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子
在幅員遼闊的中國大地上,充斥著各類復雜的地形。高山峽谷、江河丘陵、海中島嶼……都曾阻礙著人類的交流與社會的發(fā)展。橋梁如同蓄力一躍的超人,用身軀幫助人類打破距離,跨越“天塹”。
在見識了跨海大橋的“超能力”之后,小編就要為大家介紹其他“橋梁超人”了!
“梁橋超人”:既古老又現(xiàn)代
首先出場的是“梁橋超人”,它有“單人”形態(tài)和組合形態(tài)。當它由相鄰的兩個橋墩架上一座梁時,就是“單人”形態(tài)——簡支梁橋。當梁體延伸,多個簡支梁橋“手拉手”時就成了組合形態(tài)——連續(xù)梁橋。
梁橋的設計相對簡單,施工難度小,因此它的歷史比較悠久,我國早在殷商時期便有了關于梁橋的記載。到現(xiàn)代之后,梁橋跨度變得越來越大,其中預應力混凝土技術功不可沒。其原理就是人們在混凝土中置入了預先被拉伸的鋼筋,就像為橋梁加入“鋼筋鐵骨”,讓它腰桿先“弓”起來,使得它的橋面在荷載延伸時也不會過度彎曲,從而實現(xiàn)更大的跨度。世界第一長橋的紀錄便是由連續(xù)梁橋丹昆特大橋創(chuàng)造,全長164.851 千米。
“剛構(gòu)橋超人”:更穩(wěn)更高
下面出場的是剛構(gòu)橋,它與梁橋外形相似,但梁體和橋墩是一個整體,是“一榮俱榮”的好朋友,所以橋墩對橋面的承受力影響巨大。因此,剛構(gòu)橋通常會采用更高的橋墩,讓它有更大的“活動”空間,從而靈活地幫助橋面分擔變形的壓力。
正因如此,在高山峽谷的地形中此類橋較多,貴州赫章特大橋的橋墩高達195 米,是橋梁界當之無愧的“大長腿”。
不過,當剛構(gòu)橋建在平原地區(qū)時,顯然就不需要“大長腿”了。這時人們?yōu)榱藴p輕橋自身的負擔,就需要對墩柱進行“瘦身”,比如降低橋墩高度,采用特殊的橋墩(如V 形墩減少水流的沖擊力)進行因地制宜的調(diào)整。
“拱橋超人”:一跨而過
接下來,又是一位耳熟能詳?shù)睦吓笥眩?/p>
趙州橋、盧溝橋、楓橋……從古至今,這種以拱作為主要承重構(gòu)件的橋梁,是中國最常用的橋梁形式之一。它的特殊結(jié)構(gòu),要求兩端不僅要能向上托起橋身,還需要提供強大的水平推力來防止“拱”變形。也就是說,只要橋梁兩端的地基足夠給力,在無法建設橋墩的地形中,拱橋就是很好的選擇。
為了進一步增加拱橋的跨度,人們通過對材料的升級和結(jié)構(gòu)的創(chuàng)新來盡量減輕橋身重量。比如通過對混凝土和鋼材的不斷創(chuàng)新融合,鋼管混凝土拱橋、勁性骨架混凝土拱橋等不斷突破跨度極限,在峭壁深谷中創(chuàng)造了許多的工程奇跡。尤其是鋼拱橋,將拱橋的跨度突破了500 米大關。
“斜拉橋超人”:突破千米大關
細心的科學少年可能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橋梁超人的“進化”過程中,鋼鐵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接下來的這位“斜拉橋超人”可以說是滿頭“鋼鐵秀發(fā)”。
斜拉橋主要由塔柱、纜索、主梁和橋墩等部分組成,許多直接連到橋塔上的鋼纜通過向上提拉阻止梁體向下彎曲,起到了“隱形橋墩”的作用,極大提高了橋梁的跨度潛力。并且,斜拉橋?qū)ΨQ的三角形結(jié)構(gòu)具備更強穩(wěn)定性,讓它在風力強勁的海上發(fā)揮著出色的抗風能力,現(xiàn)在你明白為什么很多跨海大橋都是斜拉橋了吧。
“懸索橋超人”:跨越王者
“斜拉橋超人”突破了橋梁跨越的千米大關,要讓這個成績再上一個臺階,那就該“跨越王者”懸索橋出場了。
懸索橋主要由兩根主纜和不計其數(shù)的吊索組成,就像無形的巨人用手提著橋梁一樣。專家測算,只要主纜材料足夠強韌,它的最遠跨度甚至可以達到5000 米之遠。以世界上第一座高鐵懸索橋江蘇五峰山長江大橋為例,它的主纜以直徑5.5 毫米的高強鋼絲為主要材料,一根主纜的鋼絲多達44704 根,雙纜并行的懸索承載的重量超過7 萬噸,甚至能夠同時通行4 列高鐵列車。憑借超遠的跨度,懸索橋得以在許多看似遙不可及的天險兩端架起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