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倪 劉雁雁 亓林敏 李志明 郭建波 王維超
摘 要:本文從修訂背景、試驗原理對比、試驗結果驗證等方面對FZ/T 60033《家用紡織品 毛巾不均勻水洗尺寸變化的測定》的主要修訂內容進行解讀和分析。標準的修訂有利于規(guī)范毛巾不均勻水洗尺寸變化的的檢測方法,科學評價毛巾產品規(guī)格尺寸穩(wěn)定性和洗后外觀質量。為毛巾生產企業(yè)內部檢驗、檢測機構質量鑒定和市場監(jiān)管部門監(jiān)督抽查等提供技術支撐。
關鍵詞:毛巾,標準,水洗尺寸變化,洗后外觀質量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05.024
0 引 言
毛巾是以紡織纖維為原料、表面起毛圈或割絨的家用紡織品,有洗擦、保暖、裝飾等多種用途。常見的毛巾產品有方巾、面巾、浴巾、毛巾被等。作為日常消費品,毛巾產品使用范圍廣、更換頻率高,其產品質量備受關注[1,2]。水洗尺寸變化率,俗稱縮水率,用于評價紡織品洗后規(guī)格尺寸的穩(wěn)定性。毛巾產品經多次水洗后,規(guī)格尺寸發(fā)生不均勻變化,直接影響毛巾產品的洗后外觀質量和使用性能。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和市場對毛巾產品的外觀質量和性能要求越來越高,毛巾產品洗后規(guī)格尺寸的穩(wěn)定性便成為重要評價指標之一。我國是毛巾產品出口大國,隨著國內外貿易的持續(xù)增長,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需要毛巾行業(yè)對標國際國外先進標準,完善關鍵指標的檢測方法,“同線同標同質”供應國內、國際市場,提升毛巾生產企業(yè)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FZ/T 60033—2012《家用紡織品 毛巾不均勻水洗尺寸變化的測定》[3]用于測定毛巾產品水洗后外觀尺寸變化,針對毛巾產品的特殊結構,通過行業(yè)標準的形式規(guī)范了毛巾產品洗后尺寸穩(wěn)定性的試驗方法。作為試驗方法類標準,本標準使用相關方眾多,標準修訂情況備受關注。2020年至2022年,全國家用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毛巾分技術委員會組織山東濱州亞光毛巾有限公司等主要起草單位完成了行業(yè)標準的修訂工作。本文主要從標準的修訂背景、相關標準對比、主要修訂內容、試驗驗證等方面進行分析,配合標準的發(fā)布實施,同步進行標準解讀,便于標準使用者理解。
1 修訂背景
FZ/T 60033—2012(以下簡稱“原標準”)標準發(fā)布實施已達10年,結合標準實施反饋信息,審查發(fā)現標準的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已更新、試驗方法發(fā)生變化、標準文本理解存在偏差,不能滿足檢測實際需求。為保證標準的適用性、規(guī)范性、實效性、協(xié)調性和實施效果,急需對標準進行修訂。
通過標準的修訂,提高試驗方法準確性和試驗結果復現性,測定毛巾產品不均勻水洗尺寸變化更加科學,評價毛巾產品規(guī)格尺寸穩(wěn)定性和外觀質量更加合理,進而進一步區(qū)分毛巾產品的外觀質量等級,滿足消費者購買不同等級毛巾產品的需求。同時為毛巾生產企業(yè)內部檢驗、檢測機構質量鑒定和市場監(jiān)管部門監(jiān)督抽查等提供標準支撐。
2 相關標準對比
產品標準GB/T 22864—2020《毛巾》[4]規(guī)定評價毛巾產品外觀質量的技術指標包括規(guī)格尺寸偏差率、疵點、縫制質量和整燙質量等,規(guī)格尺寸偏差率的檢測是規(guī)格尺寸明示值與規(guī)格尺寸實測值之差,不涉及毛巾水洗尺寸變化試驗方法[5]。
試驗方法標準GB/T 8360—2013《紡織品 洗滌和干燥后尺寸變化的測定》[6]模擬家庭洗滌場景,測定洗滌和干燥后紡織品尺寸的變化。毛巾產品因其不同組織結構的特殊性,導致不同部位的水洗尺寸變化率差異較大,GB/T 8360—2013在試樣的測量位置選取方面不完全適用于毛巾產品,試驗結果不能全面準確反映毛巾不均勻水洗尺寸變化,不滿足實際檢測需求。
3 主要修訂內容分析
本次修訂的主要內容集中在術語和定義、試劑和設備、試樣、試驗步驟和試驗結果等方面。
3.1 術語和定義
原標準術語為“不均勻尺寸變化”,沒有體現導致毛巾產品發(fā)生不均勻收縮的主要原因;本次修訂時,新標準的術語更改為“不均勻水洗尺寸變化”,與標準名稱協(xié)調一致,突出水洗是家庭洗滌場景中毛巾產品發(fā)生不均勻收縮的主要原因。
新標準增加了術語“不均勻水洗尺寸變化最大差”,定義為毛巾產品同一方向不同部位最大尺寸和最小尺寸的差值。不均勻水洗尺寸變化最大差測定毛巾產品水洗后尺寸變化最值,是毛巾產品規(guī)格尺寸穩(wěn)定性和外觀質量的新增評價指標。
3.2 試劑和設備
原標準第5章“試劑和設備”規(guī)范性引用了GB/T 862 9—2 0 01《紡織品 試驗用家庭洗滌和干燥程序》[7],本次修訂時,GB/T 8629—2001已被GB/T 8629—2017《紡織品 試驗用家庭洗滌和干燥程序》[8]代替。通過對比,GB/T 8629—2017規(guī)范性引用部分的技術內容發(fā)生了變化。
為保證標準的時效性,本次修訂時,新標準中更新了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試劑和設備相應進行了調整。增加了標準洗滌劑的類型,明確了全自動洗衣機的類型、翻轉烘干機的類型和陪洗物的種類。試劑和設備的修訂統(tǒng)一試驗條件、控制影響因素,減少了試驗誤差。
3.3 試樣
3.3.1 取樣
原標準根據毛巾產品不同類型選擇1條到5條數量不等的樣品,實施過程中發(fā)現取樣數量較多、存在浪費現象。本次修訂時,根據實際需要,不區(qū)分毛巾產品類型,改為均選擇1條完整且經過檢驗外觀合格的毛巾樣品作為試樣。與原標準相比,減少了取樣數量、降低檢測成本;增加了試樣外觀質量檢驗合格的要求,保證試樣代表性、試驗結果準確性。
3.3.2 標記位置
原標準中對標記僅有文字定性描述,缺少標記位置示意圖,導致不同檢測人員的理解有出入。理解偏差造成標記位置不一致,不同程度地影響了試驗結果。除理解偏差外,毛巾產品水洗后整體長度和寬度尺寸變化較大,原標準中標記只測量局部尺寸變化,試驗結果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毛巾產品水洗尺寸變化。
本次修訂時,新標準的標記位置改為“在試樣短邊的邊角、1/2處做測量長度的成對標記;在試樣長邊的邊角、緞檔中間、距緞檔50mm、1/2處做測量寬度的成對標記,長邊尺寸小于50cm的產品距緞檔50mm處可不做標記”,并增加了試樣標記示意圖。新標準中,文字表述更加清晰準確,配合示意圖,標準使用者不易產生理解偏差,標記位置更加科學、更具有代表性。
3.4 試驗步驟
3.4.1 結構調整
原標準在結構上將“調濕、標記、洗滌前尺寸的測量”作為“第7章 試樣及準備”的內容,本次修訂時,新標準將“調濕、標記、洗滌前尺寸的測量”調整至“第8章 試驗步驟”中,確保新標準被引用時,試驗步驟能夠被完整引用,增強標準的易用性。
3.4.2 洗滌前尺寸的測量
本次修訂時,將原標準的“對應兩標記”改為“成對標記”。新標準增加了標記位置示意圖,以示意圖的形式準確無歧義的指明“成對標記”的選取位置,避免不同檢測人員產生理解偏差。
3.4.3 調濕時間
本次修訂時,對原標準的調濕時間進行了驗證,調濕時間、樣品質量和樣品質量變化率等驗證情況見下文5.1。試驗驗證結果表明,原標準10h的調濕時間合理,新標準維持10h的調濕時間不變。
3.4.4 洗滌及烘干
本次修訂時,新標準增加了仿手洗程序的編號(4H),便于查找和引用;增加了試樣和陪洗物總重量的要求,便于控制陪洗物對試樣的影響。新標準更改了洗滌劑的用量,原標準為(66±1)g,修訂后改為(20±1)g,與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GB/T 8629—2017保持一致。
本次修訂時,新標準更改了洗滌及烘干的操作步驟。原標準為重復洗滌后進行一次烘干,新標準改為重復洗滌及烘干完整循環(huán),突出強調每次洗滌后均進行烘干,模擬家庭洗滌場景。
3.5 試驗結果
3.5.1 水洗尺寸變化率
本次修訂時,調整了水洗尺寸變化率的計算方式,將“水洗尺寸變化率”的計算公式修改為公式(1)。
原標準為洗滌前測量尺寸平均值減去洗滌及烘干后測量尺寸平均值。根據計算公式,試樣收縮時,變化率為正值;試樣伸長時,變化率為負值。與通常認知中正值表示增加、負值表示減少相反。本次修訂時,考慮到毛巾產品洗滌后尺寸一般產生收縮的實際情況,新標準更改了計算公式,使變化率計算結果正負值的含義與通常認知中一般理解保持一致。
3.5.2 最大差
原標準的“不均勻尺寸差”代表緞檔(條、邊)平行方向最大尺寸與最小尺寸之差的平均值。本次修訂時,新標準刪除了“不均勻尺寸差”并增加了“最大差”,分別計算洗滌及烘干后試樣長度、寬度兩個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和最小尺寸之差。試驗結果更加全面反映毛巾產品整體規(guī)格尺寸穩(wěn)定性,增加了外觀質量評價指標。
3.6 試驗報告
原標準試驗報告中,試驗條件僅給出烘干機溫度。本次修訂時,新標準試驗報告中,試驗條件增加了使用的洗衣機和烘干機類型、洗滌和烘干程序以及洗滌劑類型。同時增加了對毛巾樣品的描述,如樣品名稱、數量及來源等信息,增加了試驗結果如需要可以給出單值等內容。
4 試驗驗證
4.1 調濕時間
為確定調濕時間,試驗選取了10種不同平方米克重的毛巾樣品,表1為部分樣品的調濕時間測試結果,其中1-5號為洗滌前的毛巾樣品,6-10號為洗滌及烘干后的毛巾樣品。試驗在標準大氣環(huán)境、溫度23.0℃、相對濕度67.5%的試驗條件下進行,試驗過程中的連續(xù)稱重間隔為2h,稱量樣品質量并計算樣品質量變化率。樣品質量變化率小于0.25%時視為達到平衡狀態(tài),達到平衡狀態(tài)后不再稱重。
從表1中可以看出,8h后所有樣品均達到平衡狀態(tài)??紤]到毛巾產品不同季節(jié)、不同環(huán)境下的重量存在偏差,毛巾產品的回潮特性對試驗結果影響較大,因此在現有試驗結果的基礎上延長一個稱量間隔,確定調濕時間為10h。
4.2 計算結果對比
選取7種不同平方米克重共30個毛巾樣品調濕后,分別按照新標準與原標準的試驗方法進行長度、寬度不均勻水洗尺寸變化率的測定,變化率的測定結果見圖1和圖2;不均勻水洗尺寸變化最大差的測定結果見圖3。
從圖1和圖2中可以看出,長度和寬度的水洗尺寸變化率,新標準均比原標準的計算結果大。新標準和原標準長度變化率的平均值分別為7.6%±2.6%、6.5%±2.5%,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差異顯著(F=6.9,0.01<P<0.05)。新標準和原標準寬度變化率的平均值分別為3.4%±0.9%、2.1%±1.4%,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差異極顯著(F=21.7,P<0.01)。
從圖3中可以看出,原標準只測定緞檔平行方向即寬度方向的最大差,與新標準寬度方向測量結果相近,因為測量位置不完全相同,測定結果不完全一致,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測量結果無差異(F<F crit,P>0.05)。新標準長度和寬度最大差測量結果存在明顯差異,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差異極顯著(F=8.54,P<0.01)。新標準檢測結果反應毛巾產品整體尺寸以及長寬兩個方向的伸縮變化,因此更加全面。
4.3 實驗室間對比
選取了5個有代表性的毛巾樣品,在3家實驗室進行平行試驗,對比結果見表2。
通過不同實驗室間平行試驗比對,長度變化率的平均偏差在0.1%以內,寬度變化率的平均偏差在0.2%以內,長度最大差的平均偏差在2.0%以內,寬度最大差的平均偏差在2.5%以內,試驗方法復現性較好。
5 結 論
新標準增加了測試指標,完善了試驗步驟,提高了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復現性,能夠全面反映毛巾產品的水洗尺寸變化。標準的修訂技術內容先進適用,完善了毛巾行業(yè)關鍵指標的檢測方法,兼顧了經濟性和可操作性,滿足了毛巾行業(yè)的實際檢測需求。該標準的發(fā)布和實施,能夠科學評價毛巾產品規(guī)格尺寸穩(wěn)定性和洗后外觀質量,為毛巾產品質量分級提供依據,有助于提升毛巾生產企業(yè)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王少輝.專家解讀毛巾產品的質量與檢測[J].中國纖檢,2019(1):60-61.
[2]李斌,殷建武,王亞萍.毛巾類產品質量分析與建議[J].中國皮革,2021,50(8):171-173.
[3]全國家用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家用紡織品 毛巾不均勻水洗尺寸變化的測定:FZ/T 60033—2012[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4]全國家用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毛巾: GB / T 2 2 8 6 4—2020[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20.
[5]包肖婧,于偉紅,布巖.《毛巾》新舊標準差異比對[J ].中國纖檢,2021(2):90-91.
[6]全國家用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紡織品 洗滌和干燥后尺寸變化的測定:GB/T 8630—2013[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3.
[7]全國家用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紡織品 試驗用家庭洗滌和干燥程序:GB/T 8629—2001[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1.
[8]全國家用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紡織品 試驗用家庭洗滌和干燥程序:GB/T 8629—2017[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
張欣倪,碩士研究生,工程師,主要從事標準化基礎理論研究以及國家標準相關審評工作。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