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政付,李正勝*,畢 蓮,謝 娟,張雄峰,王治義
(1.貴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腎內科,貴陽 550001;2.貴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醫(yī)務科,貴陽 550001)
我國慢性腎臟?。╟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發(fā)病率達10.8%,西南地區(qū)發(fā)病率達18.3%[1]。慢性腎臟病發(fā)病隱匿,疾病知曉率低,被稱為“隱匿的殺手”。慢性腎臟病的最終結局為終末期腎臟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目前主要治療手段為腎臟替代治療(腎移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患者生活質量較差,家庭及社會經濟負擔大,因此對于終末期前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延緩腎功能進展尤為重要。近年來,結腸透析治療在延緩腎功能進展方面成為研究熱點,我科室以自擬益腎結透湯將結腸透析與中藥保留灌腸治療結合,開展結腸透析聯(lián)合中藥保留灌腸的序貫治療模式,在改善慢性腎臟病患者腎功能方面取得良好療效[2]。本研究以益腎結透湯、結腸透析液為陽性干預藥物,以0.9%氯化鈉注射液為陰性對照物,觀察益腎結透湯序貫結腸透析模式對慢性腎臟病患者微炎癥狀態(tài)及腎功能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12 月-2021 年12 月就診于貴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腎內科門診部及住院部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160 例。采用隨機數(shù)法分為結透組、中藥組、序貫組及安慰劑組4 組,各40 例。4 組年齡、原發(fā)病、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貴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倫理批準號:KY2020022)。
1.2 診斷及分期標準 慢性腎臟病診斷及分期標準參照2012 年改善全球腎臟病預后組織(KDIGO)臨床實踐指南。診斷標準:腎臟結構或功能異常持續(xù)時間>3 個月;GFR <60 mL/(min·1.73m2)≥3 個月,有或無腎臟損傷證據(jù),以上2 條中有1 條即可診斷為慢性腎臟病。分期標準,G1 期:GFR ≥90 mL/(min·1.73 m2);G2期:60 mL/(min·1.73 m2)<GFR<89 mL/(min·1.73 m2);G3a 期:45 mL/(min·1.73 m2)<GFR <59 mL/(min·1.73 m2);G3b 期:30 mL/(min·1.73 m2)<GFR <44 mL/(min·1.73 m2);G4 期:15 mL/(min·1.73 m2)<GFR <29 mL/(m i n·1.7 3 m2);G 5 期:G F R <1 5 m L/(min·1.73 m2)。
1.3 納入標準 1)符合KDIGO 指南(2012 版)建議的慢性腎臟病診斷,且分期為G3a~G4 期者;2)年齡18~75 歲,性別不限;3)依從性好,愿意接受本研究計劃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4 排除標準 1)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和納入標準者;2)已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療者;3)合并有心、肝、腦等重要臟器損害及惡性腫瘤者;4)有精神疾病患者;5)妊娠或哺乳期婦女;6)對多種藥物過敏者;7)合并嚴重消化系統(tǒng)疾病及嚴重痔瘡病史者;8)人工肛門、肛瘺、直腸腫瘤及結直腸術后患者。
1.5 剔除、脫落或中止標準 1)觀察期間因病情變化需行腎臟替代治療(腎臟移植、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者;2)依從性差,不能按規(guī)定治療者或在觀察期間接受其他相似治療,無法判定療效者;3)研究期間死亡或主動要求退出研究者;4)觀察期間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而被迫停止治療者。
1.6 治療方法 4 組患者均予慢性腎臟病的基礎治療:積極控制原發(fā)病(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血癥等),個體化的低蛋白飲食[ 攝入熱量維持125.5~146.3 KJ/(kg·d)],積極治療并發(fā)癥(糾正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等)。結透組:予結腸透析隔日1 次治療。中藥組:肛管插入肛門10~15 cm 后灌入益腎結透湯煎劑150 mL,保留30~60 min,隔日1 次治療。序貫組:予結腸透析治療后灌入益腎結透湯煎劑150 mL,保留30~60 min,隔日1 次治療。安慰劑組:予結腸透析治療后灌入安慰劑150 mL,保留30~60 min,隔日1 次治療。治療8 周后觀察4 組治療前后微炎癥狀態(tài)及腎功能的變化情況,包括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6(IL-6)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變化情況。結腸透析操作方法:使用308F-結腸透析機,1)結腸清洗,根據(jù)病人耐受程度,選擇適當壓力進行全結腸灌注,持續(xù)約30 min,直至腸道清潔無糞便排出;2)結腸透析,采用配制好的結腸透析液行結腸透析,每次500~1 000 mL,每次保留5~10 min,連續(xù)更換透析液5 次。結腸透析液配方:純水/血液透析濃縮A 液/血液透析濃縮B 液=1/0.05/0.1,滲透壓316 mosm/L。益腎結透湯方藥組成:白茅根20 g,荷葉30 g,生牡蠣15 g,龍骨15 g,丹參15 g,當歸15 g,生大黃20 g,生甘草10 g。煎湯450 mL,每袋150 mL,非透明袋包裝,冷凍保存?zhèn)溆?,使用前溫?9~41℃。安慰劑配制:0.9%氯化鈉注射液,每袋150 mL,非透明袋包裝,使用前溫度39~41℃。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 26.0 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不服從正態(tài)分布,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結果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4 組治療前后hs-CRP 與IL-6 水平比較 見表1。
表1 4 組治療前后hs-CRP 與IL-6 水平比較(,n =40)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其他3 組比較,△P <0.05
2.2 4 組治療前后BUN、Scr、CYS-C、β2-MG 水平比較 見表2。
表2 4 組治療前后BUN、Scr、CYS-C、β2-MG 水平比較(,n =40)
表2 4 組治療前后BUN、Scr、CYS-C、β2-MG 水平比較(,n =40)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其他3 組比較,△P <0.05
人體結腸黏膜與腹膜類似,具有半透膜的特性,結腸透析將結腸黏膜作為透析膜,在彌散和滲透的作用下,使體內的毒素和水分進入透析液中排出體外[3]。正常人每日攝入蛋白質后,其代謝產物及毒素75%從腎臟排泄,25%由腸道排泄,慢性腎衰竭時腸道毒素的排出量達80%[4]?;谏鲜隼碚?,結腸透析在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運用日趨成熟,并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5-6]。隨著結腸透析技術的發(fā)展,結腸透析方法得到不斷改進和完善,包括中藥保留灌腸、結腸透析聯(lián)合中藥灌腸等改良模式[7]。研究[8-9]發(fā)現(xiàn),結腸透析聯(lián)合中藥保留灌腸的治療模式療效優(yōu)于單純結腸透析治療。
微炎癥是一種以持續(xù)、低至中等水平的循環(huán)炎癥標志物如白細胞介素-6(IL-6)、C 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纖維蛋白酶升高為特征的慢性、低強度性炎癥狀態(tài)[10]。研究[11]證實,慢性腎臟病患者常存在微炎癥狀態(tài),且與疾病進展密切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單純結腸透析、單純中藥保留灌腸及益腎結透湯序貫結腸透析模式均能顯著降低慢性腎臟病患者的hs-CRP、IL-6 等微炎癥指標,與研究[12-14]結果相符。治療后組間比較得出,序貫組微炎癥指標顯著低于單純結腸透析組、單純中藥組及生理鹽水對照組,說明益腎結透湯序貫結腸透析模式改善慢性腎臟病患者微炎癥狀態(tài)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結腸透析治療及單純中藥保留灌腸。
在改善慢性腎臟病患者BUN、Scr、CYS-C、β2-MG 等腎功能指標方面,單純結腸透析及中藥保留灌腸均獲得良好療效[15-16]。本研究結果顯示,益腎結透湯序貫結腸透析模式治療后BUN、Scr、CYS-C、β2-MG 等指標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與單純結腸透析組、單純中藥保留灌腸組及生理鹽水對照組之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單純結腸透析組、單純中藥保留灌腸組及生理鹽水對照組治療后β2-MG 較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可能與本研究治療時間較短,且β2-MG 分子量相對較大等原因有關。通過對比可得出,益腎結透湯序貫結腸透析模式在降低慢性腎臟病患者β2-MG 等中分子量尿毒素方面優(yōu)于單純結腸透析及單純中藥保留灌腸治療。
綜上所述,益腎結透湯序貫結腸透析模式能夠有效改善慢性腎臟病患者微炎癥及腎功能指標,且療效優(yōu)于單純結腸透析及單純中藥保留灌腸,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