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娟
“《十六年前的回憶》是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寫的一篇回憶錄,時間1943年4月28日,正是父親李大釗遇難十六周年的時候……”付旭成剛梳理完課文內容,陶老師又拋出了下一個問題:“李大釗給大家留下怎樣的印象?”
劉嘉豪不假思索地搶答:“他面對敵人一點都不慌亂!”
“他沉著鎮(zhèn)定,視死如歸。”陳襲明隨即補充。
陶老師點點頭:“你們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李大釗的品質?”
董賜英打破了沉默:“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離開呢?我從‘堅決‘?!p易‘什么時候等詞語中,認識到一個對革命事業(yè)始終不渝、不顧自身安危的李大釗!”
陶老師鼓起了掌:“董賜英很會學習,他關注到人物語言描寫中關鍵的詞語,這些詞語能體現(xiàn)出人物的精神品質。”
“老師,我從父親被捕時‘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的舉動中感受到了他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不慌不忙的舉動與敵人的‘一擁而入形成強烈對比?!蓖慵拥卣酒饋怼?/p>
王梓晗神色凝重:“我從父親的外貌——他沒戴眼鏡,‘亂蓬蓬的長頭發(fā)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可以想象到父親在獄中受苦,但他處變不驚,仍然面色‘平靜,顯示出對敵人殘忍手段的不屑?!认橐辉~表現(xiàn)出李大釗對親人深切的愛?!?/p>
“‘父親保持著他那慣有的嚴峻態(tài)度,沒有向他們講任何道理。從‘慣有一詞,我體會到李大釗處變不驚,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同學們說得很具體。今后,我們要學會運用抓文中關鍵詞句的方法來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碧绽蠋熥詈罂偨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