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駿
(無錫市惠山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江蘇 無錫 214174)
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的發(fā)生與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有關,容易造成腦組織受損、壞死,嚴重威脅生命安全,故需早診、早治?,F(xiàn)階段西醫(yī)主要對ACI患者采取溶栓、降低顱內壓等治療,其中丁苯酞可以改善患者細胞能量代謝、重塑微循環(huán)、阻斷ACI中多個病理環(huán)節(jié),但單獨使用對患者恢復血管功能方面的效果不明顯,故建議與其他藥物聯(lián)合進行治療。中醫(yī)將ACI歸于“中風病”范疇,認為此病發(fā)病之本為正氣虛,因氣血不足、肝腎陰虛等上犯于腦、阻滯腦脈所致,治宜祛痰、活血散瘀。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含有內酯類活性物質、黃酮等,可以散瘀消滯、暢通血脈,也能清除自由基、改善腦代謝、增加腦部血流量等,故逐漸被用于ACI患者的治療中[1-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聯(lián)合丁苯酞注射液應用于ACI患者中,并分析對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無錫市惠山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0例ACI患者,參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4、16例;年齡42~81歲,平均(59.41±6.21)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1~10 h,平均(5.53±0.61) h。觀察組(30例)男、女患者分別為15、15例;年齡40~79歲,平均(59.53±5.94)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1~8 h,平均(5.32±0.86) 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3]《中醫(y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yī)病證部分》[4]中關于ACI、“中風病”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yī)診斷標準者;發(fā)病后48 h內入院者;基于MRI、顱內CT等確診,且首次發(fā)病者;近2周未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藥物者等。排除標準:急性出血傾向、活動性內臟出血者;研究涉及藥物過敏者;近3個月有外科手術史者等。患者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且已經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入院后全部患者均吸氧、臥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暢,且接受營養(yǎng)神經、降壓、抗血小板等治療,對照組患者同時使用100 mL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41,規(guī)格:100 mL∶丁苯酞25 mg與氯化鈉0.9 g)治療,靜脈滴注,1次/d。觀察組患者使用常規(guī)治療+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悅康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0226,規(guī)格:5 mL∶17.5 mg)治療,常規(guī)治療、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使用方法同上,將20 mL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 250 mL 0.9%氯化鈉溶液,靜脈滴注,1次/d。兩組均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①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5](總分100分)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高;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6](總分42分)評估患者神經功能,分值與ACI患者神經受損程度呈負相關。②采集患者5 mL空腹靜脈血,抗凝處理后,3 000 r/min轉速,離心10 min,取血漿,采用酶聯(lián)免疫比濁法檢測紅細胞壓積(HCT),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漿黏度(PV),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纖維蛋白原(FIB)。③血液采集方法同②,血液不經抗凝,直接離心(方法同②)后取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8(IL-8)、白細胞介素-10(IL-10)、C-反應蛋白(CRP)水平。④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皮疹、轉氨酶升高、胃腸道不適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神經功能評分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ADL評分與治療前比顯著升高,觀察組與對照組比升高;治療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與治療前比顯著降低,觀察組與對照組比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ADL、NIHSS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ADL、NIHSS評分比較(分,±s)
注:與治療前比,*P<0.05。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NIHSS: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組別 例數(shù) ADL評分 NIHS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0 45.24±5.86 65.45±7.38* 10.88±2.37 7.73±1.59*觀察組 30 45.87±5.51 74.46±8.82* 10.42±2.40 4.62±1.18*t值 0.429 4.767 0.747 8.603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兩組患者各項血液流變學指標與治療前比顯著降低,觀察組與對照組比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HCT:紅細胞壓積;PV:血漿黏度;FIB:纖維蛋白原。
組別 例數(shù) HCT(%) PV(mPa·s) FIB(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0 0.63±0.08 0.44±0.05* 1.97±0.56 1.57±0.25* 4.65±1.83 2.99±0.78*觀察組 30 0.62±0.04 0.35±0.07* 1.96±0.55 1.33±0.16* 4.79±1.53 1.93±0.61*t值 0.612 5.730 0.070 4.429 0.321 5.86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指標水平與治療前比顯著降低,觀察組與對照組比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IL-8:白細胞介素-8;IL-10:白細胞介素-10;CRP:C-反應蛋白。
組別 例數(shù) IL-8(pg/mL) IL-10(pg/mL) 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0 48.77±1.25 25.57±1.78* 12.13±1.95 10.18±1.23* 15.29±1.43 10.38±1.42*觀察組 30 48.13±1.85 20.74±1.89* 12.98±1.33 8.80±1.56* 15.13±1.67 8.45±0.94*t值 1.570 10.190 1.972 3.805 0.399 6.20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升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ACI患者腦梗死灶周圍存在大量缺血半暗帶,所以如何促使梗死灶周圍血管再生、改善腦循環(huán)、建立側支循環(huán)等成為救治ACI患者的重點。丁苯酞注射液能夠直接作用于腦線粒體,保護線粒體功能,調節(jié)腦缺血狀態(tài)下腦能量代謝,有助于抑制神經元凋亡,并且該藥也能抑制氧化酶激活,保護缺血性神經元,但單獨西醫(yī)治療時間較長,而ACI多為中老年人群,長時間用藥不能使患者取得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導致預后效果不佳。
ACI患者隨著局部側支循環(huán)開放,受損腦組織缺血再灌注,容易釋放大量自由基,產生微循環(huán)障礙,影響腦功能;同時ACI患者發(fā)病后腦組織受損,容易刺激膠質細胞、星型細胞,大量釋放IL-8、IL-10、CRP等炎癥因子,進一步加重腦神經功能缺損,影響日常生活能力。中醫(yī)認為,ACI主要病機在于脈絡阻滯、血瘀肝陽、肝腎陰虛,致使氣血運行不暢、脈絡受阻、腎虧血滯、痰瘀血滯、五臟受風邪侵害,故而行之腦發(fā)生梗死,應以化瘀通絡、益氣活血為主要治療原則。銀杏葉味苦、澀、甘,歸心、肺經,具有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7]。有報道指出,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含有聚戊二烯醇、萜類化合物等活性成分,可以抗血小板活化、增加腦血流量、擴血管、抗氧化等,有助于改善ACI患者病情;同時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含有銀杏黃酮,能夠緩解自由基損傷,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且該藥也能保護血腦屏障,抑制蛋白酶活性,下調核轉錄因子-κB(NF-κB)信號通路活性[8-9]。而丁苯酞注射液通過抑制花生四烯酸與血栓形成,可以緩解微血管痙攣,增加微血管數(shù)量,改善缺血區(qū)血流量,同時丁苯酞注射液還能夠減少線粒體電子傳遞鏈細胞色素C釋放,清除自由基,避免腦組織受損后有害物質釋放,可以維護腦組織營養(yǎng)代謝,緩解炎癥反應,與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聯(lián)合使用,兩者能夠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有效減輕炎癥反應,促使受損神經恢復,同時有利于提高ACI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相關評分,以及檢測炎癥因子發(fā)現(xiàn),治療后觀察組患者AD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NIHSS評分及血清IL-8、 IL-10、CRP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ACI患者采用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丁苯酞注射液治療,有利于對神經功能進行改善,同時可減輕炎癥損傷,促進日常生活能力的 提升。
ACI患者因腦缺血缺氧,會降低微循環(huán)血氧含量,容易誘發(fā)腦組織代謝紊亂,導致HCT、PV、FIB水平升高,損傷血管內膜表面結構。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血液流變學指標和不良反應發(fā)現(xiàn),治療后觀察組患者HCT、PV、FIB水平均顯著降低;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有意義,表明使用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丁苯酞注射液治療ACI患者,可改善患者腦部血流變化,保護腦組織,且安全性良好?,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含有黃酮和內酯等成分,可以抵抗血小板活化因子,起到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并且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中含有的活性物質也能增加腦部紅細胞變形能力,促進腦部血液循環(huán),減輕血液高凝狀態(tài);同時還能促進內皮因子與前列環(huán)素生成,有助于維持血管張力,舒張動靜脈,改善血流變化[10]。本研究中,在丁苯酞注射液治療的基礎上增加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并未出現(xiàn)明顯的不良反應,說明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作為中成藥,其用藥安全性良好,可有效改善預后。但在使用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期間需注意:①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中含有銀杏酸,其存在致敏原作用,容易誘發(fā)過敏反應,在治療期間也可能會造成心慌、頭暈等,所以需要做好用藥觀察,以便保障患者安全;②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不宜與華法林、阿司匹林等藥物合用;③在用藥期間還需注意控制滴速,避免發(fā)生注射部位疼痛、麻木等不良反應。
綜上,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聯(lián)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療ACI患者,有利于減輕炎癥反應,同時對ACI患者腦部血液流變學指標起到改善作用,以更快促進受損神經恢復,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良好,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