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西南大學臨高實驗中學高二(7)班 黃 智
北風蒼涼地搜刮著搖搖欲墜的枝柯,大抵此時南國還不冷,我沒瞧見精致又寒韌的傲梅探出;但是,當驕陽漏出一點暖,點點明媚充盈我的視線時,我拿到了一只小巧玲瓏的瓷物,清雅的紋路讓我從此種下一顆向往的種子。
2023 年1 月,寒風凜冽,我來到聞名許久的瓷都。我抿一口熱牛奶的醇香,跟著講解員緩步邁進博物館,伴著悠悠吹來的暖氣,身上的雪粒子悄然化成水滴趴在我的肩頭。隨而,聽見講解員在點名,我收了收眼底的雀躍,響亮地說:“我在!”
我漫步在館里,件件青花瓷被鎖在清透的玻璃柜里,閃著歷史璀璨的光芒。在得到允許后,我跑到一個青花瓷柜旁,一盞小燈此時正照在瓷器的正中央,漾開青花瓷淺淺的清冷感,瓷器也因此被賦予了一股脆弱的美,像是空靈的泉水輕叩著幽谷,釉質(zhì)的素胚上別有韻致地勾勒著淡雅又神秘的紋路,晶晶亮亮的青釉就這樣從淺至濃,我極其喜愛。我的兩只被凍得通紅的手不停地在玻璃柜上描摹瓷器上栩栩如生的鴛鴦。想到這是工匠手們百年不怠才燒制出來的精品,我更是心生敬畏。
從那時起,我便想親手制作一只精美的瓷器,將這份熱愛隨著時光一直延續(xù)下去,將“瓷我愛,故我在”變成對千年歷史一個凝重卻又堅定的回答。
于是,我登上網(wǎng)絡(luò)查詢青花瓷的相關(guān)資料。斑駁的樹影婆娑地顫著,密匝匝的林子映在遠山青黛的眉眼下。而我在琳瑯的物種里,從領(lǐng)略極具地位的青花鯉躍龍門折沿盤,到深邃雍華的青花纏枝蓮紋葫蘆瓶……愈了解,愈震撼。如今,在一輩輩手藝人的傳承下,實現(xiàn)了處處都有青花瓷的身影。匠人在,讓我愈發(fā)明白,傳承是必然的,這是千年歷史里中華民族一個彰顯自信的節(jié)點。
后來,我在秋日紅楓的落葉下,用陶土親手捏好了一只滑稽的碗,并燒了出來。我坐在布滿陶泥的椅上,雙手無措又興奮地擺弄著工具,可是當我握上一支陶瓷筆時,我的心卻意外平靜了下來,像撫平黑夜的最后一朵云。于是我才真正發(fā)覺:我在這絢爛多姿的歷史文化中,我在這鐘靈毓秀的意韻間,我在這紅塵滾滾的傳承下,將用我對生命敬重的心報以瓷物,用堅定的目光說:“我在?!?/p>
不同于柔瀚的軟,瓷器總在以脆弱又冷靜的狀態(tài)端莊地活著。而我們也應(yīng)該如這盞盞瓷物,裹上烈火卻愈發(fā)堅硬,披上寒冬則不卑不亢。而我在用心感受傳承的呼喚,對一眾精誠石開的工匠回答:“我在!”我在,不僅僅是空口無憑的呼喊,時代與時代的接軌和傳統(tǒng)風格的轉(zhuǎn)變都需要我們毫不猶豫地說一句:“我在。”
我們走在傳承的邊緣,看雨軟軟地下,感受風嗖嗖地刮,看見胚與胚之間的異同,釉上彩與釉下彩的絢爛。從此,瓷都旁不再是一抹紅,而是各種響亮的“我在”。
萬里蹀躞,我在不回頭地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