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高中
1922年夏,20歲的沈從文初到北京,一心想去大學(xué)讀書。他的大姐沈岳鑫和姐夫田真一送給他一句很受用的話:“既為信仰而來,就要堅守信仰,因為除此之外,你一無所有?!闭沁@句話支撐著他度過了人生最艱難的日子。
最初連標(biāo)點符號都不會用、只有高小文化的沈從文,未能通過大學(xué)入學(xué)考試,只好放棄愿望,開始自學(xué)。每日兩三個饅頭、一點泡咸菜便是佳肴。每天一早起來就直奔宣武京師圖書館,兩點一線。當(dāng)時,沈從文住在一所會館的小亭子間。入冬,氣溫驟降,他仍穿著薄薄的單衣堅持讀書,只有《筆記大觀》《小說大觀》《玉梨魂》《史記》等書籍相伴左右。下大雪時,沒有爐子,他就用舊棉絮裹住雙腿,堅持寫小說。
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幾個月后,他以“休蕓蕓”為筆名,在《晨報副刊》上發(fā)表了散文《遙夜》。北大教授林宰平看到了這篇文章,被這個年輕人堅定的信念打動,于是給他推薦了一份工作——香山慈幼院圖書館辦事員,月薪20元。
沈從文很愛用一個別人不常用的詞:耐煩。他的“耐煩”,意思就是鍥而不舍,不怕費勁。
他年輕時經(jīng)常流鼻血,有時夜間寫作竟致暈倒,伏在自己的一灘鼻血里,第二天才被人發(fā)現(xiàn)。他的作品看起來輕松自如,其實都是他苦心雕琢出來的。
(摘編自《一路上的愛與哀愁》)
◆素材解讀
看似輕松自如的作品,卻都是沈從文苦心雕琢出來的——只有高小文化水平的沈從文,克服生活中的各種艱辛,頑強自學(xué),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堅持“耐煩”(鍥而不舍),夜以繼日地創(chuàng)作,最終成為一位優(yōu)秀的作家。
◆適用話題
戰(zhàn)勝苦難 鍥而不舍 始終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