的拋網(wǎng),都像是在表演一場優(yōu)雅的舞蹈。此時此刻,人們在這里找到了與大自然的親近、和諧。每一個細節(jié)都充滿了生活的色彩與自然的美感。
當漲潮結(jié)束,水面慢慢地平緩下來,像個疲憊的孩子,安靜地沉睡在陽光下。水也漸漸變得清澈了。在岸邊,你可以看到那些活潑可愛的小魚在水里游來游去,它們在水中快樂地嬉戲,時而聚成一團,時而四散游去。
當潮水退去時,它也是緩緩地,一點一點地退去,仿佛大海母親輕輕地把她的孩子攬入懷抱。幾經(jīng)這樣的潮漲潮落,河道上便產(chǎn)生了溝壑狀的淤泥,而這些溝壑間又形成了一個個小水洼。在這些小水洼里,你可以看到一些在退潮時貪玩沒能回歸大海的小魚。也會有捕魚人,穿著膠皮制成的背帶褲,在淤泥間,尋找蛤蜊、小海螺、小螃蟹等。
金秋時節(jié),灰白斑駁的河道,灰黑的淤泥溝壑,銀光閃閃的小水洼,在這些不經(jīng)意間的畫面中,會見到幾只水鳥。遠遠望去,亭亭玉立的身子站在那里,很是漂亮。它們就是白面鷺。
白面鷺是南部沿海一帶常見的水鳥,在我的印象里,前幾年似乎沒有見過它們。如今它們出現(xiàn)在這片小水域,也就是河道改造完成以后近一兩年的事情。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好了,它們也選擇了在這附近繁衍生息。
白面鷺從頭頂,到肚子,布滿了雪白雪白的羽毛,仿佛被雪精雕細琢而成。在陽光的洗禮下,那羽毛更顯得圣潔無比,散發(fā)著一種神圣的光芒。它的長腿纖細而有力,時而雙腳站在淤泥中,猶如一位優(yōu)雅的舞者,在舞臺上展示著它的風采;時而金雞獨立,挺立在河灘上,顯得那么悠然自得。它的長嘴又黑又尖,如同一把精致的劍,伴隨著腦袋的轉(zhuǎn)動,一會兒沖向天空,仿佛在仰望那無盡的藍天,一會兒又看向淤泥和小水洼,目光如炬,尋找著屬于它的獵物。突然,白面鷺抓住了機會,一口叼起一條小魚,仰頭將其填進肚子。飽餐一頓后,它邁著長長的腿,在淤泥中漫步,那份從容與優(yōu)雅宛如一位紳士。走累了,白面鷺便縮縮脖子,動動翅膀,然后驀地展開潔白的雙翅,飛向低空。在河道的上空,盤旋、滑翔,舒展它如詩如畫的身姿,讓人看得入迷。
漸漸地,我也養(yǎng)成了來河道看白面鷺的習慣。每次走過河道時,我都會特意看望它們在不在這里。
白面鷺的美,猶如一朵靜靜盛開的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它們不像淤泥那樣污濁,也不像浮萍那樣飄搖。它們傲立在那里,靜靜地綻放著獨屬于它們的美麗。這種美,是靜謐的,是純凈的,是讓人遠觀而不敢褻玩的。我站在岸邊,深深地被這種美所打動。這不僅是一種自然的美,更是一種品格的美。我想,正是這種美,讓我一次又一次來到這里,一次又一次被它們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