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舉華 張小艷(新鄉(xiāng)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血液凈化中心 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腎性貧血是接受持續(xù)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治療的慢性腎臟疾病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1]。近些年研究發(fā)現(xiàn)[2],接受MHD 治療的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合并腎性貧血的病因可能與患者促紅細胞生成素缺乏有關,因此本病的治療重點在于補充患者體內的促紅細胞生成素。為此,臨床常選用重組人促紅素來補充患者體內的促紅細胞生成素,但該治療方案具有一定不良反應,這限制了該治療方案的推廣[3]。阿芪補血顆粒是種具有滋陰補血、養(yǎng)血固腎的中藥制劑,被廣泛用于久病體虛、血虧氣虛等病的治療工作中。但阿芪補血顆粒在MHD 伴腎性貧血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如何,臨床尚無結論。為探討MHD 伴腎性貧血患者采用阿芪補血顆粒治療的臨床效果,本文選取82 例MHD 治療伴腎性貧血的患者進行了如下研究。
選取我院2016 年1 月—2018 年4 月實施MHD治療伴腎性貧血的患者82 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1 例。觀察組:男26 例,女15 例;年齡45~75 歲,平均(55.2±8.0)歲;透析齡(17.4±5.0)個月;原發(fā)性疾?。郝阅I小球腎炎29 例、糖尿病腎病7 例、多囊腎3 例、其他原因2 例。對照組:男22 例,女19例;年齡42~75 歲,平均(57.2±9.1)歲;透析齡(19.0±7.3)個月;原發(fā)性疾病:慢性腎小球腎炎26 例、糖尿病腎病9 例、多囊腎1 例、其他原因5 例,2 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透析齡、原發(fā)性疾病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患者在我院接受MHD 治療,每周透析2~3 次;(2)患者血紅蛋白60.0~100.0 g/L;(3)患者透析齡≥6 個月,病情穩(wěn)定;(4)患者年齡≤75 歲;(5)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相關規(guī)定并獲得研究對象的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近3 個月內伴有感染疾??;(2)嚴重的肝臟疾??;(3)惡性腫瘤;(4)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5)上消化道出血、活動性潰瘍。
1.3.1 治療方法 對照組僅給予西藥治療:給予患者降壓藥、葉酸、鈣劑等藥物,同時給予患者0.2 g琥珀酸亞鐵片口服,3 次/d,并給予患者皮下注射10 000 IU 重組人促紅素注射液,每周2 次,持續(xù)8 周。觀察組采用阿芪補血顆粒+西醫(yī)基礎藥物治療,在西醫(yī)基礎藥物治療基礎上,給予患者阿芪補血顆粒(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7021196,規(guī)格:4 g×30 袋)口服,3 次/d,持續(xù)8 周。
1.3.2 觀察指標及檢測方法 收集2 組患者入組時、干預6 個月后靜脈血6 mL,于4 500 r/min 離心15 min 后,選用邁瑞醫(yī)療BS38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并對比2 組患者血紅蛋白(Hb)、紅細胞壓積(Hct)、紅細胞計數(shù)(RBC)、網織紅細胞計數(shù)百分比(Ret)、血清鐵(SI)、轉鐵蛋白飽和度(TSAT)、鐵蛋白(SF)、總鐵結合力(TIBC)表達水平;選用ELISA 法檢測患者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表達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心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操作根據(jù)對應說明書進行。
在入組時,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Hb、Hct、RBC、Ret 測定值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6 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Hb、Hct、RBC、Ret測定值均高于對照組患者,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常規(guī)相關指標比較( ±s,n=41)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常規(guī)相關指標比較( ±s,n=41)
注: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在入組時,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SI、TSAT、SF、TIBC 測定值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6 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TSAT 測定值高于對照組患者,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鐵代謝相關指標比較s,n=41)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鐵代謝相關指標比較s,n=41)
注: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在入組時,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hs-CRP、TNF-α、IL-6 測定值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6 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hs-CRP、TNF-α、IL-6 測定值均低于對照組患者,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干預前后微炎癥狀態(tài)指標比較 ±s,n=41)
表3 2組患者干預前后微炎癥狀態(tài)指標比較 ±s,n=41)
注: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慢性腎病患者腎實質隨著疾病進展逐步減少,機體內的促紅細胞生成素合成量也逐步下降。而促紅細胞生成素是骨髓造血干細胞分裂、分化的重要促進因子,其表達水平與人體紅細胞生成功能密切相關[4-5]。MHD 治療雖然可一定程度上糾正患者血容量,改善患者代謝狀態(tài),但受患者腎臟功能進行性減退影響,其促紅細胞生成素合成量無法滿足機體需求,最終引發(fā)腎性貧血[6]。長期MHD 伴有的毒性物質也將抑制患者骨髓造血干細胞分化及血紅蛋白合成,進而加劇患者貧血[7]。與此同時,MHD 治療帶來的機體微炎癥狀態(tài)將導致慢性腎病患者細胞因子異常表達,并加劇氧化應激反應[8-9]。這些反應將誘使大量炎癥因子生成,并通過級聯(lián)反應促使網狀內皮系統(tǒng)內的鐵從細胞生成期向存儲期轉變,進而引發(fā)鐵代謝異常,加重患者貧血[10]。
琥珀酸亞鐵片則是缺鐵性貧血的常用藥物,可有效補充紅細胞內的鐵元素,增強紅細胞的血紅蛋白合成量,提高紅細胞攜氧能力[11]。重組人促紅素是一種高效的貧血治療藥物,可有效糾正貧血,改善組織供氧,并避免輸血操作[12]。但重組人促紅素療程較長,并且具有一定不良反應[13]。阿芪補血顆粒是一種以阿膠、黨參、黃芪、白術、續(xù)斷、桑寄生、熟地黃、當歸及杜仲為主要原料的中成藥。其中阿膠味甘,性平,具有滋陰補血、安胎之效;黨參味甘,性平,具有益氣補中之效;黃芪味甘,性微溫,具有益氣活血之效[14];白術味苦,性溫,具有益氣健脾之效;續(xù)斷味苦、辛,性微溫,具有補腎調血之效;桑寄生味苦,性平,具有補腎益血之效;熟地黃味甘,性微溫,具有補血滋陰之效;當歸味甘、辛,性溫,具有活血、補血之效;杜仲味辛,性平,具有補腎益肝之效;諸藥合用可有效滋陰補血、養(yǎng)血固腎[15]。本研究中,干預6 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Hb、Hct、RBC、Ret 測定值均高于對照組患者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加用阿芪補血顆??捎行Ц纳苹颊哓氀獱顟B(tài),提高患者血紅蛋白等指標表達水平。
人體內的鐵元素主要存儲在紅細胞等細胞內,而紅細胞內的鐵元素與血液的輸氧能力密切相關[16-17]。本研究發(fā)現(xiàn),干預6 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TSAT 測定值高于對照組患者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加用阿芪補血顆粒還可有效改善患者鐵代謝功能,并提升患者紅細胞表達水平及輸氧能力。血清鐵蛋白表達水平與細胞內的鐵積累增加有關,尤其是巨噬細胞、肝細胞以及網狀內皮細胞內的鐵積累,這些細胞內的鐵異常積累將導致紅細胞合成所需的鐵元素降低,進而影響紅細胞合成量[18]。與此同時,細胞因子及炎癥對鐵蛋白及鐵存儲水平具有明顯影響[19]。既往研究顯示,鐵蛋白與hs-CRP、TNF-α、IL-6 等炎癥因子呈正相關,即功能性鐵缺乏性貧血與炎癥密切相關[20]。本研究中,干預6 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hs-CRP、TNF-α、IL-6 測定值均低于對照組患者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加用阿芪補血顆??捎行Ц纳苹颊哐装Y狀態(tài),降低患者功能性鐵缺乏性貧血。
本研究通過分組實驗發(fā)現(xiàn),常規(guī)藥物+阿芪補血顆粒在改善MHD 伴腎性貧血患者貧血,降低患者微炎狀態(tài)等方面具有顯著價值。但由于本研究選入的樣本數(shù)量較少,研究還存在一定不足。
綜上所述,阿芪補血顆粒是一種有效的MHD伴腎性貧血治療藥物,可顯著改善患者微炎癥狀態(tài),改善患者貧血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