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權
(蘭州資源環(huán)境職業(yè)技術大學,甘肅 蘭州 730021)
黨參別名為臺黨、東黨,還被稱為明黨參,是一種桔??贫嗄晟缘牟荼绢愔参?,黨參的根莖可以作為我國中醫(yī)中一種常用的藥材使用,性平味甘,有著很強的保健、養(yǎng)血補氣、生津清肺、調節(jié)脾胃的作用。在服用黨參之后,人們的紅血球、血色素量以及血液濃度會出現(xiàn)明顯的增高,而伴隨的白血球則會減少。此外,黨參還可以起到很好的降低血壓、促進凝血的作用,對于脾虛、氣短、四肢無力、疲倦、心慌、血虛頭暈、津虧舌干口渴的患者有著很好的改善作用。在經(jīng)濟水平和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影響下,野生黨參的生長量已經(jīng)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市面上很多黨參都是人工種植生產的,并且受到黨參自身對生長環(huán)境的要求,高原氣候條件更有利于黨參的生長,對于高原地區(qū)的農民來說種植黨參成為一種新的收入來源。所以,高原氣候條件對黨參生產的影響以及高原氣候下黨參人工培育方法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黨參是一種對光照要求非常高的藥用性植物,在光照充足的時間和情況下可以更好地生長。我國高原地區(qū)的光照條件非常充足,并且每年的平均日照時間超過了1 600 h,尤其是春天和夏季的日照時間更多,這也是黨參生長周期中最為重要的生長時期,在光照環(huán)境非常充足的情況下,光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有助于黨參的生長,提供了更多優(yōu)質藥用黨參[1]。
在黨參的生長過程中,溫度是影響其生長和分布的一個非常重要因素。我國高原氣候地區(qū),有著比較適合黨參生長的溫度條件。一般黨參可以在土質比較疏松肥沃的砂質土壤中生長,并且土壤的溫度要涼爽低溫,在0 ℃以上的積溫要達到3 800 ℃以上;并且,高于10 ℃的積溫需要控制在2 600 ℃~3 300 ℃,每年的平均氣溫最好控制在8 ℃~10.5 ℃之間。對于黨參的生長來說,每天的平均氣溫最好控制在10 ℃~20 ℃之間,如果溫度在-13 ℃以下或者是在32 ℃以上則不利于黨參的生長,會對黨參的產量和品質產生很大的影響[2]。高原地區(qū)的海拔都在1 500 m以上,山地地區(qū)比較多,在冬季和春初時期氣溫常常會在-13 ℃以下,并且晝夜溫差比較大,在夜間時期黨參的根系非常容易被凍壞。另外,如果海拔的高度在1 200 m 以下,并且出現(xiàn)了極端性的高溫,黨參植株非常容易出現(xiàn)蔫萎的情況,對黨參的生長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和威脅。
黨參生長過程對于水分的要求比較高,通常喜歡在濕潤涼爽的氣候中生長,但是黨參比較害怕澇,每一年對于降水量的要求是要盡量控制在610 mm~770 mm 之間。因為很多高原地區(qū)每年的降水量都可以達到700 mm 左右,同時還有很多高山地區(qū)的林草比較茂密,植被非常豐富,并且生長條件也非常好,空氣的濕度比較大,這些為黨參的生長創(chuàng)造了非常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很多高原地區(qū)的降水量在時間分布上有著明顯的季節(jié)性特點,比如,春季和冬季的雨水量比較少,屬于干旱地區(qū),尤其是在春季,旱情比較嚴重,會對黨參早期的生長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所以,此時需要加強對水分的管理,必要的時候要采用灌溉的方式來滿足早期黨參生長對水分的需求,避免旱情嚴重對黨參造成的影響,更好地促進黨參的生長發(fā)育[3]。
一般情況下,黨參種子選擇當年的生種子,并在白露節(jié)氣前后進行播種,此時播種更有利于黨參的生長,黨參的發(fā)芽率可以達到85%以上;也可以把當年的種子在第二年的春夏時段進行播種,但是此時播種黨參的發(fā)芽率比較低。此外,在對黨參種子進行處理的過程中,要避免選擇使用發(fā)芽率不足10%的隔年陳種子,之后用40 ℃~45 ℃的溫水進行浸泡,并要一邊攪拌一邊放置種子,在水的溫度不燙手的時候,再浸泡5 min。黨參催芽后將浸好的種子用紗布袋裝好,之后進行清水清洗,一般清洗3~5 次后放在沙堆上,再隔4 h左右用15 ℃的溫水進行1次淋洗,然后,等5 d~6 d 種子露白后就可以進行播種了,在使用直播法的時候種子可以不進行處理。
黨參育苗地的選擇要盡量靠近水源,土層要厚、土壤要肥沃、土質要疏松、排水也要保持在良好的狀態(tài),并且還要選擇砂質土壤,或者是腐殖質土壤,朝向最好還要選擇背陽的陰坡地區(qū);在進行播種時,選擇條播的方式最為合適,要按照每行10 cm 的距離來挖開1 cm 的小溝,之后把種子均勻地撒在溝內,蓋上一層薄薄的土壤,蓋土的厚度以蓋住種子為宜,之后,輕輕按壓讓種子和土壤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樣才可以保障黨參苗的出土。在播種量方面,播種量要控制在7.5 kg/hm2~15 kg/hm2[4]。在播種后用麥稈或者樹枝等覆蓋在表面上并保持濕度,必要的時候還要進行適當澆水,保持土壤的濕潤度。在黨參苗的高度生長達到5 cm 左右的時候,將表面的覆蓋物逐層揭掉,但是不能一次性揭完,從而避免過強的陽光曬死幼苗,利用逐漸揭開覆蓋物的方式來保持幼苗對光照的適應性。還可以和小麥等農作物進行間作,以此來對黨參幼苗進行遮陰。在黨參幼苗生長到10 cm 的時候,要進行間苗處理,避免因為過密的小苗弱苗影響到其他黨參的生長,間苗時每株黨參苗的株距要控制在1 cm~3 cm。幼苗的生長比較緩慢,所以需要定期進行除草松土的處理,避免過多的草對幼苗的生長產生影響。另外,還要定期對幼苗進行施肥處理,并且控制水分,幼苗時期要盡量少量但高頻次地進行澆水,在幼苗長大之后要盡量減少澆水的次數(shù),雨季更要及時進行排水處理。
在對黨參進行人工栽植時,栽植地要選擇地面比較干燥、地勢高、排水性能比較良好的梯田、緩坡、生荒,或者是平地地區(qū),但是,還要保持深厚的土層、肥沃的土壤、良好的土質結構,容易精耕細作[5]。在春季和秋季播種前還要進行整地處理,深耕土壤要保持在30 cm 左右,在平地時要進行靶細處理,并且寬度要控制在1.3 m 的高洼,溝的寬度和深度要控制在30 cm 和15 cm 左右,周圍還要開好排水溝。在結合整地時還要進行腐熟廄肥或者堆肥處理,量要控制在30.0 t/hm2~37.5 t/hm2,同時要翻入土中。黨參苗在生長一年后就可以進行移栽處理,最好要在每年的9 月中旬到10 月份的封凍開始之前,或者是在早春地化凍之后、幼苗萌芽之前進行移栽處理。山坡地區(qū)需要進行橫向的開溝處理,種根按照6 cm~10 cm 的間距斜擺放在溝內,然后蓋上5 cm 厚的土層,種根用量要控制在375 kg/hm2。
在黨參栽植之后還要按照一般的措施來加強管理,通常情況下要分成兩次來進行中耕除草,第1 次的時候要在株高7 cm~10 cm時進行除草處理;第2次的時候要在黨參高度20 cm~25 cm的時候進行除草處理;封壟之后不用再進行中耕除草處理。另外,在搭架之前還要進行1 次追肥處理,并使用優(yōu)質的有機性肥料進行施肥,施肥量控制在15.0 t/hm2~22.5 t/hm2,或者使用尿素150 kg/hm2進行追肥處理。在每株黨參苗高度在30 cm 的時候搭架處理,搭架時要使用竹竿或者木棍來進行人字形架子處理,采用這種方式可以滿足黨參的通風和光照要求,以此來滿足黨參生長過程中對光和面積的需求,更好地促進黨參的生長,提高黨參生長過程中的抗病能力以及黨參成熟后的參根產量。在留種的時候要盡量選擇二年生或者是以上的黨參,在每年的9—10 月之前,果實會呈現(xiàn)出黃白色,種子淺褐色的時候要進行采 收處理,曬干后脫粒處理,并存放在干燥地區(qū),在準備好之后對其保存作為第二年的育苗使用[6-7]。
每年的10 月上旬黨參地上藤蔓經(jīng)霜殺后逐漸出現(xiàn)枯黃,在莖稈中的養(yǎng)分轉運到根部之后,莖稈中的枝葉會逐漸減少發(fā)干,在割去藤蔓后要小心輕放,減少落粒,在晾干后進行脫粒處理,種子在干燥、通風、低溫的情況下保存,此過程中不能使用塑料袋密封存儲。在藤蔓被割去一周后黨參會成熟,此時再起挖,起挖時間要在地凍之前,并且還要在地凍之前收獲完畢[8]。收挖的過程中還要避免對根皮造成損傷,同時使用松泡的方式來減少汁液外滲。在藥材加工處理過程中,要先挖掘黨參根,將根系的泥土清理干凈,在根系的濕度比較高時要用水清理,并按照大小來分類處理、晾曬,在根系柔軟的時候,用細棉線串成重量為500 g 左右的小串,此過程中不能用鐵絲串聯(lián),以此來減少對藥材的污染,減小后期加工的難度。之后將其掛在專門的支架上,在遇到寒流的時候要及時將其放到室內避免出現(xiàn)凍傷,或者是防止雨淋,在晾曬到六成干時將其卷在一起輕輕揉搓,在皮肉緊實后繼續(xù)晾曬,在八成干后卷成小把晾曬,在晾曬干透后入庫防潮處理。在后期晾曬時,黨參的含水量要控制在13%以下,這樣不容易發(fā)霉,不容易走油,還可以避免蟲害[9-10]。
黨參有著強壯補血、生津止渴、補中益氣的作用,藥用價值非常高。黨參大多生長在高原氣候地區(qū),但是高原氣候也會影響到黨參的生長。因此,需要對黨參的生長氣候條件充分了解,這樣才可以在人工栽培過程中很好地構建適合黨參生長的環(huán)境和條件,確保黨參的健康生長,提高黨參的品質和產量,更好地發(fā)揮出其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