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華,李冬勝,黎耀均,林炬成
(廣州市番禺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廣東 廣州 511400)
胰島細胞或者胰腺腺泡中脂肪組織替代胰腺實質或者累積大量三酰甘油的現(xiàn)象即為胰腺脂肪沉積,可導致患者胰島細胞直接受損或者可對細胞胰島素信號轉導發(fā)揮抑制作用,誘導β細胞凋亡并導致肥胖、糖尿病等代謝綜合征發(fā)生和發(fā)展,而代謝綜合征可對胰腺脂肪化發(fā)生促進作用,使得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1-2]。脂肪組織在腺泡細胞或者胰腺實質胰島細胞內積聚的現(xiàn)象具有可逆性,此種現(xiàn)象稱為胰腺脂肪浸潤,而胰腺實質內積聚大量脂肪細胞具有不可逆性,此種現(xiàn)象為胰腺脂肪替代[3-4]。胰腺脂肪沉積部分因具有可逆性等特點,故而對胰腺脂肪含量進行定量評價有助于臨床早期檢出胰腺脂肪沉積并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對于改善患者預后以及身心健康有重要價值[5-6]。雙能量能譜CT定量分析技術能夠精準判斷病灶脂肪含量,可有效克服傳統(tǒng)CT的部分容積效應以及偽影等弊端,對于臨床早期預防及診斷胰腺脂肪沉積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根據胰腺各組織能量曲線繪制能譜曲線能夠使胰腺組織脂肪含量變化情況得到清晰顯示。本次研究選取60例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廣州市番禺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進行診治的胰腺脂肪沉積患者,分析在病情診斷中應用雙能量能譜CT定量分析技術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廣州市番禺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進行診治的60例胰腺脂肪沉積患者為觀察組,包括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46.08±4.86)歲;其中高胰島素血癥患者2例,代謝綜合征患者2例,2型糖尿病患者29例;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者13例,≥24~<28 kg/m2者35例,≥28 kg/m2者12例,BMI為20~33 kg/m2,平均(27.25±2.13)kg/m2。選取37例同期在醫(yī)院接受胰腺功能檢查但是未檢出異常的研究對象并納入對照組,因出現(xiàn)腹痛、惡心、體重下降、血糖升高等疑似胰腺病癥狀接受檢查,其中男性26例,女性11例;年齡20~77歲,平均年齡(47.08±6.63)歲;BMI 20~31 kg/m2,平均(26.98±2.09)kg/m2。兩組受檢者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受檢者思維清晰、意識正常,能夠正常溝通和交流,能夠積極配合相關研究;③綜合CT檢查結果(胰腺密度發(fā)生異常,胰腺體積呈局現(xiàn)象或者彌漫性增大)、胰血尿淀粉酶測定結果(血淀粉酶>100 U/L,尿淀粉酶>400 U/L)、胰十二指腸造影結果(胰腺腫大,胰頭飽滿,對十二指腸造成浸潤或者壓迫)等確診為胰腺脂肪沉積,患者胰腺萎縮且可見顯著分葉,胰腺實質不均勻密度減低。排除標準:①伴腦、心血管疾病者;②伴感染性疾病或者傳染性疾病者;③哺乳期婦女或者妊娠期婦女;④既往有藥物性肝臟或者胰臟損傷史者;⑤參與本次研究前6個月內接受過降脂或者降糖治療者;⑥病理性肥胖患者;⑦伴胰腺疾病者。
對兩組受檢者均實施雙能量能譜CT檢查,檢查前告知受檢者需空腹8 h,檢查前15~30 min飲用適量溫水(飲用量:500~1 000 mL),使胃及十二指腸保持充盈狀。應用CT(型號:GE Discovery CT 750HD)掃描對受檢者腹部進行平掃,受檢者取仰臥位,自受檢者膈頂掃描至肋弓下緣部位,應用GSI模式進行掃描。掃描參數(shù):螺旋掃描速度:0.8 s/r,準直寬度:0.625 mm×64,螺距:1.375:1。于0.5 s內瞬時切換高低能量,電壓140 kVp、80 kVp,電流550 mA。將平掃單能量圖傳輸至工作站(Advanced Workstation ADW4.6,GE Health)測量脂肪,于最佳keV值單能量圖像上分別就胰腺頭部、尾部及體部CT值進行測量,以連續(xù)測量3次平均值作為最終檢測結果。在脂肪-水物質圖像上分別對胰腺頭部、體部以及尾部脂肪含量進行測定,連續(xù)測定3次并以平均值作為最終檢測結果。
①比較對照組與觀察組胰腺組織CT值;②比較對照組與觀察組胰腺脂肪含量與水含量;③對比觀察組不同BMI值(≥28 kg/m2、≥24~<28 kg/m2、<24 kg/m2)患者胰腺CT值;④比較觀察組不同BMI值患者胰腺脂肪含量與水含量。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胰腺組織CT值顯著低于對照組受檢者(P<0.01)。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胰腺組織CT值(x- ± s,HU)
觀察組患者胰腺脂肪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受檢者,胰腺水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胰腺脂肪含量與含量(x- ± s)
BMI值越高則患者胰腺CT值越低,≥28 kg/m2組、≥24~<28 kg/m2組及<24 kg/m2組患者胰腺CT值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對比觀察組不同BMI值患者胰腺CT值(x- ± s,HU)
BMI值越高則胰腺脂肪含量越高,胰腺水含量越低,≥28 kg/m2組、≥24~<28 kg/m2組及<24 kg/m2組患者胰腺脂肪含量與水含量差異均顯著(P<0.01)。見表4。
表4 對比觀察組不同BMI值患者胰腺脂肪含量(x- ± s)
臨床診斷胰腺脂肪沉積的金標準為組織學診斷,但是活體獲取胰腺組織難度較大,因此,該檢測方法普及及推廣難度較大[7]?,F(xiàn)階段,臨床進行胰腺脂肪組織沉積的診斷手段以影像學檢查為主,包括腹部MRI、腹部CT及腹部超聲等,其中,超聲既能夠對胰腺脂肪沉積進行半定量分析或者定性分析,由于胰腺位于腹膜后,腸道氣體可對超聲檢測造成干擾,容易造成檢測結果受到影響[8]。MR技術在胰腺脂肪含量檢測中應用較廣,常用技術包括磁共振波譜分析、頻率選擇脂肪預飽和技術、雙回波化學移位成像技術等,均存在一定的缺點。
常規(guī)CT平掃在胰腺脂肪沉積診斷中應用較為普遍,傳統(tǒng)CT因采用緩和能量X射線,故而可導致CT值發(fā)生漂移現(xiàn)象,而且部分容積效應、偽影以及CT機性能以及型號等均可對檢測值產生干擾,對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也會造成影響[9]。雙能量能譜CT成像儀瞬時雙keV作為核心技術,屬于CT成像領域中的新興技術,具有掃描時間短、范圍廣等特點,除此之外,該技術還能夠通過特定算法和軟件將傳統(tǒng)X線混合能量圖像分解成不同keV水平的單能量圖像,能夠清晰獲取掃描野內各種器官鈣、水、脂肪等多種基物質的圖像與能譜曲線,可進行綜合分析,同時也為臨床早期診斷胰腺脂肪組織沉積提供了簡單易行的診斷方法,可為臨床進行代謝綜合征疾病診斷和治療提供有效信息[10-11]。
此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胰腺組織CT值顯著低于對照組受檢者(P<0.01)。觀察組患者脂肪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受檢者,水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雙能量能譜CT物質定量分析技術有助于臨床對胰腺脂肪沉積進行鑒別和診斷,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本次研究中,BMI值越高則患者胰腺CT值越低,≥28 kg/m2組、≥24~<28 kg/m2組及<24 kg/m2組患者胰腺CT值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MI值越高則胰腺脂肪含量越高,胰腺水含量越低,≥28 kg/m2組、≥24~<28 kg/m2組及<24 kg/m2組患者胰腺脂肪含量與水含量差異均顯著(P<0.01)。通過此次研究結果可知,隨著胰腺脂肪沉積患者BMI值增高,CT值隨之下降,平均脂含量則呈增高趨勢。雙能量能譜CT成像的診斷優(yōu)勢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通過最佳對比噪聲比技術能夠獲取最佳keV單能量圖像,由于對比噪聲比及圖像質量均較高,可使射線硬化偽影得到消除,進而可提高CT值的準確性;該技術能夠對水、碘、脂等物質進行配對并行物質定量檢測;能譜曲線還能夠在40~140 keV等不同條件下使感興趣內組織CT值得連續(xù)變化情況得到清晰反映,弓背向上曲線即標識含脂肪組織[12-13]。
綜上所述,雙能量能譜CT物質定量分析技術可定量、客觀分析胰腺組織中的脂肪沉積情況,有助于根據影像學資料準確判斷病情并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和計劃。本次研究未能對由于高血脂、高血糖等原因引發(fā)的胰腺脂肪化進行分類探討和分析,導致研究價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次,本次研究納入樣本量較少,而且未能對胰腺脂肪沉積進行分級研究,故而未來有必要通過增加樣本量的方式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