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陽陽,錢 駿,史薪煒,孫 凱
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急診科,江蘇 南京 210029
肺高壓(pulmonary hypertention,PH)是一類由多因素引起的肺血管阻力進行性升高,最終可因右心衰竭導致死亡的肺血管疾病。PH早期,肺血管病變尚具有一定可逆性,及早對病情嚴重程度進行評估,有助于及時干預,減緩甚至逆轉該病的血管重塑。右心導管檢查是PH 診斷的金標準,但因其侵入性和高成本限制了其作為常規(guī)檢查的可能。經(jīng)胸超聲心動圖(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檢查與PH 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具有較好的相關性,成為臨床上PH 的主要篩查手段,但也存在著局限性。因此,尋找一種經(jīng)濟、無創(chuàng)、簡單、可重復、相對客觀的方法來評估PH患者的嚴重程度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多層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可以顯示肺血管管徑和心房心室的大小,同時評估肺實質(zhì)和間質(zhì)疾病,在PH 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有望成為首選檢查方法[1]。血常規(guī)是臨床上普遍使用且價格低廉的檢測指標,可以在病情進展前第一時間獲得,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紅細胞分布寬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與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預后相關。國內(nèi)較多研究發(fā)現(xiàn),NLR、RDW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發(fā)PH 中具有較好的預測作用,但NLR、RDW 在其他類型相關PH 的發(fā)生以及病情進展中的作用研究仍較少?;诖?,本研究將NLR、RDW及MSCT 共同納入PH 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旨在發(fā)現(xiàn)能夠早期識別患者病情危重的臨床指標,現(xiàn)報道如下。
本文回顧性分析2018 年8 月—2022 年2 月就診于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的124 例經(jīng)TTE評估為PH 的患者,所有患者肺動脈收縮壓(systolic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ASP)均≥35 mmHg。依據(jù)PH的分類標準,其中歸屬于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患者21 例(16.9%),左心疾病相關PH 患者27 例(21.8%),肺臟疾病相關PH患者25例(20.2%),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51例(41.1%),詳細資料見表1。同期收集120例該院健康體檢組患者的資料作為對照組。留取患者入院時血常規(guī)指標如淋巴細胞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RDW,計算NLR。入院后72 h 內(nèi)完成超聲心動圖檢查,收集患者的PASP。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表1 肺高壓患者的臨床特征Table 1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MSCT 檢查:于主肺動脈平面取主肺動脈直徑(diameters of the main pulmonary artery,dMPA)最大值,同平面取升主動脈內(nèi)徑值(ascending aortic diameter,AOD),計算主肺動脈與升主動脈內(nèi)徑比(ratio of main pulmonary artery to ascending aorta diameter,rPA)。
所有資料均使用SPSS 26.0軟件包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構成比(%)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NLR、RDW 及MSCT 測量結果與PASP關系采用Pearson 相關性分析。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曲線)評價不同標志物預測PH患者嚴重程度的價值。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H組NLR、RDW、dMPA、AOD、rPA值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間不同指標的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表2 兩組間不同指標的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依據(jù)2015 年ESC/ERS 肺動脈高壓診斷和治療指南PH分層標準[2],將所有PH患者劃分為輕度、中重度兩個等級:35 mmHg≤PASP <50 mmHg 為輕度PH,PASP≥50 mmHg 為中重度PH。比較不同嚴重程度患者各指標之間的差異,中重度PH組的NLR、RDW、dMPA、rPA 值高于輕度PH 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不同危險分層之間檢測指標的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indexes between different risk levels ()
表3 不同危險分層之間檢測指標的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indexes between different risk levels ()
收集患者入院時血常規(guī)指標NLR、RDW 及MSCT檢測指標dMPA、AOD、rPA,分析與PASP的相關性,結果顯示NLR、RDW、dMPA、rPA與PASP呈正相關,AOD與PASP無相關性(表4)。
表4 不同指標與PASP相關性分析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different indexes and PASP
采用ROC 曲線,取中重度PASP 值為金標準,分析NLR、RDW 及MSCT 對疾病嚴重程度的預測價值,結果NLR、RDW、dMPA、rPA 對中重度PH 均具有預測價值,RDW 的預測能力優(yōu)于其他指標(表5、圖1)。
圖1 NLR、RDW及MSCT對中重度PH預測的ROC曲線Figure 1 ROC curve of NLR,RDW and MSCT for predicting moderate and severe PH
表5 ROC曲線分析不同指標預測疾病程度的診斷意義Table 5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of predicting disease degree by ROC cur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indicators
結合本研究中各指標與PASP 的相關性檢驗,將RDW、NLR 及MSCT 測得的dMPA、rPA 納入對PASP造成影響的自變量,PASP作為因變量,采用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RDW、dMPA 是PASP 升高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表6)。
表6 PASP危險因素的多重線性回歸分析Table 6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of PASP
NLR 是反映全身炎癥反應的有效指標之一,是基于白細胞成分中的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的全面分析,反映體內(nèi)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之間的平衡狀態(tài)。NLR是一種新的炎癥指標,已被發(fā)現(xiàn)與許多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腫瘤的嚴重程度和預后有關[3-4]。炎癥在PH的發(fā)病機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肺血管周圍炎癥細胞及炎癥因子的浸潤與PH的肺血管重塑密切相關[5]。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發(fā)作并發(fā)PH患者的NLR水平顯著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患者,且NLR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并發(fā)PH具有較高的預測價值[6]。本研究發(fā)現(xiàn)PH 患者體內(nèi)NLR 明顯升高,特別是中重度PH 患者,且NLR 水平與PASP 呈正相關。然而在本研究中PH的類型不局限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關PH,但是本研究與上述結論具有一致性。同時本研究可間接反映炎癥反應在PH發(fā)病機制的重要作用,通過對PH 患者入院時NLR 的測定可篩查出中重度患者。
RDW是全血細胞計數(shù)的參數(shù)之一,反映體內(nèi)紅細胞體積的變化,RDW 升高表示紅細胞大小不均,最早應用于貧血類型的判斷。最近,RDW逐漸被視為各種危急重癥的新型生物標志物。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及特發(fā)性肺動脈高壓患者的RDW 增加與不良后果風險之間存在相關性。在特發(fā)性肺動脈高壓患者中,RDW 的表現(xiàn)優(yōu)于常用指標,如N 末端B 型鈉尿肽前體和6 min 步行距離[7-8]。Hampole 等[9]的研究證實,RDW 是PH成人患者死亡的獨立預測因子。本研究表明,PH患者的RDW 高于健康體檢者,中重度PH 患者的RDW 高于輕度PH 患者,且RDW 值與PSAP 呈正相關,RDW >13.89%對中重度PH 具有較好的預測價值,此外,RDW也是PH患者病情加重的危險因素之一。因此PH 患者入院時RDW 的測定可對其進行危險分層,能更加有效地識別出中重度PH患者。
MSCT在PH中的應用價值越來越受到關注,不僅可以用于評價不同危險分層的PH患者心臟形態(tài)改變,還可以發(fā)現(xiàn)肺組織及血管的解剖改變。對于PH病因的診斷、預后評估也具有一定作用。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MSCT 測量的dMPA、rPA 與PH 顯著相關,dMPA >34 mm 及rPA >1.1 對于重度PH 預測的特異度分別達到98%和100%,且dMPA 和rPA 越高,預后越差[10]。本研究與上述結論具有相似性,與健康體檢者相比,PH 組患者dMPA 及rPA 均較高,且dMPA、rPA與PASP呈顯著正相關。另外,本研究通過ROC 曲線證實dMPA >29.9 mm、rPA >0.91 即為輕度到中重度的分界,且dMPA也被證實為PH患者病情加重的危險因素之一。在PH的病程中,缺氧、炎癥反應、內(nèi)皮細胞功能障礙等因素引起肺血管重塑,肺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肺動脈主干及其左右分支管徑增大。因此,dMPA 的大小可以更直觀地反映PH的嚴重程度。近期研究發(fā)現(xiàn),MSCT在實際應用中,通過Cobb 角(即在橫切面圖像上室間隔和胸骨中點與胸椎棘突之間的夾角),右心室橫徑與左心室橫徑的比值,肺小血管與肺截面積比值同樣可以評估PH 的嚴重程度[11-12]。以上發(fā)現(xiàn)可能是基于PH 早期,肺循環(huán)及右心室處于代償期,心肌細胞肥大,心室結構尚未受累;隨著病情進展,壓力負荷持續(xù)存在,后期發(fā)生非適應性心室重塑,最終引起全心衰竭。MSCT的應用在PH的早期識別、診斷及中晚期監(jiān)測中均發(fā)揮較多優(yōu)勢,再結合其他檢查手段,可以為PH的診斷及評估提供更有利的證據(jù)。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本研究為單中心、回顧性研究,樣本容量有限,后期可擴大樣本量,進一步探索疾病的特點;②本研究分析基于入院時的血液檢測結果,可能會受多種因素影響,在臨床中仍需綜合考慮患者病史、體征等,排除其他干擾因素,以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對于PH 的病情評估,NLR、RDW、dMPA 及rPA 均具有較高的預測價值,可作為評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指標,同時,RDW、dMPA 也被證實為PH患者病情加重的危險因素。