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琳 段周芳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河南 鄭州 450000)
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率、致殘率、病死率高,好發(fā)于老年人,臨床癥狀主要為吞咽功能障礙、肢體功能障礙、語言功能障礙、意識障礙等[1]。隨著目前日益加重的人口老齡化,致使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嚴重危害到人們的生活質量。常規(guī)康復鍛煉是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fā)病后恢復期常用的治療手段,但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及預后期望值的上升,降低患者并發(fā)癥及改善神經預后成為了臨床的研究重點。而神經肌肉電刺激能夠通過釋放低頻電流刺激患者的肢體組織神經以及肌肉,改善神經傳導的功能,增強患者肢體的感知與體力活動,達到改善神經功能的效果[2]。低頻率的電刺激還可能矯正或者代替部分失常的肢體功能。因此本研究選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6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觀察運用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對患者肢體功能的作用,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回顧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6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研究組(n=44)和對照組(n=42)。其中研究組患者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齡為62.5±4.5歲;對照組患者男20例,女22例,平均年齡為63.5±4.3歲。兩組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住院資料完善;符合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標準[3];無嚴重臟器功能障礙和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患者病情穩(wěn)定意識清晰,能接收指令。
排除標準:足下垂肌力是0級的患者;不能行走的患者;存在其他系統(tǒng)重大疾病的患者;對電刺激反映嚴重,或者對電極片過敏的患者;存在精神障礙的患者。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治療,降血壓和降血脂等,并且均采取基礎的護理措施。在此基礎上,兩組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康復鍛煉治療,早起給患者進行翻身訓練、起床訓練以及良肢的擺放訓練等,再根據患者肢體的恢復度,給患者規(guī)劃好適合病情的康復計劃,從坐起訓練逐漸過渡到站立、慢步行走等練習。在功能鍛煉同時也加入功能鍛煉,比如穿衣服、自己進食、大小便等自理能力的鍛煉,每天鍛煉2次,持續(xù)鍛煉4 w。
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北京儒奧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研發(fā)的UE860A型經顱超聲-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儀治療,使用前向患者介紹儀器的治療原理,以及使用該儀器的目的和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配合,在取得患者同意下進行操作,操作步驟如下:先把電極片消毒后放置患者的股直肌肌腹和下肢脛前肌、指伸肌肌腹和患側三角肌,接下來調整三角波形、脈沖寬度0.5 ms、頻率1 Hz,直致引起患者的肌肉明顯收縮的強度為止,每天1次,持續(xù)治療4 w。
1.3.1 臨床療效
治療4 w后進行臨床療效判定[4]:顯效:經治療后患者肢體功能得到完全改善的自行行走;有效:經治療后患者的肢體功能未得到完全改善,需要在借助外力的前提下行走;無效:患者治療后肢體運動功能無明顯改善,甚至有加重的現(xiàn)象??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3.2 肢體運動功能
使用Fugl-Meyer(FMA)評分量表[5]對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4 w后的肢體運動能力,根據有無反射活動和平衡力進行評估,F(xiàn)MA評分共100分,評分越高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恢復得越好。
1.3.3 日常生活能力
運用巴氏(Barthel)量表[6]對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4 w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對比,包括進食、自行大小便、穿衣、自行行走等10個項目,總分100分,分值越高則表示生活能力越好。
1.3.4 不良反應
對比兩組治療4 w期間內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不良反應包括意識障礙、頭痛和嘔吐。
本研究數(shù)據均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SD)描述,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通過率或構成比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5.45%,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為85.71%(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n(%))
治療前兩組肢體運動情況,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肢體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好轉,其中研究組好轉程度更為顯著(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肢體功能、日常生活能力(±SD)
表2 比較兩組肢體功能、日常生活能力(±SD)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肢體功能(分) 日常生活能力(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2 60.12±13.71 80.02±9.02△ 58.12±13.71 76.02±9.02研究組 44 61.21±13.81 81.21±9.89*△ 59.21±13.81 77.21±9.89*△
對照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的總發(fā)生率為4.76%,其中頭痛1例,嘔吐1例;略低于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3.64%,其中意識障礙1例,頭痛3例及嘔吐2例,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006,P=0.157)。
缺血性腦卒中是因為位于大腦的中樞神經傳導通路和大腦運動皮層不出現(xiàn)可逆轉的傷損,從而使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對運動的主動控制功能受到損害,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救治,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甚至導致痙攣性偏癱或永久性癱瘓,成為目前造成殘疾的重要原因。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儀治療,能夠通過釋放低頻電流刺激患者的肢體組織神經以及肌肉,改善神經傳導的功能,增強患者肢體的感知與體力活動,達到改善神經功能的效果,同時低頻率的電刺激還可以矯正或者代替部分失常的肢體功能,誘導肌肉進行運動[7]。本研究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康復鍛煉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經顱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治療。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并且治療后研究組的肢體功能好轉度明顯要高于對照組,日常生活能力也得到明顯改善,同時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也要略少于對照組。由此可知,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儀治療能使肌肉力量增強,減輕痙攣,擴大肢體運動的范圍,并且還可以使病灶周圍的組織壞死過程和水腫得到緩解,恢復部分邊緣區(qū)域組織的功能,重建腦部的側支循環(huán)以及促進血液循環(huán),致使腦部支配肢體活動的功能得到改善,促進了患肢的再學習和不斷運動,使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以及日常生活功能的到恢復。綜上所述,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儀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肢體功功能可得到明顯的改善,同時也促進了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療效顯著,無創(chuàng)且經濟實惠,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