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朝鑄是外交部翻譯圈的標桿和榜樣。”曾擔任外交部翻譯室主任、出任過中國駐新西蘭和比利時大使的張援遠如此評價道。
“第一英文速記員”
? 1952年,在位于朝鮮開城的志愿軍司令部秘書處,外交部辦公廳交際處科員楊冠群第一次見到了冀朝鑄。
? 冀朝鑄,9歲就隨全家赴美,在美國讀完了小學和中學,考入哈佛大學化學系。受父親和大哥的影響,他從小就認為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上大學后加入了美國共產黨,并決定不加入美國籍,保留中國籍。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不愿再留在“敵人的國度”里,決定回國,插班進入清華大學化學系三年級繼續(xù)學業(yè)。1952年4月畢業(yè)前夕,他參加志愿軍的申請被批準,隨即趕赴朝鮮開城,進入志愿軍代表團談判組工作。
? 他們住在當?shù)刎毧噢r民的草房里,冀朝鑄和楊冠群是室友。冀朝鑄給這里取了個名字叫“跳蚤動物園”,把大蚊子叫做“B52轟炸機”。他被咬得渾身是包,就把長筒襪套在胳膊上睡覺,楊冠群笑稱這是冀朝鑄的“發(fā)明”。冀朝鑄甚至把跳蚤帶到了談判桌上,大家給他起了外號就叫“跳蚤”。
? 那時,年輕的冀朝鑄和楊冠群形影不離,成了莫逆之交。兩人經常在警報響時一起跑向防空洞。冀朝鑄稱楊冠群是自己的“牧師”,喜歡與他分享心事,交流對時局的看法。
? 冀朝鑄的中文不好,既不能筆譯,也不能口譯。剛到時,他的主要任務是把中方代表團的書面發(fā)言稿的英文翻譯稿打出來。這些講話稿要在談判桌上宣讀并交換,所以打字必須非常整潔。
? 楊冠群告訴記者,談判期間,雙方代表少有和諧時刻, 從不打招呼,也不握手致意,入座即發(fā)言,激烈時甚至破口大罵?,F(xiàn)場發(fā)言要一字不漏地記錄下來,這樣下次會議時就可以用同樣的方式罵回去。美方有好幾個專職速記員,中方卻只有新華社記者段連城會英文速記,因此,代表團指派冀朝鑄、楊冠群、過家鼎和邱應覺四個年輕人學美國速記法。他們托人從北京的舊書攤上買到一本解放前的教速記的英文書籍,無師自通,冀朝鑄可以每分鐘速記165個單詞,足以跟上美方在談判桌上罵人的速度,有同事把冀朝鑄稱作“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英文速記員”。
?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正式簽訂,中、朝、英文一式三份。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保存的兩份英文停戰(zhàn)協(xié)定由冀朝鑄負責打字。因為雙方直到最后一分鐘還在為文字措詞爭論,協(xié)定草案每改動一個字,他就要重打一遍,三天三夜幾乎不眠不休。他因此又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英文打字員”的美稱。
? 朝鮮戰(zhàn)爭結束后,冀朝鑄被授予三等功?;鼐┖?,時任山西省政協(xié)副主席的父親冀貢泉和母親張?zhí)杖惶氐貜奶s赴北京,擔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秘書長的大哥冀朝鼎也在北京,一家人特地到照相館拍了一張合影以作紀念。
? 1954年春天,冀朝鑄進入外交部辦公廳秘書速記組。1954年4月,周恩來率180人組成的代表團去參加日內瓦會議。冀朝鑄、楊冠群、邱應覺三人組成英文速記組,負責會議記錄,被稱為“三劍客”,需要記錄十幾個國家的代表連續(xù)不斷的發(fā)言。
“周恩來譯員”
? 日內瓦會議結束后,冀朝鑄被安排在外交部辦公廳翻譯處工作。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遞交入黨申請書。
? 1955年,隨著他的中文水平不斷提高,外交部禮賓司開始安排他做翻譯。最初,他只為外國代表團的下級工作人員做翻譯和導游。1956年,周恩來的英文翻譯浦壽昌已年過40歲,冀朝鑄被外交部選為接班人。同年,他被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
? 這年9月,周恩來在北京飯店為尼泊爾首相阿查利亞舉行國宴。冀朝鑄本來坐第50桌,突然被安排到首桌為周恩來和阿查利亞做翻譯,這是他首次以“周恩來譯員”的身份露面。
? 不過,這次他出了個大洋相。致歡迎詞時,周恩來即興脫稿增加了一大段內容,而他仍按原稿譯出,被周恩來聽出,把他退回了第50桌。他羞愧難當,好在以后仍然繼續(xù)安排他為周恩來翻譯。做翻譯初期,周恩來在重要活動中會讓他和浦壽昌輪流翻譯,一人翻譯,另一人旁聽糾錯。約一年后,浦壽昌完全退出。
? 為了提高中文水平,冀朝鑄經常向同事請教報紙上文章的發(fā)音,他用英文注音,晚上背熟。周恩來常說他是個“洋娃娃”,要他好好學習中文和中國歷史,先讀《三國演義》《西游記》和《紅樓夢》,再通讀《資治通鑒》,說這樣在為毛澤東做翻譯時可以譯得更準確。
? 1960年代中期,冀朝鑄度過了作為翻譯最忙碌的三年。其中最讓他難忘的,是1963年12月至1964年3月跟隨周恩來和陳毅出訪亞非歐14國。冀朝鑄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他們訪問的國家都處于貧困的深淵。周恩來很認可冀朝鑄的工作,曾說:“這次訪問如果沒有齊宗華(法文翻譯)和冀朝鑄二人當翻譯,就很困難。”
? 周恩來對冀朝鑄的生活也很關心。得知他結婚6年沒有孩子,就安慰他說自己也沒有孩子,所以應該互相敬酒,祝賀大家為減少中國人口增長作出貢獻。周恩來還請自己的主治醫(yī)生吳階平為冀朝鑄作治療,不到一年他的夫人就懷孕了。周恩來在訪問巴基斯坦時聽到消息,建議用“巴基斯坦”為孩子取名,冀朝鑄就給兒子取名為“冀小坦”。
? 那時,周恩來一再強調翻譯不該終身做翻譯,40歲后就應轉做外交工作,會經常讓冀朝鑄旁聽會見外賓前后的討論會,以逐漸熟悉中國的外交政策。
? 1969年10月,可以說是冀朝鑄職業(yè)生涯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時任外交部副部長羅貴波把他叫到自己辦公室,告訴他仍然擔任周恩來的主要口譯人員,但工作重點改為中美關系,因為中美可能要開始大使級會談。
? 1970年國慶節(jié)前,正在干校勞動的冀朝鑄接到緊急回京的通知。他飛奔回屋整理了儀表,再三檢查穿外衣有沒有連衣架一起穿上,左右鞋子是不是屬同一對。10月1日這天,他登上天安門城樓,站在毛澤東和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中間,為他們擔任翻譯。這一幕,被視為中國向美方釋放出改善關系的信息。
? 這期間,外交部速記員、后擔任外交部檔案館館長的廉正保在辦公室第一次見到剛從干?;貋聿痪玫募匠T。當時,他們臨時接到通知,陪同周恩來會見外賓,匆忙借了西裝。冀朝鑄個子太高,褲子不合身,只好穿著老棉褲去了人民大會堂。他全程兩腿并攏躲在周恩來身后,會見結束后,周恩來問他怎么了,他敞開西裝露出老棉褲,全場爆笑。
? 當時,禮賓司通常安排冀朝鑄做翻譯,廉正保做速記。每次外事活動前,冀朝鑄都會充分準備。有時周恩來的問題司局長答不上,冀朝鑄卻可以答上來,周恩來對此很欣賞。那時,通宵達旦工作是家常便飯。廉正保記得,一次,周恩來會見一位來訪的非洲國家總理,從晚上12點談到第二天早上8點,冀朝鑄也在旁翻譯了8個小時,絲毫不見疲態(tài),精神狀態(tài)極佳。
? 1970年11月,巴基斯坦總統(tǒng)葉海亞·汗正式訪華,會談結束后要求與周恩來舉行私下會談, 冀朝鑄成為唯一在場的翻譯。葉海亞·汗轉達了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準備向北京派一名高級秘使來討論中美關系的口信。
? 1971年6月,周恩來提議成立了一個研究組,組長是葉劍英,下設新聞組、政治組、執(zhí)行組、簡報組等,冀朝鑄和廉正保都在簡報組里。所有人馬提前一個多月秘密集中到釣魚臺作準備。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冀朝鑄在會談中擔任翻譯。9月,冀朝鑄出任外交部翻譯室副主任。1972年,尼克松訪華期間,冀朝鑄全程負責翻譯,廉正保作記錄。廉正保告訴記者,公報中的中英文措詞都經過反復討論,英文措詞方面,周恩來最重視的就是冀朝鑄的意見。
? 1973年2月,中美雙方達成協(xié)議,在正式建交之前,各自在對方的首都建立聯(lián)絡處。周恩來決定派黃鎮(zhèn)、韓敘、謝啟美、錢大鏞、冀朝鑄去中國駐美聯(lián)絡處工作,冀朝鑄被任命為參贊。當時,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團科員查培新從紐約調到華盛頓駐美聯(lián)絡處工作,第一次見到了久聞大名的冀朝鑄。
? 后來曾擔任中國駐加拿大大使、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主任、英國大使的查培新告訴記者,那時大家在工作上尤其是英文方面遇到問題都會向冀朝鑄請教。冀朝鑄在美國長大,對美國文化非常了解,很會做工作,而且知名度很高,交友活躍,這是他的最大長處之一。
? 1975年春,冀朝鑄奉調回國,被通知此前在五七干校的勞動時間不夠兩年,又被派到外交部在北京郊區(qū)的五七干校勞動。1976年,毛澤東會見新西蘭總理馬爾登,這是冀朝鑄和廉正保最后一次陪同毛澤東會見外賓。那時,毛澤東說話已不是很清楚,需要由他的機要秘書張玉鳳轉述。會見結束回家的路上,冀朝鑄感慨,沒想到主席現(xiàn)在說話都沒那么清楚了,令人難過。
“不可或缺的冀先生”
?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同月,鄧小平應邀訪美,這是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領導人第一次訪美。冀朝鑄擔任翻譯,全程陪同。
? 行前,冀朝鑄告訴廉正保:“咱們都在小平同志身邊,在某些情況下要起到保護他的作用?!绷Uf,那時美國親臺反華勢力很厲害,中國代表團所到之處都有示威游行,冀朝鑄幾乎不離左右,一直站在鄧小平身后。他個子高,為了讓鄧小平聽得清,翻譯時大都要放低身體。鄧小平坐著時,他就得把整個腰都彎下去,極為疲勞。
? 此行讓美國各家媒體都關注到了冀朝鑄。美國《紐約時報》發(fā)表了題為《不可或缺的冀先生》的文章,稱美國政府雇員中并沒有這樣的英譯中的同傳人才。
? 回國后,冀朝鑄從外交部國際司調到美大司任副司長,主管中美關系,常被派去為鄧小平和華國鋒做翻譯。
? 1980年,外交部副部長章文晉對美國進行工作訪問,冀朝鑄與時任美大司美國處處長張文樸陪同前往。張文樸擔負著機要秘書任務,手提包里裝著供章文晉臨時參考的機密文件,包不離手。張文樸說,那時中美關系正處于關鍵時刻,美國對此次訪問很重視。章文晉對冀朝鑄突出的英文水平和非同一般的豐富外交經歷很倚重,雖然他自己的外語也非常好,但出于慎重,談話要點及公開講話稿都由冀朝鑄協(xié)助定稿。
? 冀朝鑄曾回憶,1981年里根上臺后,中美關系出現(xiàn)倒退的危險。2月,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助理奧克森伯格和美國國務院副助理國務卿羅伊聯(lián)名寫信給中國外交部,建議中國政府派冀朝鑄到美國去進行工作訪問,向里根政府和國會解釋中國的外交政策,尤其是中國對臺灣的政策。
? 1981年3月,冀朝鑄飛往華盛頓,只身會晤副總統(tǒng)布什等美國領導人。在布什建議下,里根在白宮接見了時任中國駐美大使柴澤民和冀朝鑄。張文樸告訴記者,冀朝鑄能以副司長級別單獨訪美,是因為他在美國人脈很廣,美國人也都知道他長期擔任毛、周、鄧等的翻譯,接近高層,并參與過若干次中美會晤。他的這次訪問客觀上對中美關系的穩(wěn)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 1982年,冀朝鑄被任命為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公使銜參贊兼使館調研室主任。廉正保說,那時反華議員的工作很難做,既要很熟悉各方面情況,又要讓人能接受自己,這項工作就是冀朝鑄去做。他與布什、基辛格都很熟,重要情況經常由他去了解。
? 1985年,冀朝鑄改任中國駐斐濟大使。這讓他深感懊惱,“感覺要作為一個平均水平以下的外交官退休了”。章文晉給外交部長吳學謙寫信,建議把冀朝鑄調到更重要的崗位上。其他一些人也提了類似的意見。
1987年,冀朝鑄被任命為中國駐英國大使。英國《經濟學人》雜志1988年發(fā)文,從對外影響、分析能力、工作作風、建筑和款待五個方面對各國駐倫敦使館進行評比,結果,美國和中國大使館被評為最佳。文章說:“冀朝鑄先生友善而又很不像中國人那樣拘謹。多數(shù)的中國大使都對無禮的英國新聞界采取了回避的態(tài)度,而冀先生則每當中國在西藏問題上遭到批評時,就一定要在電視上露面?!?/p>
? 1989年春夏后,中英關系一度陷入低潮,外交部指示冀朝鑄全面開展恢復中英關系的工作。他頻繁接觸英國政府官員和國會議員,反復向對方強調中國的和平外交政策沒有變,中國的改革開放方針也不會變。1989年,冀朝鑄經過努力將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請到大使官邸,大大推進了中英關系健康發(fā)展。在他擔任駐英大使的三年里,有許多英國政要被邀請來作客。
? 1991年,經中國政府提名,冀朝鑄出任聯(lián)合國副秘書長。他很注意與中國駐美大使李道豫和繼任者李肇星溝通,尋求他們的支持。李道豫告訴記者,聯(lián)合國副秘書長實際上屬于中方代表團。冀朝鑄做工作時既恪守國際公務員的職責,又很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利益考慮。因為他在諸多重大外交事務中的突出貢獻,大家都很敬佩他。
? 1996年3月15日,冀朝鑄正式卸任回國,結束了44年的外交生涯。晚年,他在北京和海南的兩處住所生活,家中陳舊的寫字臺上有兩個小牌匾,一個寫著“世界議壇,馬首是瞻”,另一個寫著“盱衡樽俎,國威遠播”。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宋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