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棟鯤
2023年初,特斯拉的降價行為最終引發(fā)連鎖反應(yīng),繼問界、小鵬后,諸如蔚來、沃爾沃、埃安和非凡等車企跟風降價,新能源市場刮起前所未有的降價潮。
2月1日,沃爾沃汽車宣布,3月31日前在沃爾沃天貓旗艦店內(nèi)支付5000元純電C40/XC40車型訂金,提車支付尾款時可抵扣25000元。同日,廣汽埃安也針對AIONY、AIONSPlus等車系(不含70樂享版)提供5000元/臺的限時交付激勵。
2月2日,蔚來正式宣布,包含22款ES6、ES8等車型享有超10萬元的綜合優(yōu)惠;上汽非凡汽車官宣“降價”,R7車電分離版車型跌破20萬元,成為20萬元內(nèi)唯一的豪華中大型純電SUV……
從幾家品牌的態(tài)度來看,車市2023年的第一場“價格戰(zhàn)”已經(jīng)打響,這勢必會影響到今年的新能源市場格局。那么話說回來,新能源汽車市場這次“降價潮”,會不會刮向燃油車市場呢?當然,甚至連大眾和豐田這種“大佬”級別的合資品牌,也會跟進。
因為在2022年,大眾和豐田的市場份額出現(xiàn)了明顯的縮水。具體來看:
今年年初,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宣布,2022年在華市場總交付量達到318萬輛,同比2021年下降4%,盡管下滑趨勢不大,但市場占有率卻降至15.1%。而這也是大眾自2019年后第三次市場份額縮水。
看到這個百分比變動,或許有車友并不覺得大眾在走下坡路了,但若是我告訴你2019年大眾在華銷量為423萬輛呢?僅僅三年,大眾在華銷量銳減超100萬輛。這倒不是大眾不爭氣,而是咱們國產(chǎn)品牌崛起太快,特別是以比亞迪為首的國產(chǎn)新能源車企,打得大眾措手不及。
其實,大眾這兩年也不是沒有在電氣化道路上發(fā)展,旗下的IQ純電系列也已經(jīng)有序鋪開,奈何新品牌入世,收效甚微并不能補足燃油車市場的失利。所以,大眾在2023年要想止住銷量下滑的趨勢,唯有在燃油車市場做出改變才行。而提升銷量無外乎就兩種途徑,降價或者增配,所以最近有想買大眾車系的消費者不妨等到4月后,屆時應(yīng)該會有相關(guān)消息傳出。
相比大眾,豐田在2022年銷量同比2021年下滑雖然僅0.2%,但這卻是近十年來首次出現(xiàn)下滑的情況。既然開了先河,那后面自會有第二例、第三例,所以對于豐田而言,2023年的銷量成績至關(guān)重要。畢竟,若是2023年豐田在華銷量持續(xù)呈下滑狀態(tài),人們心中就會確認這個品牌開始走下坡路了。
因此,豐田走上“以價換量”的路線也很正常,更何況像雷凌、卡羅拉、RAV4榮放、凱美瑞等主流車型,目前已經(jīng)享有了較大的終端優(yōu)惠,而像第四代漢蘭達、賽那等“高端”車型,已經(jīng)不再加價。相較于兩年前的市場行情,可以說豐田已經(jīng)開始服軟了。
但我們要說的是,隨著日益增加的智能化、電氣化需要,豐田還得“割肉”才行,畢竟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已經(jīng)掀起了“降價潮”。而對于如今這支以年輕人為主導的消費大軍來講,相比傳統(tǒng)燃油車,他們更容易接受智能化、電氣化程度更高的新能源汽車,所以豐田要想在2023年交出一個好成績,那就只有讓利于消費者。
轉(zhuǎn)過頭來看,不單單是大眾和豐田,像本田、日產(chǎn),甚至別克、福特等品牌,在2023年同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因為它們無一例外,2022年的總銷量同比2021年,都下滑了超10%(本田下滑12.1%;日產(chǎn)下滑22.1%;別克下滑10.55%;福特下滑17.6%)。
而想要保住市場份額,除了推出更有競爭力的純電產(chǎn)品外,那就是“以價換量”,通過薄利多銷來保證企業(yè)正常發(fā)展。所以,出行局認為,一場有關(guān)燃油車市場的“降價潮”也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