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文,許亞飛,李 沛
(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附屬康復醫(yī)院影像中心 北京 100176)
甲狀腺癌是頭頸部高發(fā)的頭頸部惡性腫瘤,術前準確的評估對手術方案的制定與選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1-2]。目前超聲是檢查甲狀腺癌淋巴結轉移的慣用手段,可清晰顯示病灶具體位置、范圍、大小、邊界,可定性診斷病灶性質,但甲狀腺癌異質性較大,病灶間超聲學差異顯著,但靈敏度低,且對檢查者經(jīng)驗總結要求較高,容易出現(xiàn)漏診現(xiàn)象。因此,探尋一種與病理組織具有較好聯(lián)系的、可重復進行的無創(chuàng)檢查手段,對指導臨床治療,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3-4]。超聲彈性成像與超聲造影是新近發(fā)展的技術,主要用于甲狀腺癌的定性診斷,但在甲狀腺癌淋巴結轉移方面的研究仍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5]。鑒于此,本研究將重點觀察甲狀腺癌淋巴結轉移患者超聲彈性成像分析,旨在指導甲狀腺癌治療方案的制定。
選取2017年1月—2022年11月期間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附屬康復醫(yī)院收治的102例甲狀腺癌淋巴結轉移患者(轉移組)和102例甲狀腺癌未發(fā)生淋巴結轉移患者(未轉移組)。102例甲狀腺癌淋巴結轉移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60例;年齡35~60歲,平均(47.52±2.12) 歲;腫瘤直徑3~15 mm,平均(9.12±1.23)mm;國際抗癌聯(lián)合會[6]臨床分期:Ⅰ期24例,Ⅱ期35例,Ⅲ期25例,Ⅳ期18例;病理類型:甲狀腺乳頭狀癌71例,濾泡狀癌31例。102例甲狀腺癌未發(fā)生淋巴結轉移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64例;年齡32~60歲,平均(47.74±2.23)歲;腫瘤直徑3~15 mm,平均(9.21±1.31)mm;國際抗癌聯(lián)合會臨床分期:Ⅰ期25例,Ⅱ期37例,Ⅲ期26例,Ⅳ期14例;病理類型:甲狀腺乳頭狀癌73例,濾泡狀癌29例。兩組患者上述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呒凹覍倬椴⒑炇鹬橥鈺?。
納入標準:①甲狀腺癌及甲狀腺癌淋巴結轉移均經(jīng)病理確診;②患者均為首次發(fā)??;③患者治療期間超聲成像等影像學資料、病歷資料等均完整。排除標準:① 患者既往有甲狀腺病史,且接受放化療、131I治療等治療手段;②預計生存期不足6個月者;③心、腦、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受損者;④合并其他部位腫瘤轉移病灶者;⑤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⑥合并自身免疫缺陷型、活動性感染癥狀者;⑦伴甲狀腺局限性、彌漫性疾病者。
超聲彈性成像檢查:采用美國GE LOGIQ E9含有超聲有彈性成像技術與定量分析的超聲診斷設備,探頭頻率為(5~15)MHz,囑患者平臥后仰,充分暴露頸部,二維灰階與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縱向、斜向等多平面結合,囑患者屏氣5 s左右,開啟SWE掃查模式,待圖像穩(wěn)定后選取感興趣區(qū)域,并將其調整為病灶區(qū)域的3倍,手持探頭并加壓,垂直于皮膚勻速振動,觀察彈性成像動態(tài)圖,若屏幕上病灶呈現(xiàn)藍色與綠色,但藍色面積>1/2,則以藍色為主,儲存較為穩(wěn)定的超聲圖像,并計算病灶與周邊組織的彈性應變率(strain ratio,SR)。彈性成像評分[7]:根據(jù)病灶區(qū)域內圖像顏色評估,評估細則:整個淋巴結顯示均勻綠色為1分,藍綠相間尤以綠色為主,中心區(qū)域無均勻分布的藍色為2分,藍綠相間,尤以藍色為主或淋巴結中心有均勻分布的藍色為3分;病灶區(qū)域均為藍色為4分,淋巴結及周邊組織均顯示藍色為5分。
比較甲狀腺癌淋巴結轉移與未轉移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分析甲狀腺癌患者超聲彈性成像參數(shù)預測淋巴結轉移的價值。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全部計量資料均經(jīng)Shapiro-Wilk正態(tài)性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 s)表示,兩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n)、百分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經(jīng)繪制受試者ROC曲線分析得到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AUC<0.5無價值,0.5~0.7表示診斷價值較低,0.7~0.9診斷價值中等,>0.9診斷價值較高。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轉移組患者超聲彈性成像評分與SR值均顯著高于未轉移組(P<0.01);轉移性淋巴結及周圍組織彈性圖像彈性評分如圖1所示。組間年齡、性別臨床分期、病理類型及腫瘤直徑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圖1 轉移性淋巴結及周圍組織彈性圖像彈性評分
將甲狀腺癌患者有無發(fā)生淋巴結轉移情況作為狀態(tài)變量(1=淋巴結轉移,0=未發(fā)生淋巴結轉移),將超聲彈性成像評分與SR值單獨與聯(lián)合檢測結果作為檢驗變量,繪制ROC曲線(圖2)得到超聲彈性成像評分與SR值單獨與聯(lián)合檢測預測的AUC值,均>0.9,預測價值較高。相關參數(shù)見表2。淋巴結和周圍組織彈性值見圖3。
圖2 甲狀腺癌患者超聲彈性成像參數(shù)預測淋巴結轉移的ROC曲線圖
表2 甲狀腺癌患者超聲彈性成像參數(shù)預測淋巴結轉移的價值分析
圖3 淋巴結和周圍組織彈性值
超聲彈性成像是利用超聲成像方法,結合數(shù)字化處理技術,反映病灶組織內部彈性模量等力學的差異性及超聲波在不同組織上的反射回波存差異性,被廣泛應用在乳腺、甲狀腺等疾病診療中[8-9]。該技術評價的方法包括彈性評分與彈性應變率,其中彈性應變率是通過準確測量組織張力,通過觀察不同彩色分布區(qū)域的彈性應變率比值來準確評估組織彈性比率,繼而對疾病具體情況進行評估、判定[10-12]。本研究結果顯示,轉移組患者超聲彈性成像評分與SR值均高于未轉移組,提示超聲彈性成像與SR值可能與甲狀腺癌患者淋巴結轉移情況密切相關。為驗證上述猜想,本研究進一步探明了超聲彈性成像評分與SR值單獨與聯(lián)合檢測的價值,結果發(fā)現(xiàn)超聲彈性成像評分與SR值單獨與聯(lián)合檢測的預測價值較高。應變率比值反映了甲狀腺癌組織與正常組織之間的應變率差異,比值越高表明兩者之間差異性較大,組織硬度較高,而造成組織硬度過高的原因是組織內癌細胞過度增殖導致的,故超聲彈性成像技術中應變率比值可直接反映癌病灶情況,由此臨床可考慮通過對高度疑似淋巴結轉移的甲狀腺癌患者進行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查,以期指導治療方案的制定[13]。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對象均采取單中心的研究,病例之間難免存在共性,另外回顧性分析在納入樣本資料、數(shù)量時局限性較大,故研究結論的可信度還需在未來開展前瞻性的深入研究加以驗證,旨在改善甲狀腺癌淋巴結轉移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甲狀腺癌淋巴結轉移患者超聲彈性成像參數(shù)具有一定特點,可通過主要參數(shù)分析,指導臨床評估及治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